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的“蝶变”

2009-01-13 10:16蔡明洪
当代党员 2009年1期
关键词:璧山蝶变工业

蔡明洪

祖祖辈辈务农的璧山青杠街道农民曾世奎,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城里人。2003年,随着推土机发出的轰鸣声,他和村里农民一样失去了土地,“农转非”后成了一名企业工人。

从农民到工人,曾世奎们身份的变迁,正是璧山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蝶变”的一个缩影。

■ “卖”出来的虚假繁荣

1993年,随着巴蜀大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的通车,名不见经传的青杠,因高速公路在此开口下道而机缘陡转,璧山因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璧山决定学习沿海经验,搞开发区,但对于怎么开发,却是一头雾水,人们最初对开发的理解就是一个字——“卖”。

4000元一个的非农业户口,农民抢着买;2万元一亩的土地,一卖就是上万亩。卖土地,推土地,修街道,建房子,璧山一片繁忙。

浮华的背后,却遮不住一个字——“乱”。用来建厂房的土地,在老板手中炒来炒去,始终不见工厂;新修的街道依然七零八落;一些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甚至染上“黄”色,在青杠旅游景区一度出现涉黑地下赌场,各地的赌客闻风而至。2000年10月,市公安局依法对青杠白云湖赌场进行查禁时,赌场保镖开枪打死一名公安干警……

经过媒体大量的报道,“三金三乱”的清理,以及公安部门的大力整治……热闹的璧山,逐渐走向冷清,璧山的发展也一下子走入了慢车道。

■ “引”出来的产业经济

2000年10月的那一声枪声,震惊了璧山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靠卖地是“开发”不出开发区的。痛定思痛后,璧山响亮地提出“走工业强县之路”,启动了工业园区建设。

发展工业并非易事,璧山除了不缺人、不缺地,什么都缺。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没有基础,发展工业谈何容易。

当时的招商工作,就是抱着“黄页”电话簿找企业、发信件、打电话,有点眉目就登门。

喝酒、游说,是乡镇招商引资工作最常见的方式。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来的广东顾地塑胶电器公司,面对湖北零地价的诱惑,悄悄派人考察后,却想另攀新枝。

得知这一信息后,青杠党政领导丢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当即追到千里之外的伟雄集团总部。

在公司门口一守就是7天,终于见到集团公司老总——林伟雄,面对各地招商工作的残酷竞争,最后青杠不得不抛出“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才稳住了第一个外来大项目。

大招商、大建设,促成了璧山经济的大发展。一时间,在璧山这块热土上掀起了建设的热潮。

璧山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時,也交了不少“学费”。由于加快发展意愿强烈,招商引资心切,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把关不严,一些污染项目趁机落户璧山,造成河水被污染、部分土地征而未用、少数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等后果。

这一切让璧山悟出“跑得快,不一定能先到终点”的道理。

■ “变”出来的科学发展

2003年,当“科学发展观”这个全新的词语进入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头脑时,高速运行了几年的璧山经济,进入了转型的拐点,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物价水平高位运行,原辅材料价格大量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让一部分小企业、小项目根本无力发展。璧山抓住时机,重新洗牌,让一些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退出园区,一些低能耗、高效益的企业被请了进来:奥康集团、温氏集团、乐百氏集团入驻璧山;红旗缸盖公司在璧山建起了生产线;嘉陵集团整体搬迁璧山;10亿元的力帆微车生产项目入驻璧山;巴西派诺蒙公司强势入驻……到2007年底,璧山县的三次产业结构就调整为9.5:60.2:30.3。一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大县,实现了向一座工业城市的“蝶变”。

璧山县委、县政府对这一“蝶变”满意,但不满足。去年10月13日,璧山县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委书记邓达举在会上提出了全新的目标:璧山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加快“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进程,把璧山的功能定位为“重庆市主城拓展区”,努力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宜居休闲生态基地和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对于如何融入主城,邓达举提出具体路径:着力推进思想观念的融入,时间空间的融入,经济质量的融入,工作标准的融入,文化素质的融入,生活水平的融入,逐步缩小璧山与重庆主城区的差距。这种融入并不只是空洞的要求,就拿工业产业发展来说,璧山将与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联手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之都”,并以机械工业城的建设为抓手,将璧山打造成重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到2020年将其培育成1000亿元级的产业。

(供图:璧山县新闻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璧山蝶变工业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蝶变cosplayer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璧山分局“四举措”整治餐饮业排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