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龙
近日,很多学校都做了以《定格》为题的作文,因为这是今年江苏省正在进行的中学生作文大赛预赛的题目。从我所阅读的大量学生习作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都不能入选。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选材不对头。这也是近几年来,无论是参赛作文还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通病,选材不当几乎成了作文高分的一大杀手。
首先,我们来归纳一下选材的常见误区。
一、远离现实生活,过古人的复活节。
笔者曾多次参加江苏省高考阅卷,有趣的是无论出什么作文题目,很多考生都会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写古人。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屈原从汨罗江里幽幽地走上来了,苏轼从赤壁矶旁徐徐地走过来了,李白从醉酒杯中飘飘地走出来了……”于是,每当作文阅卷,老师们都戏称又到了古人的复活节。
请看下面题为《定格》的两篇学生作文(节选):
例文一:曾几何,秋殇定格,寻梦处,亦是悲秋,在这般寂寥的时节,芭蕉怎能解去丁香结?又有谁在重写红楼之梦。
秋风不语,霜风劲,何人此时愿独上兰舟。天近拂晓,谁人问?及夜深无人晓,只问问这无意的云,何时寄来锦书,享一时之欢。等到大雁飞过,月满西楼之时,只有闲愁,也许此时就是李清照的定格吧。没有浪漫,没有细节,没有柳絮,只有等待,也许等待已成为她一生的事,等待是她一生的执著。凤凰台上她忆起弄玉和萧史,也让她想起她与丈夫赵明诚的分别,此情无计可消除,只有等待,等到楼前流水,终日凝眸,等到重阳佳节又添新愁,等到梧桐细雨,黄花满地,此刻时间定格,定格于等待,,定格于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痛切心扉的葬花词令贾宝玉心碎肠断,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说尽黛玉的春恨,这时宝玉和黛玉都在感慨命运的捉弄,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都被定格在他们的思想里,就像花冢,定格在无法预知的未来。
例文二:无聊之极,打开电脑,操纵鼠标,点击奥运会的激情岁月,看着一个个运动员手捧鲜花站到高高的领奖台上,眼里盈满泪水。我不解,为什么无论输赢,他们都那么喜欢哭呢?
回想起自己也体会过金榜题名的喜悦,品尝过名落孙山的痛苦,知道泪水是生命里大喜大悲凝成的大露珠,闪烁着人性的质朴的光辉。
君不见,在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辛苦征战的征夫泪;君不见,在寒蝉凄切时想开泪眼的离别情绪;君不见,国破家亡、雕栏玉砌朱颜改的胭脂泪;君不见,多年流离漂泊之后迎来和平安宁时的涕泪满裳……似乎唯有泪水,才能最彻底地衡量和诠释生命里刻骨铭心的痛苦与欢乐。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那棵天上的绛珠草,辗转流落于尘世的红楼一梦中,化作那个叫黛玉的女子,她不仅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了神瑛仙子的浇灌之恩,更用泪水将自己那临水照花、扶风弱柳的身躯洗涤得一尘不染。于是,她拥有了超越脂粉、远离世俗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两位同学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是很强的,文章都是颇具文采的。然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到古人甚至都定格到林妹妹身上了。那么,这样的定格新意何在呢?这样的定格意义又何在呢?这样的过古人的复活节,为定格而定格,即使写得天花乱坠,绮丽多姿,也难脱底色的苍白、底蕴的浅薄的。没有现实,没有自我的文章怎么会打动人呢?又怎么会得高分呢?!
二、盯住重大事件,上今人的政治课。
几乎每年都会有重大事件发生,每年都会有很多同学把它视同法宝,认为只要以它做文章的素材,肯定没问题,因为观点与党保持了高度一致。于是,“非典流行流不走的阶级情,汶川地震震不跨的民族魂,奥运盛会抒不尽的爱国情”都成了上今人政治课的万能素材。
请看下面题为《定格》的两篇学生作文(节选):
例文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看哪!陆海空方阵、特种兵方阵,昂首挺胸,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各种装甲车队伍、各种飞行编队一一展示……从这庄严隆重的仪式上,我们看到:中国正迈着坚实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我激动地按下相机的快门,将这一瞬间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例文二: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定格,从此便被封存,珍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永远散发出振奋人心的光辉和力量。
当威武的军人们满怀激情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当胡主席神采奕奕地检阅人民的军队,当旗手们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多么地令人激动,多么地让人难以忘怀啊!
笔者在看学生的作文时,竟然发现有很多学生把选材定格在了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的确,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但当我们把笔端对准这样的重大事件上时是很难写得细致深入的,也是很难打动人,很难说服人的。因为,这方面的素材都来源于大众传媒,你知道的也是别人知道的,因为你本人并没有在现场,没有第一手的材料。就如写汶川地震,很多同学反反复复写的不是军人不辞劳苦地救人,就是那个地震中丧生的母亲留下的短信。你没有在现场,当然,如果你在现场也许现在就不能写作文了。
因此,重大事件题材还是少写为佳,此类题材既难以写出新内容,也难以写出新主旨,都是泛泛的谈爱国。如果刻意出新谈不爱国,那又会更惨。
三、图解题目内涵,入众人的雷同套
每个作文题目都有一个最直观最浅显的理解,这个理解也是很多同学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如满足于此,匆忙下笔,就会千人一面,雷同人众。
请看下面题为《定格》的两篇学生作文(节选):
例文一:快门一按,“咔嚓”一声,人物风景定格在那一瞬间,定格在那黑色的胶卷里,永久保存。这时,我不禁要问生命的价值真的被定格在那一瞬间了吗?也许,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刹那代表了你整个生命的一切,或许,那一刻是最辉煌灿烂的,因而,它被定格住,永久保存。
例文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多少风花雪月,金戈铁马,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地流,怎么捞也捞不走。人们妄图定格那一刻的繁华,殊不知,过去的已经过去。
总觉得拍照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灯光一阵闪耀,定格住刹那的美好,细细收进心中的包,转动年华的发条,对儿女自豪地说:“看,我也曾经未老。”那一刻,会心地笑,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叹道:“韶光依旧去,依旧绿芭蕉。”或许,拍下的不是定格,只是纪念。
看到《定格》这个题目,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拍照,作文者应该想到别人也会这么想,因而,要尽量地避免落入俗套,而且,不要在这样表面的理解上再浪费过多的笔墨。
那么,怎样的选材才是比较理想的呢?
