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俊
摘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稳定,情绪生活逐渐“社会化”,逐渐克服冲动,稳定性得到提高,情境性影响逐渐减少,表情不断丰富多样,由外显发展到内隐。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情感维护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案例:壮壮是邻居家的小孩,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在小区里常会碰见他,可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些“状况”,比如趁人不注意时把小朋友的手捏红、敲小朋友的脑袋,至于抢玩具、吵闹打架也常有发生。渐渐地,小朋友开始疏远他,他却不在乎,就在旁边看别人玩,时不时地在场地中跑来跑去。问他有没有好朋友,他会说“他们不和我玩,没人和我做朋友”,表现出自我、孤僻等较为消极的社会性情感,家长为此颇伤脑筋。
从壮壮身上表现出的消极的社会性情感,可以说有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家庭因素。壮壮的父母感情不是很好,经常吵架,壮壮常常被吓得不知所措。半年前,壮壮的爸爸去了加拿大,很少回家,妈妈工作也忙,就带着壮壮住到了外婆家,日常生活多由外婆照顾,由于缺少亲情的交流,他变得孤独,常常用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甚至用打架的方式来发泄不满。其次是社会因素。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及一起玩耍的伙伴是对其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社会因素。像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壮壮不会与同伴相处,他习惯了用拳头“说话”,同时,他也感到了同伴对他的冷淡和疏远,他感到自己不是个好孩子,大家都不喜欢他,由此产生了偏执的想法,“你们越不喜欢,我越要去做;你越不听我的,我就越要揍你。”这种恶性循环,给壮壮心里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妨碍了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自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独生子女现象一直备受关注,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到各种各样的相关调查报告,孤僻、骄傲、冷漠、自私等字眼频繁出现,相信壮壮的问题也不是个案。在分析原因之后,我们思考运用一些适宜的方法来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用血缘和亲密无间的情感纽带联系起来,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据调查,气氛民主和谐的家庭中,多数幼儿表现出乐观、勇敢、富有同情心,而单亲或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由于家长过度溺爱或疏忽冷淡,许多幼儿表现出任性、孤僻、自卑、冷漠的特点。所以,针对壮壮的情况,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与祖辈之间要达成共识,采用方向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在言行举止上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等于在告诉孩子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猜疑等消极的社会性情感。此外,父母要增加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孩子年龄越小,在情感方面父母所产生的影响比重就越大,这是谁都取代不了的。有时一个拥抱甚至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满足,它使亲子之间充满了爱、关心和理解,孩子自然就会培养出爱心、同情心。
2 发挥教师的积极导向作用
幼儿园是形成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将幼儿内心情感不断地重新整合,使之逐渐趋于符合社会规范,有效促进幼儿积极社会性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言行会给孩子的情感体验带来直接的影响,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技巧。对于壮壮这样的孩子,教师要主动接近他,在活动中经常给予鼓励,如完成小制作后给个小红花,在“娃娃家”游戏里不和小朋友挣抢玩具时给个拥抱,发现他关心同伴时及时给予表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帮助他在同伴中建立威信。比如他在活动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就让全班小朋友为他鼓掌祝贺,通过这些正面引导,帮助孩子重新评价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信心,从而萌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调动同伴的集体力量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离不开自己的集体,他们年龄相近、地位平等,融洽的关系会促进其社会性情感的健康发展。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像壮壮这样的孩子由于缺乏交往技巧,行为上会产生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常常会让人不理解,也会产生许多误会,但如果以同伴良好的交往方式来影响他,则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老师和家长可以有选择的让壮壮与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一起玩,活动中通过同伴“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搭城堡吧,这个你用,我用那个”等语言让壮壮学会正确的与别人交流,或用等待、交换、轮流的方式与别人交往。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相互关心,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如讲《小猫奇奇》的故事,让小朋友知道要关心每个人,特别是改正了错误的小朋友,说说近来的进步表现,让大家都为他鼓鼓掌,抢着和他做朋友。还可以通过玩“变圆”的游戏,让小朋友感受到大家是个整体,一个也不能少。
总之,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是一种比较复杂而又渐趋稳定的态度体验,如果能从家庭、社会、幼儿园等因素着手,在幼儿期对孩子的积极社会性情感加以维护,对已受到消极社会性情感影响的孩子加以纠正、弥补,一定能使幼儿在有目的创设的社会性情感氛围中形成更多良性的社会性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