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仙”张明贵道长

2009-01-08 05:27申飞雪
陕北 2009年5期
关键词:白云山道士道教

申飞雪

在白云山,常见一位白须长者为信士、游客讲签说运,释疑解难,他就是被英国记者誉为“东方神仙”的张明贵道长。张明贵,佳县城人,佳县白云山白云观道士,道号希仙子,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代传人。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佳县政协副主席、佳县政协名誉主席、佳县白云山道教管理小组组长,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道教协会会长、白云山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

1931年3月17日出生在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起名增庆。受传统文化影响,其家族按五行相生关系排辈起名:

张化——张汉业——张其养——张淳——张文遴——张悌——张履谦——张汝济——张枘(ruì瑞)——张应(應)午——张增庆

该家族中有两位前清举人:一位名张恺,曾任河北沙县知事;另一位名张橙(ch髇g成),曾任山西岢岚县知事,是《葭州志》撰写者之一。外祖父名屈占鳌,佳县城人,也是前清举人。祖父是贡生,知识渊博,家中藏书万卷。祖父对子女要求极严,订立的家训是“宁为清贫,毋为浊富,嫉恶如仇”。增庆父辈弟兄六人,有三个秀才,父亲是其中之一。清朝末年,父亲与大伯父到西安参加科举考试,适逢辛亥革命废除科举,考试未能进行。大伯父应诤友高陵县县长邀请前往高陵,后落户该处。父亲到西安新式警校上学,毕业后任西安南关区官,民国初年曾任葭县警长,有其学生为其编纂的诗集《笔墨衣钵》传世。

增庆三岁时,父亲去神木教学,母亲承担了教育子女的重任。母亲知书达礼、聪慧贤良,是一位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女性。母亲首先抓的是德育教育,教儿子的第一本书便是清朱伯庐的《治家格言》,继而教其识字。母亲很有才学,教子办法良多。如“爨”(cuàn窜)字笔划多,生僻难记,母亲就编一句话让他背:“兴字脑,林字腰,大字下面卖火烧”;为区分己、已、巳,母亲编一句顺口溜:“已开,已半开,巳字全不开”;为区分“戊”与“戍”、“已”与“巳”,母亲引用《聊斋志异·狐联》中的一副对联教他:

戊戍同体,腹中只欠一点,

已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夜间,母亲还给他讲《聊斋》和《阅微草堂》中故事。在母亲教育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习的良好习惯。四五岁时,为了避免邻里小伙伴干扰,他就钻进放粮食的木仓里读书,有时一天都不出来。六七岁时,他读了一本《北方快览》,书中刊有诗词、对联、寓言、笑话、字谜、快板、图画等多种文学艺术作品,对他兴趣广泛、好览群书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天资聪慧,博学强记,八岁入学前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多种传统文化丛书,能阅读《聊斋》、《水浒传》等大部头书,掌握了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和四柱八字卦卜知识。他8岁入县城小学读书,由于小学前已打下良好基础,上学后考试成绩总在前三名。九岁时他在县城小学读完二年级,十岁时父亲返葭教学,他就随父亲到通镇郭长华家塾、魏家坬小学读书。父亲教他学《国文》、《国音》(《汉语拼音》)、《算术》,读《论语》、《幼学琼林》、《论说精华》、《古文观止》、《诗韵全璧》等书籍。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再未上学。

增庆入道的过程颇为曲折,他五岁时患病昏迷七八天,气息微弱。母亲给他穿上新衣服,着手为他准备后事。当时父亲尚在神木教学,母亲无计可施,就将他许到白云山当道士。父亲回家后,母亲不敢直说此事,就让父亲给他开八字。父亲立四柱开八字后说:“此儿绝顶聪明,官职不低于省级,可惜命带华盖,必须出家。”还写下两句断语:

若问行藏归何地,

竹影深处小禅斋。

母亲听了父亲的话,这才婉转告知了许儿子入道的实情。父亲没有责怪母亲,反而道出一番高论:“道士者,有道之士也。世人小视道士是因为道士无道。我儿入道又有何妨。”

