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洁
从我国组织的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来看,结果不容乐观,学生的体重、胸围、身高几个指标有所增长,但是爆发力、力量素质下降明显。超重及肥胖率、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速度、柔韧、耐力素质大幅下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而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而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体育教学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丰富内容。现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意志品质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使得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过程。它表现为:自觉性,即遇事不盲目附和、动摇易变,而是坚持正确的立场观念、信念,不受暗示,不独断行事。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指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应该行动时迫使自己勇敢地执行决定,坚决而顽强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坚持性,即遇事能精神饱满,坚持不懈地以充沛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失败不气馁,挫折不灰心,百折不挠,再接再厉。此外,意志品质还表现在勇敢、机智、顽强、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来。
二、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养成的方法
1.强化学生对意志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良好的认知因素是培养坚强意志不可缺少的基础,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都是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基础上,对目的认知越清楚,积极性越高。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树立榜样模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
学生容易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讲述体育健将们的成长经历及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另外,体育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为人师表是体育运动的职业习惯,为“师”要有知识,要遵循教育教学与训练规律,要讲究方法;为“表”就要做表率,要品德高尚,精神境界崇高。身教重于言传,不管是简单的动作示范还是复杂的技术指导,学生都会为教师的行为所影响,会模范教师去练习,教师的意志行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3.巧妙利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
比赛或游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力争第一的精神,同时要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竞赛、游戏中的一种或两者结合用的手段均能充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采用创设学习困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行为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炼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这就要求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如在长跑练习、跳山羊练习等有较高难度的科目中,要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以及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5.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积极参加练习。但是当学生对此项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消极对待,上课不专心,对老师布置的练习很随便,勉强甚至不愿意练习。这种情况下何谈学生的意志品质呢?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是意志品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会把艰苦的学习过程变成挑战自我的乐趣,自然会去钻研,去练习,直到成功。这个钻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品质的养成。
体育教学是以师生思维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锻炼身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如田径中的跳高、跳远等难度大、技术性高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则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地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