近几年,无论是作文命题者,还是作文阅卷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同学们的作文能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这个导向还会继续下去。现在,容易得高分的作文不再是“秋雨体”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了,而是“我在场,我参与,我思想”的贴近生活的好作文。
因此,我们的选材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材要着眼于生活的新。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也不要“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现实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素材库。
二、选材要兼顾细节的真。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独家细节,不但新颖,更会生动传神,“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选材要挖掘内涵的深。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最好的选材往往不是在重大事件中寻找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是从平凡小事中发现它的现实意义。
请看下面两篇题为《定格》的学生作文(节选):
例文一:父母之间的爱是一个永恒的定格,在我心里,定格在那俯身弯腰的一瞬间。
蝉鸣稀薄的夏日午后,我在门口遇见了提着公文包行色匆匆的爸爸,爸爸的鞋带没系好,我很诧异。
爸爸走进院子,被正在浇花妈妈拦下。俯身,弯腰,妈妈开始为爸爸系鞋带,刚刚冲好的菊花茶伴着灿烂的阳光,悄悄的拉开我的嘴角,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夏日害羞的暖风拂过妈妈温柔的发梢,偷偷的留下了幸福的气息,只见妈妈那纤长却不白皙的手在爸爸的鞋子间来回穿梭。
依旧明媚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爸爸的脸上投下一个个光影明灭的圆圈,不知爸爸的脸是被那太阳照红了,还是像个大男孩般的羞红了。
我站在门后,心中记下了这定格的幸福。
鞋带系好了,爸妈四目交错的刹那,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烂若夏花的笑容,此时,菊花茶的淡淡幽香流过妈妈多情的指尖,拂过爸爸深邃的眼神,氤氲了我家的庭院,仿佛亘古不变地穿越了千年,悄悄的攀上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山峦。
爸爸似乎真的腼腆了,不知所措的站在那。妈妈慢慢的直起身,又那么一瞬间,爸爸几乎要伸出了双手,但又缩回去。柔和的目光始终停在妈妈的脸颊。“看你,头发都乱了。”爸爸最后将妈妈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拂到耳际,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
又是一次美丽的定格,虽然我只是悄悄的看着。
例文二:一、二年级吧,我很喜欢玩木头人的游戏,不太活泼的我没什么朋友,总是缠着忙碌的奶奶“变木头”,奶奶一定很不愿意玩吧,但她每次都会放下手中的活,陪着我一起喊:“一不许动,二不许笑......”然后迅速把身体调整到最舒服的角度后定格,每当这时我的眼睛总是细细地掠过奶奶的眼睛、身体,奶奶也总是很配合地装作支持不住而向我挥起白旗。我乐此不疲地定格着,看者彼此一动不动的身体,好象觉得就这样把时间留住了。
后来,随着我一天一天的长大,玩木头人游戏的兴致也淡了。只是奶奶,似乎越来越老了,头发变得斑白,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她曾经光滑的脸颊,而真正让我察觉到奶奶变化的,却是那个曾经给我带来快乐的木头人游戏,奶奶的声音不再响亮了,她的面孔在游戏开始后也不再能轻易静止,面部松弛了的肌肉总是不受控制地抽搐着,她也总是不必故意让我就很快地败下阵来。渐渐的,觉得无趣的我也不再缠着她了。
又过了很久,奶奶步履的蹒跚愈发明显了,举手投足间身体也总是抖个不停。记得那段时间我养了一株不知名的小花,天天盼着它早日开花,早日结果,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的心情跟奶奶从小盼我长大是一样的吧。可是奶奶一次不小心的失手,把花给淹死了。我已经记不起当时是怎样的伤心与指责了,只记得奶奶低着头的身影像是玩木头人被定住一样,看不清表情。
很久很久的后来,久到我几乎都忘却了曾经的小花,奶奶却在某一天,把我带进了她的房间。我好久没进过奶奶的房间了,自然也就不知道那里有一株快要开花的昙花,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花苞越来越大,直到完全绽放,奶奶笑了,带着一丝自责和欣慰。我确定,那一刻我肯定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也坚信,就在那一瞬间,一直被奶奶守护的我,也终于长大了。
也许吧,花开只是一瞬间,但那如木头人游戏中被定格的爱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这两篇学生作品都取材于自身的生活,都有真切感人的细节,都珍视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文章给人的感受是鲜活的。跳出了通篇华丽辞藻、思古幽情背后无“我”的误区。“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叶圣陶)”,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写出有生命的文章,才能亮出你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