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要我们引导孩子学会去观察、去欣赏美的东西。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去画,去创造,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是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我们要相信他们能画,他们敢画,使他们保持着浓厚的绘画兴趣,从而使他们用画笔绘制出自己的精彩。
关键词儿童 兴趣 创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用画笔描绘生活,勇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经常出现画不下去的情况,有些则千篇一律。如果该现象没被教师注意并加以重视的话,那么儿童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将会逐渐减退,甚至消失。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绘画能力提高了,那么进行绘画创作就不是件难事,而儿童对绘画也就很有信心,绘画的兴趣也就跟着浓了。那么,该怎样去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护儿童的绘画兴趣,使儿童始终处于学习的欢乐之中,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导入和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次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儿童对美术的短暂关注和学习,但要使儿童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是件难事,这必须要有一个长久的计划,而我们指导儿童是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大胆地表现出他们自己真实情感的作品。
2 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
2.1 从以线造型能力的训练入手
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以线造型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根据他们的身体发展规律,只有经过一定的以线造型能力训练,他们的小手才能灵活、听话,随意弩驾画笔。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根据课的内容适当安排一些简笔画让儿童进行练习。例如当儿童学到《乌龟一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儿童观察乌龟的形态特征,引导儿童将乌龟的形体概括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然后让儿童试着将这些几何形组合成乌龟的不同形态,随后教师再归纳演示于黑板上。然后再让儿童练习,加强乌龟的动态记忆。这种以线造型能力的训练,不但可以锻炼儿童的灵活性,同时也为以后儿童在绘画创作时积累一定的素材,便于儿童在绘画创作中有东西可画,有东西会画。
2.2 从画面组织能力的训练入手
对于小学阶段儿童,画面组织主要从构图饱满上进行要求,也可在画面上适当出现遮挡关系,近大远小透视关系。例如,怎样才能使一幅画构图饱满呢?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还以《乌龟一家》为例,在儿童掌握了乌龟的各种动态画法的前提下,教师开始引导创作:(1)可以编情景小故事引导儿童想象创作:有一天天气晴朗,乌龟爸爸、妈妈去散步,小乌龟也从水中爬出来要一起去,路边的花丛中小蝴蝶在快乐地跳舞,头顶上,小鸟在为它们唱歌……(2)可以用问题提示创作:小乌龟生活在哪里呢?那里有些什么呢?小乌龟有朋友吗?它们都喜欢干什么?教师的引导方式还有很多,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地促使儿童去想象,想的东西多了,画的东西也就多了。当儿童遇到不会画的东西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出来,这样一来,儿童也就不会出现画不下去,或者画面空洞无物的现象了。教师还应根据课程要求儿童加以遮挡关系,近大远小透视关系处理的训练,以此使画面组织效果更好。通过以上训练,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画面组织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为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事实上,儿童是最喜欢创造的。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儿童身上最宝贵的资源。儿童时期是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才干的最佳期。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们知道,有些儿童开始作画时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多欣赏美的东西,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这需要用他们的手去画,去创造,这个过程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是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我们只要相信他们敢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不用担心。
4 结论
作为整个美术教育系统的基础阶段,其教学方法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探索的学问,而在儿童时期的儿童受过一定的美术教育,这对儿童未来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养都会有良好的影响。我们要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使儿童更好的接受和喜爱绘画。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苏州大学出版社.
[2] 教育,诗意地栖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明.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