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在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中的应用

2009-01-18 06:01邱健筠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者动画美的

邱健筠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方便的显著效果。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形、声、色的特点,有效调动教材中的各种因素,达到审美素质教育目的。

一、借助网络声音,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地播放网络中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如教学《笋芽儿》时播放配乐朗读,以清脆悦耳的乐声反映“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的情景;用悠扬的舞曲表现笋芽儿钻出地面观看春景和长大成材翩翩起舞的场面,整个配乐朗读音调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学生如临其境,怡情悦性,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大自然中。如果学生再遇到相似的自然美景,那么表现美的欲望定会油然而生。

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播放哀婉舒缓的乐曲,随着凄切徐缓的旋律,低沉凝重的音色,结合教师带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会被这样悲壮的美所熏陶感染,心中激起无尽的思念,从而去学习敬爱的周总理高度的爱国情感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二、借助网络动画,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都属于叙事、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画面感、形象感较强,显示出美的最基本形态。如果将教材中语言描述的画面制成动画,就更能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就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充分感知美的因素,就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况且,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仅仅满足于语言的讲述是不够的,更需借助直观、形象的动画配合进行审美教育。

其实,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只要注重教学性和认知规律,它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就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如:图画的线条、颜色;文字的对称、和谐和思维逻辑等等都是美的因素,均可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小学语文中训练题《秋天到了》是一首儿歌,描绘了三个空间共十二种植物的丰收景象,教材仅有三种植物的黑白插图。备课时,教者可自制复片:一张是长着“棉花、大豆、高梁、稻子”的田野景色;一张是长着“柿子、葡萄、梨、枣子”的果园景色;一张是长着“冬瓜、茄子、白菜、辣椒”的菜园景色。课堂上,教者结合课文三小节内容,逐步在银幕上映出三张复片,最后出现在银幕上的是“三合一”的画面──秋天的丰收美景。这样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欣赏到秋天丰收的美景,体会到劳动最美,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感到最幸福的道理,从而激起珍惜粮食、衣物,热爱劳动人民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而且要力争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翠鸟》教学中,教者可设计翠鸟的彩色灯片,配合课文教学,让学生不但欣赏到翠鸟的形态美,而且掌握表现形态美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教者再打出其他飞鸟的动画片,如麻雀、燕子等(课前也可布置提前观察,课堂上再根据灯片集中仔细观察)让学生仿写,学习表现美的方法,训练表现美的技巧,培养审美创造力。

三、声像同步,强化审美教育

如前所述,借助录音、动画进行审美教育是方便的、有益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运用录音、动画等网络技术,使学生有一种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身临其境之感,则效果更佳。

古诗《三衢道中》教学中,教者可用录音表现出溪水淙淙,黄鹂声声的音乐美;用幻灯反映出初夏时节、绿阴重重的色彩美,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点拨,学生会兴趣盎然,仿佛徜徉于有声有色的初夏三衢道中,如梦似醉,物我两忘,真切地领略到三衢道中满眼新绿、群莺乱飞的景色,体会到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受到河山美的熏陶,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借助网络技术,能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两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不能是外加的,不应牵强附会。二是在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适时”、“适宜”、“适度”,切忌哗众取宠,舍本逐末。

猜你喜欢
教者动画美的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好美的雾
我是动画迷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