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勤 邱明英 傅雪芳
[摘要]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消糜栓治疗子宫颈CIN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外用中药消糜栓治疗宫颈CINⅠ共86例,1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3周。结果:白带增多的消失率为84.6%;白带中带血的消失率为77.8%;接触性出血的消失率为57.4%,细胞学检查转阴率为100.0%。结论:外用中药消糜栓治疗宫颈CINⅠ在症状方面和细胞学检查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没有组织学的损伤及副作用。
[关键词] 消糜栓;宫颈CINⅠ;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99-0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指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CINⅠ级: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Ⅱ级: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Ⅲ级: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子宫颈原位癌。CINⅠ、CINⅡ和CINⅢ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和45%;甚至CINⅡ和CINⅢ可以直接发展为浸润癌,而不经过CIN(或原位癌)阶段,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为10年左右,此期的治疗、干预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1]。所谓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关键也在于此期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阻断其癌变的重点与关键。目前,针对CIN的治疗方法包括:电熨、电凝、冷冻、激光、微波宫颈锥切术、子宫全切术,这些治疗方法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它们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设备,而且极易造成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2]。目前发现外用中药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于组织没有损伤,特别是对CINⅠ具有其独特的疗效。现将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接受中药栓剂消糜栓治疗的86例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CINⅠ患者,共86例,年龄23~42岁,平均(33.6±2.4)岁。
1.2 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39例,占45.3%;白带中带血27例,占31.3%;接触性出血21例,占24.4%;无症状者25例,占29.0%。
1.3诊断标准
CINⅠ级(轻度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表现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轻度异形性,排列不整齐,但仍保持极性,异形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经宫颈液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确诊。
1.4 治疗方法
86例患者均自愿接受中药治疗。于月经干净后第4天开始治疗,将中药栓剂消糜栓放于阴道深处,每日1次,1周为一个疗程,定期复查。
1.5 疗效观察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行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
1.6 治疗反应
消糜栓属于中药外用药物,一般无任何特殊反应。个别患者用药2~3 d内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下腹坠胀,对症处理后减轻,一般不需要取出药片。仅遇1例过敏体质患者,上药前未询问过敏史,上药后即刻发生气急、胸闷,立即取药后症状消失。遇有上述轻微反应者,可服绿豆汤。用药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宫颈出血,在组织脱落过程中,偶有出血者,带线棉球压迫即可。
2 结果
2.1 用药三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2.2治疗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
86例患者应用消糜栓之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第1个疗程后,CIN I级86例患者中19例转阴,2个疗程后43例转阴,3个疗程后86例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全部转阴,总阴转率为100%。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妇女恶性肿瘤的38.2%~72.6%,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72.4%~93.1%。它严重危害着广大妇女的生命与健康。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宫颈癌患病率为118.36/10万人,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二位[3]。全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为5万余人,有症状患者(包括亚临床癌)约40万人。因此,对于此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了宫颈癌的所有癌前病变和原位癌,根据病变程度分为Ⅰ、Ⅱ、Ⅲ级。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从CIN发展成为宫颈癌一般约需10年时间,所以医生和患者都有时间和能力去发现、治疗CIN,以阻止其发展为浸润癌,因此对宫颈癌防治的关键在于对CIN的预防、发现和处理。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宫颈细胞学TBS(the bethesda system)报告方式及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概念。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相当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I)和CINⅠ;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相当于CINⅡ、Ⅲ。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即宫颈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概率越大[1]。病因学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是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2]。统计资料显示,HPV感染在正常人小于4%,但99.8%宫颈癌患者中都能检测到HPV DNA[3]。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宫颈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病变的加重,癌变的危险依次明显升高,因此重视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治疗CIN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即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四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物理及手术治疗其一次性治愈率高,但需要有一定的设备,且对于已婚未育的年轻患者可能导致宫颈硬化、粘连、瘢痕等宫颈机能不全,影响生育;宫颈治疗后创面修复需2~3个月,期间创面脱痂期常排液、出血,易发生局部感染,甚或出现上行性感染引发盆腔炎。因此已婚未育的患者不易接受。光动力学治疗CIN的相关研究尚少,而且无法得到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及研究。西医注重药物治疗对HPV病毒的抑制与杀灭,目前仍处于研究及试验阶段,疗效待判定,尚未推荐作为常规治疗[4-5]。
中医学对CIN病因、病机的研究。传统中医学并无“宫颈上皮内瘤变”之病名,《内经·素问》中有“任脉为病,好带下瘕聚”的论述。根据其发病特征和临床表现,散见于“带下”、“崩漏”、“癥瘕”等病中,可归属于“带下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房事不洁、早婚早育、情志内伤等导致正气不足及感受湿热淫毒之邪,邪气内袭胞宫,客于胞门,气血瘀阻,导致湿热瘀毒蕴结于胞宫子门而成。随着病程进展继而损伤冲任,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故见带下赤白青黑。而宫颈HPV感染为外源性感染,当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机体感染HPV病毒后而不能驱邪外出,郁久成瘀毒,继而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变。因病变部位在胞门,目前中医多采用外治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结、祛腐生肌作用的中药做成散剂、栓剂等剂型在胞门处局部治疗。亦有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佐以健脾益气之药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近年来, CIN的中医药治疗报道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显示出了优势。
中药消糜栓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腐生肌、清热解毒等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CIN取得了突出的疗效,本研究治疗宫颈CINⅠ共86例,白带增多的消失率为84.6%;白带中带血的消失率为77.8%;接触性出血的消失率为57.4%,细胞学检查转阴率为100.0%。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制剂治疗该病疗效肯定,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但研究均停留在整体疗效的记录上,组方中的单味中药成分及治疗机理也只是初步得到了解。下一步的研究应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多靶点、多学科的研究,加强单味药的研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药物,为复方研究打好基础。同时增加病例的观察数量,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强远期疗效的随访与观察。当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将会朝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也会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崔恒.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1):9-12.
[2]MunozN,Bosch FX,Sanjose S,et al.Epidemiologic classified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cical cancer[J].N Engl Jmed,2003,348(6): 518.
[3]朗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3):129-131.
[4]罗云.宫颈癌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25.
[5]李春铁,达世俭,周江,等.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45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26.
(收稿日期:20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