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三段情

2009-01-13 10:16孙红霞
资治文摘 2009年1期
关键词:孟小冬王明梅兰芳

孙红霞

一个是情深意重,一个是爱怨交织,还有一个相伴终身。

梅兰芳,作为一代伶王,60余载歌衫舞扇的生涯,适逢家国诸多事变,而在风云繁复的历史环境下,又能做到持节保谦,境遇几多风险,逐一化解,最后能全身而退,成为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戏剧大师。

2008年的冬季,无疑是梅兰芳的季节。电影和话剧几乎同时亮相,“观梅”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大师不死。而梅兰芳这样的大师,在记忆中,几乎不会老去。在短短两三个小时里,表现大师的绝代风华,还原巨匠的七情六欲,的确是难以承受之重。无论电影还是话剧,注定众说纷纭。

几十年前,陈凯歌看着幼儿园同学的祖父在清晨舞剑(也许,恰是《霸王别姬》中的身段?);如今,他要在银幕重现大师的死离、生别和聚散。在《无极》的滑铁卢之后,如今陈凯歌面对的也许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考验。

其实,这一切都无所谓。因为爱梅兰芳,本来就与电影和话剧无关。

梅兰芳是一个稀世之才,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在他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之外,梅兰芳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和他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甚至更为美丽。

结发妻子王明华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其祖父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的“活太后”梅巧玲,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梅兰芳4岁父母双亡,伯父将他过继收养,并送他拜师学艺。

1910年,梅兰芳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那年梅兰芳16岁,王明华18岁。这房亲事是由梅雨田做主操办的。中国戏曲艺人素来有业内婚配的传统,王明华也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是旦角艺人王顺福,其兄长是著名武生王毓楼,她的侄子是后来的著名老生王少楼。

当时,梅兰芳正因嗓音变声不得不停止演唱在家休养,心情极其郁闷。而王明华给他带来了好运。婚后不到一年,梅兰芳就恢复了嗓音,不久,即以《彩楼配》、《玉堂春》等戏走红上海滩。此后他创作的新戏《孽海波澜》、《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赢得一片叫好声,“梅派”的艺术旗帜渐渐高扬。那时梅家还不很富裕,日子甚至有些清苦,王明华却毫不介意,她善待家人,勤俭持家,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事业上王明华也是梅兰芳的好帮手。据说王明华对梳头很在行。梅兰芳初期演古装戏时,去戏馆,总带着一个木盒子。那里面装的是王明华为他梳好的假发,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把假发往自己头上一套,就可以了。

婚后第二年,王明华生了个儿子,取名大永;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唤做五十。每逢梅兰芳散戏回家,就和孩子嬉戏玩闹,非常快乐。后来,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王明华自作主张做了绝育手术。有一种说法是,她非常看重梅兰芳的事业,怕不留神再怀孕,影响到梅兰芳。然而,不幸的是,这两个孩子相继因出麻疹而夭折。

中国人素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旧时休妻的“七出”理由中即有一条为“无子”,何况梨园向来重视家族的血缘传承。梅兰芳当然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而抛弃结发妻子,但也不能不再娶。1921年,时当壮年的梅兰芳迎娶16岁的福芝芳为妻。

不久,王明华患上了当时最难治愈的疾病——肺结核,于1929年去世。结发之妻的逝去,令梅兰芳十分悲痛,他和福芝芳让年仅3岁的幼子梅葆琛在管家的怀抱中替王明华打“领魂幡”,了却了她生前无子的遗憾,并亲自选定了京郊香山万花山的墓地下葬。

1961年8月,梅兰芳在北京病故,经周恩来总理与国务院的特别批准,他与王明华合葬在万花山的私家坟地。至此,两人阴阳相隔已三十余年。

真情至爱孟小冬

梅兰芳一生中,有一个倾心相爱却最终无法拥有的女人。她的出现,源于一次偶然的合作,关于她的记忆成了潜伏于他心灵深处的独白。这个女人就是民国时期有“冬皇”之誉的著名坤生孟小冬(京剧中的坤生是由女伶来扮演男性角色,妙龄女子要身穿蟒袍、面带髯口,模仿男人的嗓音和举止表演角色)。

