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2009-01-11 07:38崔卫球
师道·教研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素质教育思维

崔卫球

在新课标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改变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继承传统教育的有利因素,摒弃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好处,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地爱护每位学生,面向全体,为所有同学负责,做到一视同仁。如果学生喜欢你,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他自然就会认真听你的课,积极完成你所布置的各项任务,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通过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发现,他们由于经常得不到好的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与老师关系也变得紧张。为此,我们可以从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入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会想学、想做,这样无形中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就可得到大大改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二、讲究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构建带有个性色彩的数学思想体系,引导学生更好地重建认知结构,以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数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而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充分让主体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调控者,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导”角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在新的改革形式下,我们要更新观念,讲究策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讲究激发兴趣策略。数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参与,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应“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按照感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全面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清晰而有意义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讲究诱导思维策略。数学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会学的关键是学会思考,如何思考则要依赖于教师的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思是目的,诱是手段,以诱促思,便是素质教育的真谛。要引导学生象深山探宝一样去探求数学的奥秘,使真理的获得成为学生头脑中思维的成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变换信息传输通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内容特点,层层诱导,启发学生去观察、猜想、分析、证明、应用、总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思想品质。

讲究思维应变策略。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要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明知学生的想法不同,却硬要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的思维过程上“拉”,这样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因势利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好的效果。

讲究应用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数学应用的教育更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教材与老教材最大不同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编排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上升到实践,并能被实践所检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同步,使数学知识在现代生活诸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该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增加选择性和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情感差异、认知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可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把自己最闪光的地方展现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合格加特长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引导,单独培养特长,利用数学讲座、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要有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关注、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教师都应该及时的、全面的、多形式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使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肯定中变的更加自信、更加进步,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新课标素质教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