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民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20—01
准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获得学习的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评价,对每一个学生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使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评价语言要恰当运用
1.体现文化内涵
评价的语言要富有诗意,优美的评价语言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在不经意间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如,引导学生质疑时,教师可以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在,大家比一比,谁的问题多,谁的进步大。”当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时,教师则可以说:“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当学生问题提完后,教师可以说:“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说明大家都积极思考了。”要求学生读书时可以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概括出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2.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一旦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就能为学习目标而努力,就能面对困难不气馁,并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向新的目标努力。比如,对于优等生可以这样评价:“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希望你继续努力!”“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真是个金点子!”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回答得不错,如果能考虑得再全面些,就更好了!”“真不简单,想不到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能想得这么深刻!”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回答正确!”“大胆些,你能行!”等言语进行激励。
3.具有导向性
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具有导向性。好的导向评价,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进步及还需要努力的地方,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指导学生读书时可以这样评价:“古人说,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做到了前两点,这部分学生是在‘无心读书。”个别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读得非常响亮、流利,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就更好了,继续努力!”
二、评价方式要创新、求变
1.教师的评价
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相反,教师消极的评价语言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用激情满怀、机智风趣的语言精准、恰当地对学生及时进行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自我评价的能力是个人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和评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疑虑,从而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学生读完《戈壁滩上古长城》中一个片断后,教师可以引导说:“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比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教师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吗?”“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没有感情。老师,我能再试一次吗?”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尤其是“人喊叫,马嘶鸣”这一句,他刚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 课堂上,教师如果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准确地应用评价语言,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