孟小冬生于1907年腊月,因是冬日,故名“小冬”。小冬9岁拜舅父孙派老生仇永祥为师,12岁在无锡新世界舞台首演,18岁来到北京,专攻余派老生戏。经年累月的舞台表演使孟小冬不同于寻常人家的女孩,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和独特的端凝庄重之气质。

1926年,时任财政部长的北平政要王克敏庆生辰办堂会,梅兰芳与孟小冬同在被邀请之列。在这次堂会上,不知是谁提议让梅兰芳与孟小冬同台表演一出《游龙戏凤》。梅兰芳饰演妩媚轻盈、情窦初开的酒家少女李凤姐。孟小冬饰演正德皇帝,她的扮相长眉人鬓,气宇轩昂,座中人无不为之赞叹。谁也不曾想,这次逢场作戏竟变成了“真情出演”。

1926年深秋,一向持重儒雅的梅兰芳与孟小冬传出绯闻:《北洋画报》1926年8月8日刊发了梅孟二人的相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分别是:“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

1927年,经当时著名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坤生名伶孟小冬。两人住在北京东城东四牌楼九条。

这桩婚事福芝芳当然不高兴。1929年,梅兰芳要赴美出访演出,福芝芳和孟小冬都有可能以夫人身份随同前往。但是当时的福芝芳已经是身怀六甲,可是,出于害怕梅兰芳携孟小冬出访,为了亲自跟随,她竟然请来日本医生,毅然堕胎。

这种尴尬局面在梅孟婚后第三年愈演愈烈,并最终演变出了一场“戴孝风波”。1930年,梅兰芳的嗣母(也就是他的伯母)去世,孟小冬自然想要为婆婆披麻戴孝。她奔丧来到梅宅,却被下人拒之门外,理由是梅夫人福芝芳不承认她有戴孝的资格。而怀有身孕的福芝芳则扬言,若是孟小冬进门戴孝,她就自尽,连带腹内胎儿再搭上一条人命。

梅兰芳再三央求,请来了孟小冬的舅父,众人劝走小冬,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波。此事让孟小冬认清了自己难有正妻的身份。其实对于孟小冬,名分是正是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爱着的那个男人的态度,他是真诚和勇敢地承认,还是含混其辞地躲闪?也许因为男人的天性,也许由于感情的迟疑,梅兰芳终究没有跳出这个窠臼,他在孟小冬和福芝芳之间不能做出取舍。

次年夏,孟小冬向梅兰芳提出离婚请求。对于二人的婚变,当时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孟小冬的戏迷枪击梅府,导致二人最终反目;也有人说是两人之间出现了“第三者”……其实孟小冬本人的启事已经把这段情感和结局讲述得很清楚。1933年9月5日、6曰、7日连续三天,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天天刊登《孟小冬紧要启事》,在这份启事中,小冬自怜为“孤弱女子”、“身世苦恼”,个性刚烈的孟小冬述说自己因无法忍受在梅家的不堪处境,决定离婚。她无限哀怨地悲叹:“是我负人?抑人负我?”

从此,孟小冬再未与梅兰芳讲过一句话,当真是“从此梅郎是路人”。

二人解除婚姻关系以后,孟小冬一度消沉,住在天津塘沽闭门谢客,还曾经绝食,甚至传说一度欲皈依佛门。1950年,43岁的孟小冬嫁给62岁的杜月笙做第六房夫人。第二年,杜月笙撒手人寰。杜月笙病逝后,孟小冬独居香港,1967年移居台北,1977年5月去世。

