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职能定位

2009-01-11 07:39毕德强孟桂荣
现代情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能图书馆

毕德强 孟桂荣

〔摘 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对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职能给予了准确定位,充分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职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1-0105-03

On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Librar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Bi Deqiang Meng Guirong

(Library,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erbin 150500,China)

〔Abstract〕Elaborated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concept and our country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s present situation,this paper has g iven the accurate localization to the library in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 age protection aspects function,elaborated the library fully the measure whichand the strategy as well as should adopt in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inheritance and the protection function.

〔Keywords〕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library;function;countermeasure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文化从来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精英和典籍文化,一部分是民间文化。”正如学术界划分的一样,人类的文化遗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类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与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是民族民间的文化遗产,即非物质的、无形的、动态的、记忆的遗产[1]。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与物相结合相对应的文化遗产,是传人的文化,有艺人,传人在,才能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凝结着许多弱势民族智慧的文化创造正面临濒危,长期承载着民族精神、寄托着民众情感的文化传统也慢慢被淡化,有的正面临着消亡与失传的境遇。作为人类记忆的公共大脑、积累人类劳动智慧、传承人类文明的图书馆,保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应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1.1 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视

在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高潮中,就展开了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例如日本在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首次涉及由国家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美国在1976年国会通过一项《美国民俗保护法案》并决定在国会图书馆内设立美国民俗中心,任务是“保存也展示美国民俗”,美国民俗是通过实地记录“保存”,民众中以对民俗文化档案馆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描述、保管和保存。北欧和加拿大开展了文化生态保护,建立生态博物馆,印度和埃及等国设立专门的场所,集中培训手工艺人,日本、韩国指定和确认民间文化的传人并给以技艺传承上的扶持资助等,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保护措施[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而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它往往蕴涵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深刻的根源,并且更容易受到破坏和消亡的威胁[3]。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于1989年通过了《保护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建议案》,于1998年制定了《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于2001年5月18日和2003年11月7日分别宣布了首批19个和第二批28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昆曲和古琴艺术分别被宣布为首批和第二批代表作),并最终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以唤起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宣言中,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爱沙尼亚等国的37位专家共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宣言号召各国通过教育让年轻人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4]。

1.2 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2004年8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学习并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确立了我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518项。这是我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里程碑。2006年9月1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5]。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各地纷纷颁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法规,例如黑龙江、江苏、等省都公布了首批民间艺人的传人名单,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由中央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中国每两年批准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部鼓励各地收集材料,建设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博物馆和资料文献收集中心。许多地方有“民间文化节”、“民间艺术节”、“民间艺术博览会”等,这一切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重视的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有了正式的国家研究保护工作机构。

2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角色和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项新任务。对于图书馆而言,也是一项新的工作领域。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是基于对自身定位的准确开始的,图书馆如果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又何谈做好这项工作呢。

2.1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角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着我国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继承与发扬。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其中,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作用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目前,在我国的体制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联的部门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虽然他们职能有所交叉,但图书馆的文化宏扬与传承的主渠道的地位是无庸置疑的。因此,图书馆的职能不仅仅是书刊借阅,还包括对书刊报纸以及其他知识载体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正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但是,目前,多数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2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定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论证或单纯的文化倡议,而应成为具体紧迫的拯救行动。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保存理论与经验,具备完善的保存机制,应充分发挥并拓展职能优势,扩大收藏活态文化资源复制品,加快濒危资源的数字化存储,这是历史赋予知识服务机构的使命。因此图书馆应当从多角度为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鉴定建立档案资料,将相关的材料集中起来,并制定适宜的保存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服务。这一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承当起主要的工作职责。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阶段、图书馆的职能就无法被取代,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的过程中,最后都要被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复制、刻录下来并予以保存,这其中的许多工作内容,正是图书馆的工作范围。而且,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窗口,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物化为文本、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媒体手段后,其文明的光彩也大多是通过图书馆向世人绽放开来。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意义重大,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极大地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并为申请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工作做好相应准备,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中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整理和保存者,它已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在人类的未来旅途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整理,必将使古老的文明重新绽放灿烂的光辉。

(3)从现实意义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关联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所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举足轻重。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可以为一个地区创立起文化的品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更多的机会。

3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

3.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中,领导最为重要,应该以文化主管部门为核心,领导体制有序有力各级文化部门应该专设有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的协调与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计划和重点遗产保护目录。在文化系统内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应该明确,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图书馆系统内部,要形成以国家图书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以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体系[6]。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如何,重在更新思想和观念因此,应该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图书馆工作列入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计划中,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才会迈上新的台阶。

3.3 要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网站与数据库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既可以传到网上以网页形式浏览,也可以在图书馆开辟专门展厅通过银幕方式展现,使人们在全方位的视听感受中深刻了解历史文化。例如,就东北地区而言,少数民族的风俗如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方面,如萨满教等,表演艺术方面,如东北地区的二人传、秧歌戏等等,都应该属于该省或该地区图书馆重点收集资料的项目。

3.4 要加强文化系统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非常丰富,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几个部门的配合,图书馆与档案馆、博物馆等部门的分工应该明确,只有这些部门在明确自己职责的前提下通力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3.5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予以更大的财力支持,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经济保障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视,财力投入越来越多,但资金投入的数量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和各级政府支付给图书馆的资金本来就不足,用在这方面的资金必定更为有限。因此,图书馆应该获得更为充沛的资金,才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已经成为全社会尤其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图书馆一定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40,77,191.

[2]石亚萍,李大鹏.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宿州学院学报,2008,(1):38-40.

[3]邹启山.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中山文化交流,2004,(7):10-13.

[4]孟桂荣.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164-166.

[5]宋妙玲.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图书馆学刊,2008,(1):31-33.

[6]孟桂荣.论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9):164-166.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能图书馆
职能与功能
图书馆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