增庆十一岁那年,母亲想按当地习俗,在十二岁时用钱把他赎回来,谁知当年五月他又得了痢疾,医药不效,病到九月,已弱不禁风,软不能立。母亲这才彻底打消了赎回他的念头,下决心送他去当道士。母亲欲为他找一位心底善良的师傅,便请来白云山道士白永厚商量。白永厚说:“我年事已高,不便收徒,我徒弟张圆桐品行端正,为人和善,精通技艺,拜他为师,你尽可放心。”于是增庆便拜张圆桐为师,赐道名明贵。第二天县城张成业先生仙逝,明贵便随师傅前往张家做法事。几天后屈家庄打醮,明贵大病初愈,尚未复原,师傅就背着他前往。到了屈家庄他念打醮各村户主姓名,师父往意旨上抄写。法事做完,他又回了家。那时,他师爷体弱多病,收入少,生活困难,他师傅为了生计又到晋剧戏班拉板胡、弹三弦,他虽入道,但不在白云山住。

白云山道士外出打醮、做法事按辈系分为头排、三排两个组。1941年,他师爷去世,此后曹明星、马明玉、李至立、李至成、魏至江等音乐骨干相继去世,三排实力大大削弱,师傅就让张明贵与吕明金常住白云山学习道教音乐。从此,张明贵开始系统地学习道教音乐、舞蹈、焰火、剪纸等各种技能,专练吹笙。1948年师傅去世。1949年张明贵就与曹明节搬到一起住,曹明节教他笙管曲牌,他教曹明节识字,并帮其接待文化层次较高的香客。他曾帮助曹明节接待过当时蒙政会教育局局长张佐民和宋振翮(hé和)及其子秉儒、秉谦一行四人,受到客人的好评。

在住白云山之前,张明贵已会唱几乎所有的经韵曲调,但他学习仍然十分刻苦。为了生活能自食其力,同时尽快掌握道教的各项技艺,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活动安排表。按照此表,他每天日出前上庙念一卷经,之后便坐在布架上织布,到早饭时织两丈,早饭后抄几页经书、写两仿毛笔字,然后再上布架织布,到午饭前又织两丈,午饭后到藏经阁地砖上用泥浆练大字,先是一块方砖写一个字,后来四块写一个字,练字毕,再上布架织两丈布,晚饭前又到庙上念一卷经,晚饭后吹笙,天天如此,坚持不懈。二年后,他已经熟练背诵白云山道教所用的全部经卷、用笙吹奏当时演奏的所有笙管曲牌,道教的吹、打、写、念、做各项技艺样样精通。

白云山虽是全真道,但时代不同,道教的清规戒律也在适时变革。从民国初年起,已允许白云山道士结婚。张明贵20岁时便与张云英结婚。

1952年,道士马至法戒毒后被政府安排到小页峰村冬学教书,一次因事请假,让张明贵代教两天。张明贵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博得了学生的欢迎。第二年该村正式办校,便请他去任教。张明贵遇会在庙上参加宗教活动,平时无事就在学校教学,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教学生涯。他先后到李家寨、雷家老庄、王家沟小学、申吕联小、任家畔戴帽中学任教。教学期间,他经常给绥德《大众报》投稿,宣传佳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同时还在绥德师范函授语文,获得中师毕业证书。为了弥补未接受数、理、化系统教育的缺憾,在小学教学之余,他自学了小学至高中的数学和初中到高中的理化课,阅读了《千题详解》、《难题精解》、《千题图解》等书,练习解难题。那时,初高中范围内的数学难题都难不住他。这为他70年代在任家畔戴帽中学教数、理、化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7年,他到绥德参加高考,被绥德师院录取。母亲怕他毕业后正式分配参加工作,不当道士又生疾病,加之他已有儿女,要养家,村里也没合适人选顶替他当会计,张明贵就未去上大学,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张明贵是个闲不住的人,对知识的追求更是永无止境。1967年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他在家闲居,便又开始了另一门知识的学习。他系统地阅读了《中医学概论》、《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汤头歌诀》、《验方新编》等大量中医药书籍,掌握了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理理论、针灸理论、望闻问切诊断方法、药性知识和方剂知识,达到了开方看病的水平。

1973年半年,村里要他回村劳动,挣工分,挣口粮,他就回村参加劳动。后半年,谭家坪修公路,他被峪口乡政府抽去当伙食管理员。1974年在任家畔戴帽中学任教,直到1980年政府恢复宗教活动,他返回白云山为止。在任家畔戴帽中学教学期间,他主代语文课,还代数、理、化课。他的语文课讲得特别好,有时打下课铃学生还不愿下课,要求他再多讲一会。一次县教育局派王世发等同志检查学校工作,组织听课,听了张明贵讲的语文课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都说:“听了好多语文课,还没见像张明贵老师讲得这样好的。”

