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玲
[摘要]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经过。结果: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动静脉瘘管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5-0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替代疗法,进行血透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专门为肾衰患者进行血透而建立的永久性通路,手术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25例手术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6~60岁,平均53岁。
2 结果
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一般都经长期化疗受尽疾病的折磨,情绪低落、恐惧;加之对手术缺乏认识,因此充满紧张、恐惧、凝虑等心理,根据患者的资料信息和心理表现进行评估后,积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案例,邀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使其有思想准备、增加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2 术前准备
3.2.1根据需要行内瘘侧的手臂要求术前2周内要对实施手术的动、静脉进行血管保护,禁忌行任何穿刺、测量血压;每日可用温水湿敷以准备手术区域,利于血管扩张暴露,保持皮肤清洁,保护皮肤勿破损,防止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1]。
3.2.2嘱患者进食低脂饮食,鼓励其适量增加优质高蛋白、钙质食物摄入。禁食辛辣刺激性强及冰饮食物。
3.3.3遵医嘱术前1 d完善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根据麻醉方式禁食等。
4 术后护理
4.1 病室要求
4.1.1室内空气清新,室温保持25~30℃,湿度50%~60%为宜,如室温达不到要求,需用60 W侧灯局部24 h照射保暖,灯距约30~40 cm,时间一般约为1周,并告知其烤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4.1.2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避免过多的探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休息。
4.1.3 强调患者及陪护人员严禁吸烟,因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
4.2 体位要求
术后1周内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取平卧或健侧卧位,嘱其勿术侧肢体卧位,避免吻合口和静脉近心端受压,保持血液通畅。不可将瘘侧的上臂放在枕后或长时间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防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内瘘阻塞。
4.3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
4.3.1 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手部及手臂可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术侧手臂应用软枕垫高平心脏水平,肘部弯曲度大于9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3.2 动静脉内瘘术后可增加10%~20%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与脉搏,并与术前进行对比。如有发现变化需及时与医生汇报、处理。
4.3.3 每班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尤其在术后1 d内需每1小时检查1次,用听诊器在瘘侧静脉吻合口前端可听到吹风样杂音,越近吻合口处越明显。术后2~3 d可在瘘侧静脉端触到震颤感,表示瘘管通畅,反之则示血栓形成。需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4.3.4 术后伤口敷料应用棉垫及绷带宽松包扎,包扎的敷料不宜过多,压力不宜太大,以能触及瘘管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以免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回流。
4.3.5 术后第3天造瘘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下床活动时,应用绷带吊起术侧肢曲肘成90°。
4.3.6 术后2周后在伤口愈合好、无渗血、无感染情况下,每日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康球3~4次,每次10 min,以促进血管扩张,使内瘘早日成熟。
4.3.7 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血管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及麻醉效果等,一般应使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显露、清晰、怒张、突出于皮肤表面,有动脉震颤或搏动)。瘘管最好在血透前2~6个月做好,一般2个月成熟。
5 术后治疗
术后遵医嘱予罂粟碱抗痉挛,杏丁或丹参注射液改善血液循环,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6 防止血管痉挛
如有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处理。疼痛:注意观察止痛泵的镇痛效果,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剂,禁止使用任何血管收缩剂。呕吐:镇静止吐。血压过高:适量应用长效降压药物,并严密监测其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通报医生处理。
7 健康指导
①术侧肢体保暖,避免瘘侧手臂受压及负重。②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禁忌在瘘侧手臂进行任何血管穿刺及测量血压等,以免吻合口裂开或引起瘘管闭塞。③术侧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伤口2周拆线。④教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用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触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否则立即与医生联系急诊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凌峰,伍建伟,张鸿祺,等.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3):1439-1442.
(收稿日期: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