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刚
最近,王女士总是感觉无精打采的,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上着上着班,就哈欠连天的。王女士心里总有一种很累的感觉。但真正清点一下王女士的工作,实际上并不多,只是要在最近一周,完成下个季度的工作计划。而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也随母亲回家乡了,家里也没有太多家务活,按理说,感觉轻松才对呀。
王女士向一位心理咨询师求助,才知道,自己这种疲惫是由于心理内耗引起的。虽然她实际上承担的工作并不多,但这个工作,却带给了王女士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公司马上就要有一次晋升机会,这次工作计划完成如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晋升的几率。而最近从旁部门调来的一位员工,给人很有魄力的感觉,就因为她的到来,让王女士经常觉得,自己的晋升受到威胁了。
这种心理感觉,让她时刻关注着这位同事的一举一动,总是控制不住去想,她会和自己竞争这个职位吗?难道她的到来是领导有意安排吗?
有时候想着想着,觉得职场的关系好复杂啊,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就连做梦都是单位这一烂摊子事。
王女士的疲惫正是来源于内心中的这些纠葛,虽然它们不一定是事实,也不一定是当下发生的事,但是,导致的内心冲突和煎熬,照样会损耗我们的精力,破坏我们的心理能量。
而随着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像王女士一样,面临着心理内耗的侵蚀了。
心理点击:心理内耗会导致主观疲劳
很多时候,我们的疲劳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劳累造成的,而是由心理上的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一种来自心理上的损耗导致的。不要小瞧这种主观的损耗,它对我们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疾病,虽然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有密切关系。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心理内耗长期存在,得不到疏导,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还会引发诸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多种身心疾患。而常见的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也都与心理损耗有很大关系。
但由于这种损耗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又极易被人们忽视。正因此,有人将心理损耗称作现代职场人士的“隐形杀手”。
心理探源:职场人士常见的心灵“腐蚀剂”
后悔情绪如果我当时和领导搞好关系,这职位就是我的了;如果我当时选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就不至于这么累了……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如果”衬托出你对现实生活的遗憾。也许是由于疏忽大意,也许是由于盲目乐观,我们过去的决定和行为总有着那么多的不尽人意。偶尔的后悔会修正我们未来的行为,但是,如果过多过久地沉溺于对过去的后悔中,将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的心理能量,也在指向过去的无能为力中被不断消耗。
消极抱怨当我们遇到挫折不顺,我们就要去归因。只是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生偏差,把引起坏结果的原因归因到外界,于是我们便产生了过多的抱怨。殊不知,抱怨只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问题时的一种心理防御,如果我们总是沉溺于抱怨中,不但会让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消极,也会削弱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担心焦虑我会不会被辞退?会不会错过这次加薪的机会?这次的工作任务,我能顺利完成吗?过度的担心焦虑是又一种极具杀伤力的心理损耗。它常常让我们,没做什么事情就感到疲惫,让我们还没有上路,就被自己打倒。
空想当一个人过度地沉溺在空想中时,对现实的思考能力就会降低。他们判断事物的时候,很容易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而是根据客观实际。
另外,如果耽于幻想,会削弱现实生活中的参与性、投入感、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导致不适应现实生活,为各种心理疾病埋下祸根。
拖拉拖拉不但会导致任务不能完成,而且引发焦虑情绪的出现,造成机遇的丧失等等。除此之外,拖延还会腐蚀我们内心的激情和对事物的兴趣。
人际关系中的猜疑妒忌在生活中,猜忌、嫉妒、敌意经常会充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殊不知,当我们心灵过多地盛放了这些负面的情感,那些积极的情感便无处容身了。如果一个团体中的成员,彼此之间过多地猜疑妒忌,将瓦解工作斗志。影响工作效率。
心理支招:减少心里内耗的方法
利用合理情绪理论进行纠正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合理情绪理论,也称ABC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原理,我们可以对同一种事情,持不同种看法,进行不同种体验。在这种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对待事件的态度和信念;C是指个体情绪及行为的后果。我们通常认为,是因为A的出现,导致了C。比如说,我们求职屡屡受挫,我们便会因此沮丧,我们觉得正是因为求职的受挫导致了沮丧情绪。但是ABC理论认为,B,也就是我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才是导致C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求职失败看作是一种打击,对自我的否定,则会因此沮丧、难过;假如我们认为求职失败是对自己的磨砺,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则会充满激情,继续努力。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应以一种负责的、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过去事件对我们心灵的耗损了。
制定小目标积极行动行动是减少心灵耗损的最有效方式。无论对一件事情是犹豫还是恐惧,只要付诸于行动,投入地去做,那些折磨心灵的负面情绪将大大减弱。
但是,不能立即行动往往是好多人的通病。但是我们也有体验,一旦事情被拖到最后,我们往往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但在此之前,我们却“动”不起来,白白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只有在接近目标的期限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这被称为“期限效应”。
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不妨先那将任务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一来,每一个阶段性小目标的“最后期限”将提前,以促使我们积极行动,进而减少心灵耗损。
换一个角度看人际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不妨去找一些利己的理由,比如,去学习一下他的优点,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自我的提高,也会让你开始对他有所接纳。同时,你的态度,很可能会得到他良好的回应,到最后,你与对方的关系真的和谐了。
人际关系中,猜忌、敌意、嫉妒只会瓦解我们的快乐,而欣赏、感激等积极情感,却可以让我们赢得快乐,获得成长,同时拥有好人缘,可谓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