张明贵是个忠实的道教徒,为了维护庙观秩序,开展正常的道教活动,他与混元教进行了坚决而又巧妙的斗争。民国初年,白云山出现了一个信奉混元老祖,不吃荤、不杀生,用施茶、供水等慈善活动为掩护的教派——混元教。该教以白云山道士多娶妻生子、违犯道规为由,在四月八庙会期间组织百余名教徒上山追打驱逐道士,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道教活动。白云山道士请任静(字仁山,县政府办事员)、陈又扬、张绍堂、任文林等佳县社会名流出面干预。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混元教的所作所为虽有所收敛,但并未停止活动。该教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形式,最高领导称为“当家的”,下设8个分会,都称为“一支幡杆”,分会各下设4个“护法”,分管教务、财务、组织、宣传。该教不定期举办普会,宣传教义,发展教徒,壮大势力。到1957年,其势力范围西至甘肃华池,北至包头,南至延安,教徒多达20余万。他们在白云山立碑,歌颂混元教,贬低道教;强占藏经阁,挂他们的图画,并扬言成立佛教协会,把白云山变为佛教活动场所,让道教在白云山不复存在。他们联络、掌握了头会、二会、六会、榆林会,通过各会掌握了大部分香客和大部分布施。

当时的白云山道教负责人屈元恩、高至田,对混元教既不满又畏惧。他们害怕再次出现民国初年混元教驱赶白云山道士的状况,因而不敢与其抗衡。可张明贵却不信邪,他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对政策的理解,认定混元教是非法组织,坚信道教必定能战胜混元教。混元教头目怕张明贵坏他们的事,就以让其“享受最高待遇”来拉拢他,被他拒绝。

1957年7月,混元教欲派两名代表到北京争取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他们知道张明贵能说会写,善于交往,就请张明贵帮忙。张明贵想,道教要遏制混元教的发展,也必须到北京寻求支持,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准备借机行事。当时,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朱翊钧给白云山住持及道众的圣旨挂在藏经阁横梁上。出发前一天,张明贵到藏经阁取圣旨,混元教指使五大会会长阻拦。张明贵说:“圣旨是给道教的,不是给五大会的,你们凭什么阻拦?”会长们自觉理亏,不再阻挡。第二天,张明贵怀揣圣旨,与混元教的两名代表一起前往北京。到北京后,混元教的代表先后到佛教流通处、佛学院、佛教协会活动。在中国佛教协会,有位名叫巨赞的先生对他们说:“你们这种教有被取缔的危险,你们不可轻举妄动,应尽早与该教脱离”。晚上,混元教的两名代表对张明贵说了情况,希望他能帮他们继续活动,被张明贵拒绝。混元教的代表以不予报销路费相威胁。张明贵未予理会。第二天,张明贵借游览之名,到中国道教协会反映情况,拿着圣旨先后见到了副会长陈撄(yīng英)宁、秘书长黎遇航、会长岳崇岱。张明贵对岳会长说:“白云山有少数道教徒不好,但道教是正道;混元教也有好人,但它是邪教。”岳会长非常赞赏张明贵为维护道教权益与混元教斗争的精神,肯定了他的做法,给予他大力支持。岳会长说:“你说的对,咱是正道,邪不压正。虽然目前白云山道教与混元教相比,力量是有些悬殊,但只要你们奉公守法、爱国爱教、行端表正,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岳会长把道协章程及有关资料递给了张明贵,鼓励他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与邪教组织坚决斗争。

混元教的两名代表在北京未达目的,便去五台山拜虚云法师为师,以皈依佛教为名,掩护混元教活动。

张明贵一个人拿着十多元钱买票到大同,向白云山道士曹明星的儿子曹至恺借了点钱,辗转回到了白云山。他把中国道协和中国佛协的说法告诉了五大会会长,会长们认清了形势,与混元教脱离了关系。当年九月九,混元教在白云山召开会议,请五大会参加,被拒绝。就在那次会上,混元教决定私刻公章,于第二年正月十五在白云山召开佛教协会成立大会。1958年正月十四日,混元教把藏经阁供奉的老子神像用黄纸封裹,挂上佛祖画像。陕西省佛协接到所谓“佳县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的请柬,也派妙藏法师带领十九名佛教徒,来白云山参加混元教的佛协成立大会。张明贵及时向佳县公安局反映了情况。公安局派张起台等人,与任家畔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德茂一起,向省佛协来宾说明了真相,及时制止了非法佛协成立大会的召开,并内查外调,整理材料。1959年,佳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大会,宣布取缔反动会道门混元教、瑶池道,惩处了两教教魁及骨干分子,没收了两教的全部财产。

