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滨州市产业发展规划

2009-01-14 09:35许倩鸿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

许倩鸿

摘要:滨州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特色比较明显。滨州的产业,通过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在市场上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农业而言,滨州主要是发挥了当地水土光热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其他地方很难复制。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言,从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滨州的三大产业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分析滨州市三大产业的现状,明确滨州市的优势所在,为滨州市理清产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关键词: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053—02

一、滨州市区位优势及产业基本状况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半岛城市群、省会经济圈与京津唐经济圈的结合地和交汇点。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滨州战略上实现“南融(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北接(接轨天津滨海新区)、中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滨州作为山东的海上北大门,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唯一的沿海市,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随着滨州万吨级港口的建设,将为鲁北、鲁中、鲁西和中原地区开辟一条更为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目前,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与滨州临近的日本、韩国等国际资本、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都在加快转移步伐,滨州独特的区位、资源、劳动力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滨州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滨州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滨州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世纪90年代,滨州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2007年,滨州的产值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0.63:61.96:27.41,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特点,第二产业呈现“一枝独大”的现象,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并且在第二产业中,纺织业占据很大比重,在山东省、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成为纺织行业的“小巨人”和行业中的“山峰”,但产业群发展则比较滞后。

二、农业发展方向

滨州农业在2002年以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滨州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滨州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

滨州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宜水则水,按照“稳粮油、强畜林、优布局、重特色”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产品品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不断提升滨州市农业整体竞争力。

(二)加快发展农工贸一体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滨州农业发展,要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为滨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效的组织形式。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强化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法,鼓励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支持范围,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范,发挥其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发挥农业比较优势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生态化,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滨州市要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构建绿色生产基地。对于滨州市传统种植的冬枣、金丝小枣、高酸苹果、水杏、蜜桃等特色蔬菜要在打好绿色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培育名牌,提高效益。充分发挥冬枣的耐盐碱特性,大力发展冬枣特色产业,不仅能改变滨州市北部荒凉的面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尽快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效益

通过政策引导、部门协调、民营为主、协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档升级和品牌知名度提升。利用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强、信息灵敏的优势,把市场信息、使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传给农户。组织开展农产品购销,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加快滨州农产品加工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其尽快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全力打造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龙头在滨州、基地在滨州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新模式。

三、工业发展方向

滨州的工业在2003年以后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滨州工业发展,要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依托重点骨干企业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培育产业集群,壮大骨干企业,进一步调优调强工业结构,促进空间布局集中,使产业形成集群,不断提升发展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整体合力

滨州市要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相关企业的配合和协作,打造地区产业集群,形成整体合力,从而不断提高滨州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不仅仅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然后从整体利益中分成,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形成了联系密切的产业集群,并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式。滨州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突显滨州在纺织印染、油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的“小巨人”作用,构建起以行业“小巨人”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相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域聚集形态,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把点状企业连接成产业链,把产业链编织成产业“板块”。

(二)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深度不断加深,我国产业发展也受到的较大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将会引起产业的重新“洗牌”。在产业“洗牌”过程中,既有危机,也有机遇,滨州能否更多地分享这种产业发展机遇,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滨州产业能否加快创新,尽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滨州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首先,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层次。重点在纺织服装、油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行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加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市产业技术层次的提高。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轮船、风电设备、数控机床等先进产业等行业加强研发投入,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第三,抓住大企业合资合作和发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企业,形成技术创新的集聚地和良好氛围,促进产业技术层次的提升。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模式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从当地产业结构来看,化工业在当地产业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必须在这些排放较高的产业中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行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竞争力强、综合实力雄厚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四、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滨州服务业的发展要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布局、培育龙头”的思路,壮大行业规模、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大力发展区域性服务业,增强滨州服务业的辐射功能。

(一)壮大规模,增强服务业的辐射力

要解决滨州市服务业规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需求的问题,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速度,扩张总量,壮大规模,做大做强服务业。

一是壮大行业规模。具有优势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等要继续做大做强,发挥其在服务业中的支柱作用;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如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要整合资源,重点发展;薄弱环节,如教科文卫、信息、中介咨询等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二是壮大市场规模。滨州市建起了一批市场和商场,但是总体来说,滨州的市场规模小、布局分散。滨州市应整合市场资源,规划建设市场群,增强市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充分发挥滨州作为山东北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以港口带动大市场,努力将滨州建成为功能完备、交通便利、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区域性龙头大市场。

(二)提升层次,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业

随着滨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在逐渐饱和。因此,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发展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加快滨州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滨州市服务业的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中介咨询业等新兴和现代服务业。

(三)培育龙头,打造服务业精品名牌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更需要品牌的影响。服务业的特点有很强的区域性、体验性。服务业的品牌比服务的价格更具影响力。滨州港及港口集疏运通道建成后,将会进一步促进滨州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并会催生一批具有区域影响的商城和市场,形成区域品牌。因此,滨州市应把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服务业品牌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企业上。加快组建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名牌企业。加快滨州客货站等物流商贸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仓贮物流运输业,使之成为滨州市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和区域知名品牌。

同时,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破除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的改革进程,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滨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Z].

[2]滨州统计年鉴[Z].2008.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