白首伉俪福芝芳

如果说孟小冬对梅兰芳是不合和伤痛,那么,福芝芳与他就是一生相互的温暖。

福芝芳生在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幼年丧父,随母亲长大,因家境贫寒,从小学唱八角鼓为生,后改习京剧旦角。曾有过“天桥梅兰芳”之誉。福芝芳美丽端庄、善于持家。嫁给梅兰芳之后,她不再登台,在家中照顾梅兰芳和一家大小的饮食起居。因为她没有上过学,梅兰芳给她请来教师教授她写字读书,勤奋上进的福芝芳从《百家姓》开始学起,一直学到《古文观止》和《左传》。

福芝芳与梅兰芳共生了9个孩子,5男4女,可惜只有4个长大成人,即梅葆琛、梅葆珍(绍武)、梅葆月、梅葆玖。福芝芳为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孩子们每年所穿的毛衣毛裤都是她亲手编织。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没有收入,福芝芳典当首饰,与丈夫一起甘愿贫寒而保持了民族气节。“文革”期间,福芝芳尽全力保护梅兰芳遗留下来的藏书曲谱和手稿行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福芝芳与梅兰芳共同生活了40年。

1980年,福芝芳去世后,与梅兰芳、王明华合葬于万花山。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博士

摘自《环球人物》2008年12月上)

链接:梅兰芳当年有多红?

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梅兰芳是一个符号,是代表着京剧文化的大师。而事实上,梅兰芳更是当年最红的娱乐明星,他和孟小冬的恋情曾是各大报纸的头条;他的演出一票难求、片酬天价;他在京剧艺术上受到的推崇和肯定,更是空前绝后。

出场费值10根金条 工资最高

当年梅兰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丹桂戏院专门购买了数期当地报纸的版面,只写着“梅兰芳”三个大字,连着登了好些天。演出场场爆满,后来他出场费高达10根金条。

50年代中国工资最高的是谁?梅兰芳!梅兰芳本来是自由职业者,演一场拿一份钱,1956年公私合营改成月薪后,梅兰芳主动降薪两次后的工资为2100元。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清华教授每个月拿出8元钱来当伙食费,是可以天天吃海鲜的。

卓别林是粉丝 美国总统写信祝贺

1929年,应美国邀请,梅兰芳率领梅兰芳剧团赴美国好莱坞演出。在美国演出结束后,美国文艺界的大腕和政界精英联合为其举行高规格招待宴会。就在大家开怀畅饮时,一位穿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清洁工”不顾工作人员阻拦冲进了宴会厅,一把握住了梅兰芳的手大呼:“我终于见到你了!”后来大家才得知,这位“清洁工”竟是著名笑星卓别林!由于当时在拍影片《城市之光》,卓别林饰演一位清洁工,得知梅兰芳到美国后,就匆匆从拍摄现场赶来,以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与自己的“偶像”见面。

其实梅兰芳赴美演出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原以为最多在纽约演3场,卖出一半票就不错了。没想到,两个星期的票被一抢而光。当时的美国总统还给梅兰芳写信,祝贺他演出成功,并因自己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而感到遗憾,希望梅兰芳再来美国演出。

国际声誉如日中天

1956年,中日邦交还未正常化,梅兰芳率中国访日京剧团在扶桑东邻掀起了又一次“梅浪潮”。在访日期间,日本著名演员和各界名流热情接待了梅兰芳一行。日本国会议员在两国无邦交的情况下,破例在议会大厦宴请了代表团。

195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加盛大纪念活动,梅兰芳也是团员之一。他到莫斯科后又引起了一番轰动,代表团应邀去大戏院观摩歌剧,当东道主介绍来宾报到梅兰芳的名字时,剧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高呼“梅兰芳”。

国际奖章专门来中国颁发

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协会主席海格尔受国际舞蹈协会委托,专程来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

(摘自新浪网)

猜你喜欢
孟小冬王明梅兰芳
走过318
追问高原
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回忆:孟小冬与张大千
孟小冬删戏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龙门这边(47)
那年那月那情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有缘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