张明贵一贯爱国爱教,为白云山、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他与曹明堂、屈圆恩、高至田各捐银元300元,彩绘五祖七真祠、瘟神庙、钟鼓楼和乐楼。1957年,他捐款1000余元,去北京为白云山买回雕漆山水框挂镜一面、雕漆花瓶一对、木兰从军木雕一对、老君骑青牛木雕一对、铜香炉一个、红缎八仙图案横幅一块、红呢道教故事横幅一块。1957年,与头会马九绪、二会马万秀、榆林会刘宝财、横山会吴振华共同在白云山创办了白云山职业中学,设医卫、农技两个专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科技人才。1992年,他首倡修建元辰殿,并捐款6000元,他的三个儿子各捐款1000元。1998年,筹集10余万元,修建了九龙壁,为白云山新添一景。1999年,他从省财政厅争取到经费5万元,自筹4万元,彩绘了元辰殿。此后,经张明贵提议,白云山道教管理小组给佳县中学捐款15万元,支援该校建设。

张明贵十分喜爱白云山道教文化,特别重视道教文化的挖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道教法器打击速度快,难记、难学,他就用“匡”代表铙、“叉”代表钹,把打击乐曲牌写成锣鼓经字谱,让大家念,众道士很快掌握了法器击法;他吹笙尝试把高低8度音的和音区分开来,取得了明显的艺术效果;抄经中,他发现好些经文几经传抄出现了不少错误,就一一校对更正;原先,道士演唱的《散花》唱词少,且粗俗不堪,就编创了许多《散花》词供道士演唱,他编的《散花》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语言生动,受到道士、群众的欢迎。1955年,他与马至法、马思忠、崔圆泉、康至恭、张至祺一起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演奏了《笙管曲牌联奏》,获集体演奏一等奖。1956年,他作为道教界的优秀青年,参加了陕西省各界青年代表大会。

张明贵知识面广,记忆力强,堪称白云山的一部活辞典。白云道教史上的事件没有他不清楚的,白云山近代道士没有他不了解的,白云山道教技艺没有他不精通的。无论什么问题,只要是有关白云山的,请教他,他都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你以满意的答复。在20世纪80年代整理白云山道教音乐工作中,他与康至恭道长一块演唱了几十首经韵曲调。在近二年补充整理白云山道教音乐工作,他又唱了不少遗漏的经韵曲调及申派、马派演奏的不同风格的笙管曲牌,特别是详细介绍了白云山道教音乐在白云山道教科仪、庙会活动、民间祭祀活动和民俗丧事中的运用情况,为整理、保存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明贵不但热爱道教文化,而且热爱整个陕北黄土文化。他会演唱许多陕北民歌。1981年,榆林地区文化局成立《中国民歌集成》榆林民歌征集办公室及其编委会,征集、整理民歌,有不少歌词弄不清词意,如把“连喝三杯露真象”、“梁灏八十二进考场”、“岑彭箭射金钱眼”、“王伯当、谢映登”分别写作“联合三倍露真象”、“两好八十二进考场”、“岑彭见识征千雁”。适逢通晓古今人物、典故的张明贵到榆办事,便去请教。张明贵一一予以更正,为研究陕北黄土文化做出了贡献。

张明贵是全国道教界著名人士,是有神论者,可他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十分尊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两次见到毛主席,并常引以为荣。1947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期间,由神泉来到佳县城,从后街往前走。那天正好遇集,赶集的人很多,17岁的张明贵就在离毛主席不远的地方跟着看。一群小孩挤到毛主席跟前,一个小孩说:“这是毛主席!”张明贵与群众立即高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直到毛主席一行人进了县委,张明贵和群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1947年农历九月初九白云山遇会,毛主席登山揽胜在鼓楼旁看戏,张明贵在离主席不远的地方又一次看到了毛主席。那天,佳县群众剧团唱《反徐州》,演员苗守贤演徐达,张毛星演花云,曹锦凯演花云母,苗迎春前半本演花云妻、后半本演完颜龙妹,张朗演完颜龙,曹锦选演郭广清,张正演侯伯卿,曹生林演剜眼妇人。毛主席看得很认真,直到把戏看完才下山。张明贵目送毛主席离开正殿,才回到道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来白云山拍《毛泽东的故事》,古月扮演毛泽东,张明贵扮演陪毛主席游白云山的道长。片中有张明贵的五个镜头:从鼓楼旁路上陪毛主席到正殿;观看毛主席给佳县县委题写“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和毛主席谈话,与毛主席在一块看戏;参加群众大会,在台下听领导讲话;送毛主席东渡黄河。张明贵怀着对毛主席无比怀念的心情,全身心地完成了演出任务。他说:“演陪毛主席的戏,演了一次还想再演一次,总演不够。”

