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09-01-12 08:42邱茂华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境语文

邱茂华

摘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并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即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要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要开展生动有趣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式良好的心理定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兴趣方法中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语文已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一,不能忽视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念,明确学习目的。让孩子发现和体会到学习与创造过程的乐趣,从而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更好地自觉地学习,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学习兴趣和愿望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那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其次,多种形式相结合,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相结合,课前布置作业,课后布置思考题或作业,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互动,不断缴发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二,实行情感教学,突出人文精神,真正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可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比如说创设问题情境,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注重形象鼓励、语言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第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焕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随着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装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1)掌握管理尺度,不能过宽也不能过严。现在的班级管理并不能像以前私塾那样越严越好,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扼制了创造力、想像力的发挥。学生就像一团发酵的面,你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很好地“发酵”,如果你把这团“面”塞到一个瓶里,它是怎么也蒸不出蓬松的“馒头”来的。当然教师要把握好放宽的尺度,注意不能放任自流,以免对学生起负面影响。

(2)开展课堂提问。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把握好提问的力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提问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发展其扩散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课前演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课前三分钟讲话活动,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如《我的家庭成员》、《我的爱好》、《我的烦恼》、《昨天的故事》等。事实证明: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炉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4)竞赛促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习完诗歌单元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当场出现的好诗、好句、好词,老师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向上窜,离下课还剩五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加深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只要老师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永远不会缺乏向上的动力,永远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永远充满明媚阳光。这样的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心理支配下,使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寓教于乐、寓教于趣,那么潜在的创造力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3]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4.

[4] 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情境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