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琦玲 梁汝青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7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下,给予规范的护理对策。结果: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发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和菌痢;发病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高热;惊厥;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1-02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症,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高热、四肢抽搐、全身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抽动,伴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惊厥的时间长或反复发作可导致脑部损害, 甚至造成残疾, 严重危及生命[1]。因此,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我院收集近三年来7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资料,其经积极的治疗后病情稳定,给予规范的护理对策后,患儿病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高热惊厥患儿76例,其中男40例, 女36例,年龄6个月~6岁, 平均年龄为3.5岁,婴幼儿发病率占75%,且腋下温度在38.5~40.0℃以上。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惊厥发生在发热后时间:4 h以内2例,5~12 h 38例,13~24 h 30例,25 h~3 d 6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39℃ 5例,39.1~40℃ 59例,>40℃ 12例。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1次者65例,≥2次者11例。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惊厥或FC史者21例。经诊断为FC分为单纯性FC(SFC)和复杂性FC(CFC),其中SFC 诊断标准依据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FC 诊断及治疗建议。CFC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下述表现者:起病年龄<6个月或>6岁;惊厥发作持续15 min以上;局限性发作;体温>38.5 ℃时出现惊厥。本组病例中SFC 62例,CFC 14例[2]。本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45例, 肺炎10例,菌痢9例, 中毒性脑病5例, 化脓性脑膜炎3例, 癫痫2例, 其他2例。
1.2 方法
惊厥发作时给予吸氧、止惊、退热、控制感染等治疗,惊厥时间长者给予甘露醇防治脑水肿。同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对策干预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程,热退时间和惊厥发作次数。干预组除给予正常药物处置外,给予规范化护理,包括一般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常规组给予正常药物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Excel软件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护理治疗效果
经退热、止惊等对症治疗和护理,惊厥发作均得到及时控制,原发病经治疗3~10 d均痊愈出院。76例随访1.5年有27例复发,占35.5%,复发1次者19例,1次以上者8例。
2.2两组惊厥发作次数、病程和热退时间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干预组的病程、热退时间较常规组短,惊厥发作次数较常规组少,P均<0.05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因为此年龄段小儿惊厥阈低,初次高热惊厥以后约有40% 的患儿会复发[3]。临床表现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简单型的特点: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38.5~39.5℃ 时;意识丧失,全身对称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 min,24 h内无复发,发作后意识恢复快。复杂型的特点:年龄>6岁,惊厥发作时体温<38.5 ℃,发作为局限性,抽搐可持续15 min以上,24 h内有重复发作。预后较差,有1%~2%可转为癫痫。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相关因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3.1 FC原因
小儿高热惊厥原因有两大类,即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 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增加;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等,散热减少,体温上升。小儿发热以感染性多见[4]。FC多于6个月~3岁起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期脑发育不成熟,髓鞘生成不完全及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有关系。FC多见于脑发育不成熟的特定年龄阶段,其发生与脑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中6个月~3岁起病者65例,占85.5%,6岁以上发病者较少。
3.2 规范化护理对策
3.2.1一般护理 ①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预防口腔分泌物回流引起窒息,松解部分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安静,禁止不必要的刺激。②因其发病急,病情重,必须分秒必争,要迅速吸氧,迅速改善脑组织缺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③物理降温:头部、腋窝、腘窝处用冰块冷敷,手心脚心处可用温水擦浴,并注意预防冻伤,感染者可据医嘱选用抗生素。④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注意安全,加强防护措施。⑤饮食护理:惊厥缓解后应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不能进食者鼻饲,症状严重者静脉输液以保证足够营养。
3.2.2对症护理 高热时物理、药物降温,遵医嘱给抗感染,若有窒息或呼吸暂停时立即人工呼吸,清理呼吸道,必要时强心剂或呼吸兴奋剂。本研究中2例患儿出现危急症状,紧急实施人工呼吸和药物注射,使患儿脱离生命危险,提示要提高对本病危险认识。同时也要注意对昏迷者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时刻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3.2.3药物护理 据医嘱准确迅速用药:①对持续频繁抽搐患儿可用20%的甘露醇快速静点,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②止痉药物首选10%的水合氯醛0.2~0.4 ml/kg体重灌肠,也可用地西泮0.2~0.3 mg/kg体重静推[5]。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指征:①已有2次或更多次低热<38℃发作史;②有超过l5~20 min的长程发作史,但间歇短程用药无效或难以实施者。疗程一般2年。即连续服药至不再有惊厥发作2年以上,再缓慢减量停药。
3.2.4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往往引起家长的极度恐慌,对较小的患儿担心其死亡,较大的患儿担心该病留下后遗症,影响学习和前途,因而出现焦虑、烦躁心理。为减轻患儿及其家长的焦虑,医护人员需向家长讲解惊厥是由高热引起的,常发生于开始的24 h之内,教会家长相关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家长共同劝导患儿以减轻其焦虑程度。根据家长和不同患儿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使家长及患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5 对家长的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 识别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如患儿精神不振、寒战、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告知初发患儿家长高热惊厥一般不会对大脑产生大的损伤,出院后不需预防用药,但如再次发热应及早请医生诊治。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对患儿的大脑产生损伤,长大后影响智力。对这样反复发生惊厥的患儿的家长应告诉他们高热惊厥是因为体温升高而引起的,故控制体温就能预防惊厥。指导家长在患儿发热时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及早诊治,家里备好退热药,及时服用,使患儿体温控制在38℃以下,还要指导家长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酒精擦浴等。本研究中干预组的病程、热退时间较常规组病程短,惊厥发作次数较常规组少(P<0.05),提示在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指导也是防止本病复发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