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晚稻各生育时期水浆管理关键技术

2009-01-12 09:22王小波
科学种养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颖花幼穗乳熟期

王小波

杂交晚稻对水分十分严格,而且各个不同的生育阶段的需水要求显著不同,如果不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管理,就会影响杂交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优势群体的形成,最终不能稳产高产。该如何做好杂交晚稻各生育阶段的水浆管理呢?总结各地经验,主要是掌握以下关键技术:

活蔸分蘖期——浅水勤灌 杂交晚稻移栽后,活蔸分蘖期要坚持浅水勤灌,避免长期深水浸灌,尽量让植株基部透光良好,以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中氧气,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其吸肥能力,以利早发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灌水深度,应因天气制宜,一般为3~5厘米,在这一范围内,阴雨天气宜浅,高温干旱天气宜深。

足苗控蘖期——排水晒田 杂交晚稻分蘖高峰期过后,即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0万~23万株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使主茎和大蘖优生快长,以争取穗多、穗大,达到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目的。晒田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如阴雨天气多,会影响晒田效果,所以断水时间可长一些,并抢晴天早晒田;如遇干旱天气,或灌溉条件较差,水源不足时,应酌情轻晒田或不晒田。

幼穗分化期——浅水勤灌 杂交晚稻幼穗分化期是需水敏感期,这时如果水分不足,会减少小穗数,造成颖花退化和穗粒数减少,但灌水过多、过深,也会使稻株茎部柔软,容易引起倒伏。一般保持水层6~8厘米深为宜。多阴雨天气或地下水位高,或稻苗有贪青现象的田块,可采取湿润灌溉,保持干干湿湿;如遇干旱天气,水层则可稍深一些;当遇到强冷空气来临时,要灌深水,以稳定土温,避免低温影响幼穗发育;若遇台风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应及时排水,边排水边洗苗,以规避次生灾害。

孕穗始穗期——足水壮苞 稻穗发育期气温高,植株生长旺盛,叶面蒸腾大,是需水最多的时期,生产上要求灌足“保胎水”。特别是孕穗期,对干旱的抵抗能力极弱,这时缺水会引起稻株生理上一系列障碍,导致颖花退化或产生畸形花,使每穗总粒数减少,还会产生不孕花,使空秕粒率增加,因此晒田后及时复水,充分满足穗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措施。整个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应以浅水为主。高产田块往往采取“后水不见前水”的间隙灌溉方法,即每次灌水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遇寒露来临时,应灌深水以保温。

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充实的重要时期,生产上要求通过田间水分管理,实现“养根保叶”。实践表明:灌浆乳熟期遇干旱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影响籽粒饱满;但长期深水灌溉,则会导致土壤中氧气减少,影响后期根系活力,同样引起叶片早衰,导致灌浆不良。因此,灌浆乳熟期应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做到灌水不积水,断水不缺水,干湿交替,以湿为主,一直维持到谷粒黄熟。黄熟期以后,需水量显著减少,为加速成熟,此时应注意落干田间水分,争取收割前实现稻田“硬板”。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编:413046)

猜你喜欢
颖花幼穗乳熟期
二氧化碳浓度对不育系和可育系水稻颖花关闭的影响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不同收获期玉米植株剪切力及其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