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科学内涵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学”就是专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其特点是:研究对象的总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和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研究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入研究,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基础的建立,因此是一个亟待开展研究的新领域。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2826(2009)11003705
“马克思主义学”就是专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回答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些整体性的挑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的情况下,也有利于为这一学科奠定学理基础。近年来学界展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热烈讨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学理基础的初步探讨,特别是胡锦涛同志明确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的基本问题提了出来以后,正说明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
“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理论成果。与以往各学科领域分别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同,“马克思主义学”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根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功能、体系结构等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性课题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学”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根本看法的观点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研究对象的总体性。“马克思主义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研究,解决的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马克思主义学科或研究领域相区别的根本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习惯于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研究虽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却导致了割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结果。对此,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早已提出异议,强调应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总体性的研究。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或研究领域中没有专门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为研究对象的,它们都是从一定的角度、侧面或某一部分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所以它们从各自的角度都无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总体的研究,无法解决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各种根本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学才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进行“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总体研究的根本途径。
其次,研究方法的整体性。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的传统,同时也形成了从各组成部分的角度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这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人们诟病的一个问题。特别严重的问题是,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分解式的研究方法,使人们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无法科学解答诸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类综合性或整体性的问题。同时这种按具体学科进行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被局限在特定的研究领域之中,使其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具体学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就为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其设立的六个二级学科(这种设立是十分必要的)中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以还是无法对马克思主义本身做整体性的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二级学科,虽然也强调从整体上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它所强调的整体性只是要打破过去从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界限,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整体性的研究。不可否认,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能代替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的研究,严格地说,解决诸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类根本性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学科的主要任务,也是它无法完成的任务。再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个新设立的二级学科,无疑是从整体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是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即从纵向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但它不能代替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的横向的研究,当然我们也不否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础。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个二级学科,很明显是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带有非常鲜明的国别的特色,是不能取代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
再次,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全局性。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研究领域相比,“马克思主义学”所研究的问题更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对象和它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决定了它所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全局性。这种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全局性是其整体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所研究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出发才能给予科学解决的问题,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根本属性、体系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就是如此。因此,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学”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特点是其他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研究领域所不具备的。
二、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研究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入研究,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从马克思主义问世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就存在巨大分歧,特别是现代,由于出现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各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特别是在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异常紧迫和重要。而要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必须解决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因为各种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解答都是在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下做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认识和评价,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性、整体性的根本看法。而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性、整体性的根本看法,就必然需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不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律、结构、功能、属性等根本问题,而且还研究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问题。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学”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才能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
必须强调的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学”对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首先,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与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与规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说,而“马克思主义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它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根本看法。其次,理论基础和形态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学”则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实践相互关系的认识基础上,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研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基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一系列基本概念、范畴与原理构成的关于客观世界和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学说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学”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认识和评价的学说。除此,“马克思主义学”所研究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而不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学”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以此来区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马克思主义学”对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学”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观也不同于那种由个别学者或不同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形成的多元的马克思主义观,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形成的科学的一元的马克思主义观。只有站在这种科学的一元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根本立场上,我们才能对形形色色的各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鉴别。
三、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化的结果。其所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根本性的问题,解决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看法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科学地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
比如,我们讲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要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观点中判断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来存在严重的歧见,因为在判断标准上存在分歧。而这就需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属性的科学把握来解决判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判断标准问题。因为这个判断标准只能是:只有那些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和根本属性的原理与观点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根本属性的认识,可以促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研究和把握,从而从整体上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如胡锦涛同志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时,就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四个本质规定性,这也就深刻而科学地阐释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哲学基础。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的奋斗目标有所不同,但是,它始终不渝地强调和坚持共产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所以,是否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准或标志。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或者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第三,贯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原则立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第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了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就意味着我们首先就要高度重视最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这些本质规定性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例如,必须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因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得到的科学理论成果;再如,必须注重对科学社会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当今对共产主义存在各种严峻挑战和怀疑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当今时代变化对科学共产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再研究,等等。通过这些基本原理的研究自然就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化。
四、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基础的建立
根据学术界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基础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学理根据和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认为,仅仅认识到这一步还不够,因为这里有这样两个问题还需要加以解决。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之一,为什么只有这一属性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论证;如果把整体性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认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显然是将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理基础最有力的根据,但仍然显得薄弱一些,因为将内容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仅仅建立在整体性的学理基础上,显然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应当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根本看法的整体性的系统理论。第二,如果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归结为整体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于以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是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学科都需要整体性研究、整体性把握。因此,需要从整体性研究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充足理由,同样也不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因为这只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以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研究不同的特点罢了。所以,将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有其道理和根据,但不够充分和坚实。还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全方位地研究和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
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学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体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所谓元理论,它全面地研究和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根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功能、体系结构等基本的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性课题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所以只有它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因为一个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主要在于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只有“马克思主义学”才可以充分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将“马克思主义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理基础不仅可以充分显示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知识体系中独立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由于其自身整体性的特点,还可以防止再次把马克思主义过度学科化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对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发挥着极为重大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完全有充足的理由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作为一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的确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这首先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往由于过分将其学科化,因而损坏了其整体性和体系性。所以,现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强调其整体性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现在人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观念的束缚,在新的学科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各二级学科的学科内涵和学科边界,这种趋向必然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分割。如前所述,在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中仍然没有一个真正从整体上、本质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这种状况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的研究。
An Urgent Call for Development of Marxism Studies
ZHANG Xi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Key words] Marxism studies; research;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bstract] Marxism studies is a discipline with Marxism as its research subject It studies the conception of Marxis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omprehensive subjects, holistic methodology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themes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may enhance further studies of the conception of Marxism, help a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Marxism, promot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Marxism, and establish the rationale foundation for the discipline of Marxist theories In short, it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that awaits for more profound explorations
[责任编辑 李文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