李青珍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向企业输送后备军的主动脉,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竞争和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现代化技能人才,而决不是只会简单技术操作的熟练工。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不单是普通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立足点,素质教育的精神对职业技术教育是同样适用的。几年来,在教学改革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中,技术教育在突出应用性,职业性的同时,注重体现技术教育特色的创新和应变,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导向和现代教育体系,并初具雏形。
1重视发展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更要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即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者中与创新能力关系更为密切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非智力的因素对智能发展所起的调控作用,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看成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个性品格和知识能力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鼓励学生学习信心,优化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鲜明的独立倾向和独创精神,敢于坚持已见,大胆标新立异。
(2)准确把握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及时点拔、诱导使其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2建立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体系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和类型。以往学科设置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所表露出的如重理论、轻实践;新工艺新技术含量少等诸多问题,极大地阻滞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迷失了创新知识的源泉,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据此将井下电钳工种首先作为试点:
(1)精简课程门类,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如将《物理》中的“电学”部分、《电工》、《电子技术》并为《矿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实用的知识技能。
(2)双管齐下,交叉设置理论、实习课教学。边学边练,在使学生有一门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的同时,又具备了比较感性、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3)分阶段陆续开设心理学、就业指导课。完善学生心智,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技能是专业创新能力发挥的重要保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单一注入式教学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严重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选择。在长期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始终把坚持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作为重点,让学生接受最前沿的学习理念、方法。
(1)理论课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发现式等现代新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灵活多变的现场实验、感性电教、实验操作论证等多种方式,将理论贯穿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获取知识。
(2)实习教学则采用现场案例、实物观察、模块拆分练习、顶岗模拟操作等先进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训,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从而得到多方位的技能训练和培养,为专业创新的发展创造条件和作好准备,稳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4推行技能实训竞赛制
技能考核是技能练习的重要环节。在“学为主体”的素质教学新理念指导下,抽出专门的时间、场地,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实地考核,举行技能比武、竞赛等活动,并使之制度化。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操作兴趣,又使他们能对照明确的标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训练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判自身。同时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顶岗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积累、在竞争中提高、在适应中生存的良性学习循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操作热情。
5试行开设第二课堂
就业应变能力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使得技校生面临尤为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重视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率和增强岗位适应力,是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我校在抓好专业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已有专业设备、教学仪器、教学资料等,增设选修课和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微机操作、电器维修培训、煤炭商品常识简介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校时就形成适应多工种的知识结构和内在潜能,满足就业变化需要,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职业技术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总之,职业技术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全面推进有职业技术特色的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