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达繁 李巧清
[摘要] 目的:了解东莞市清溪镇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做好该镇的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11 916例体检者检验HBsAg,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从业人员乙肝感染率为5.51%,其中男性为6.76%,女性为4.2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行业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岗员工乙肝感染率明显高于上岗前员工感染率(P<0.05)。结论:东莞市清溪镇从业人员HBsAg感染率低于全国乙肝感染率,在受感染者中主要为外来务工者,乙肝防治重点应该放在外来务工者,通过企业的宣传栏等工具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 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51-02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危害性极大,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广东省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曾高达7.85%,高居全国各省、自治区之首[1]。东莞市清溪镇由于外资加工企业众多,现有居住人群主要以外来员工为主,为了解东莞市清溪镇从业人员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今后做好该镇的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部分单位的11 916例从业人群体检者进行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东莞市清溪医院2008年1~6月份到32个单位进行体检,人员包括饮食业、公共场所和工厂员工,共计11 916例。
1.2 试剂
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康生宝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对每一个体检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每次检测均设阴、阳性对照及质控对照,操作和结果判断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性别差异
在11 916例体检者中,HBsAg阳性者为656例,阳性率为5.51%。其中男性体检者6 077例,HBsAg阳性411例,阳性率为6.76%,女性体检者5 839例,HBsAg阳性245例,阳性率为4.20%,HBsAg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行业HBsAg携带情况的分布特征
饮食业、公共场所和工厂(企业)从业员工(包括进厂前体检和工作中的体检)三大类体检人员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5.57%、5.26%、5.51%,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上岗前与在岗人员HBsAg携带情况的分布特征
体检的11 916例中,上岗前员工HBsAg阳性率为3.62%(岗前员工总数2 870例,HBsAg阳性数104例),在岗员工的HBsAg阳性率为6.10%(在岗员工总数9 046例,HBsAg阳性数55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为乙肝大国,HBsAg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据文献报道我国的流行率为9.75%[2-3]。此次调查显示HBsAg阳性率为5.51%,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张巧利等[4]报道2001年东莞市HBsAg阳性率l1.46%的水平,其中流动人口HBsAg阳性率为7.34%,这可能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多年来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有关。虽说如此,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预防仍是主要课题,乙肝相关医学知识的宣传和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任务仍任重道远。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男性HBsAg阳性率(6.76%)明显高于女性(4.20%),与国内多数文献报道一致[5-6],存在此种现象是否与男女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受损、遗传或社会接触等因素的差异有关,目前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7]。
从行业分布角度分析,饮食业、公共场所和工厂(企业)员工三组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是均等的。
从上岗前与在岗员工HBsAg阳性率分析,在岗员工HBsAg阳性率(6.10%)高于进厂前员工(3.62%),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现在一些工厂因存在招工困难,导致在招收新员工时没有或不要求进行体检有关,另外传染病具有聚居性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由于该镇现有居住人口中,主要以在外资加工企业就业的外来员工为主,提示该镇今后的乙肝防治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他们身上,通过工厂(企业)的宣传栏等工具,不断加大有关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外来员工的防治意识;同时,由于这些外来员工也很快成为人之父母,所以,随着他们防治知识的提高,又可为下一代儿童的乙肝防治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志澄,祁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55.
[2]章一丰,陈洁,潘南燕,等.社区居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3):96-98.
[3]刘崇柏.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增刊):6-7.
[4]张巧利,夏宪照,张丽霞,等.东莞市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1):68-69.
[5]王殿法.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6):22-24.
[6]颜云.623名新入学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6):72.
[7]史鹏达,卢关平.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174.
(收稿日期:20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