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品
為应对国际金融风暴,中央打出一系列提振经济的重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纺织行业出口产品退税率从11%普调到13%。出台了“十大新政”,4万亿元投资刺激内需;二是货币政策。取消对银行的规模信贷控制,并三次降息,两次降低准备金率。这些政策的核心,都是“保增长”。
相应地,重庆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除了出台《关于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工作部署的意见》,实施1.5万亿元投资金额的“暖冬计划”外,还将继续使用2008年4月份就出台的7条、9月份出台的5条含金量极高的“地方粮票”。比如,对在重庆生产的出口产品,每创汇1美元奖励0.02元;免征房交会契税、营业税,等等。下一步,更多优惠政策还将陆续面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重庆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政策,度过冬天,并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我认为要做好三点。
第一,借政策之力健体强身。危机是试金石,哪些企业体内有疾,哪些企业身强体壮,在危机中一目了然。患病企业要把政策当作治病良方,根除病害,不要当作“救济粮”,满足于苟延残喘。健康企业要把政策当作优质滋补品,多多益善。比如增值税转型,从去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这为重庆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汽车制造业、军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福音。初步测算,这一改革可为重庆企业减负40多亿元。又如,重庆将打捆使用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市场前景、科技含量较高和有技改任务的结构调整项目,购“薪”“过冬”。企业一定要趁势而上,加快设备更新、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开发新产品,增强自身抵抗力。
第二,借政策之力做大做强。企业做大做强不外乎两条路:一是凭借自身实力自然扩张;二是兼容并包,并购扩张——而这往往是企业扩张的捷径。在企业普遍效益好的时候,并购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危机时刻,正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机会。市政府也将为企业抄底并购提供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同时,有大投资就有大市场,催生大企业。这次国家4万亿元、重庆1.5万亿元投资,孕育无限商机。比如灾区重建,重庆将援建四川崇州17.1亿元。钢铁、水泥、房地产等企业作为近水楼台,就大有作为。再如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提速,不仅涉及水泥、钢铁等建筑建材企业,还涉及仪器仪表等多个行业,相关企业都要争取分一杯羹。
第三,借政策之力走向世界。尽管总体上看,重庆对外出口有减缓之势,但部分产品和市场仍风景这边“稍”好。从产品上看,机电、化学品、有色金属等商品仍保持较好态势。从地区看,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台湾等市场发展迅猛。企业要借助国家提高出口退税和重庆对出口产品补贴等政策,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辟新兴市场。
总之,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转折点。当前,重庆企业正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把握得好,就会更上一层楼;把握不好,就会被大浪淘沙。
重庆企业,千万别错过这班车!
(作者系重庆市政府研究室商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