张明贵热爱道教事业,积极参加全国各项道教活动,开展道教文化交流。1983年,他和张明孝、刘玉枝到四川青城山、青羊宫、峨嵋山、乐山、武汉长春观、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杭州抱朴道院、上海白云观、城隍庙、北京白云观等全国著名道观参观访问,宣传白云山。他以其渊博的知识,与人为善、谦和礼让的处人方式和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博得了全国道教界著名人士付元天(青城山主持)、江至霖、张元和(青羊宫住持)、汪教化(全国道协副会长)等人的好评。经全国道教界众多著名人士的一致推举,1984年补选张明贵为全国道协理事,后被选为常务理事。1985年陕西省道协成立,选举张明贵为副会长。1989年张明贵到北京白云观受三坛大戒(初真戒、中级戒、天仙戒),八仙庵方丈王理仙为他授戒,发给他戒牒、戒衣、戒钵,登箓大师曹信义赐他道号:“希仙子”。张明贵先后参加了北京祈祷世界和平罗天大醮活动、宝鸡龙门洞邱祖修炼820周年纪念大会、楼观台纪念老子活动和骊山明圣宫开光活动、苏州玄妙观开光纪念活动、四川青羊宫中国道教文化节。在张明贵参加的诸多道教活动中,有几次更应多着笔墨:

1996年,应英国道教协会邀请,张明贵与冯兴剑、黄世真一行三人赴英访问,开展国际道教文化交流。他们先后到伦敦、伯明翰、爱丁堡、苏格兰讲道月余,分别受到伦敦市市长、爱丁堡市市长的友好接见。张明贵适应能力很强,在英不长时间便学会了“谢谢”、“早饭”、“晚饭”、“喝茶”、“树木”等英语单词。他聪明过人,才思敏捷。一次,在英国道教协会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你见过鬼吗?假如有鬼,你对鬼持何态度?”张明贵答道:“鬼,没见过。假如有鬼,对于善鬼,有难要全力帮助,使其早日超度转生;如是恶鬼,则务必诛除,以免其危害人间,祸害众生。”记者问:“你来英国有何目的?”他答道:“进行道教文化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互信,加深友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记者问:“太极拳与道教有何关系?”他答道:“顾名思义,太极之名源于道教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太极拳出自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张三丰在山中看鹰蛇搏斗,见鹰在天空盘旋冲刺,蛇在地上腾挪出击,大受启发,于是模仿鹰蛇姿态,编创了太极拳,用于健身。”记者问:“道教对人类有何贡献?”他答道:“中国的冶炼技术就源于道教,晋朝道士葛洪用汞、铅等矿物炼丹,开创了化学炼矿的先河;汉代道士魏伯阳根据《周易》理论,受八卦符号阳爻(yǎo摇,旧读xiáo)、阴爻的启发,著作了《周易参同契》。后世,人们根据该书理论,创造了数学上的二进位制。”英国记者见张明贵对答如流,又一派仙风道骨,便在《独立人报》上撰文,称他为“东方神仙”。

访问即将结束,英国道教协会请张明贵题词留念,他略加思索便写下了一首冠顶诗:

英才济济萃如林,

国运昌盛民自宁。

道在圣传修在己,

教人行善受人尊。

协调铅汞金丹就,

会遇仙侣指迷津。

万卷经书常讽诵,

年消九厄贺升平。

大笔一落,举座皆惊。他们被奥妙、深邃的中国文化和张明贵高超的文学造诣深深地折服,同时被诗中每句第一个字所组成的“英国道教协会万年”的良好祝愿所感动。

这次成功的访问,加深了中英两国道教界的相互了解,增近了友谊,在两国人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和2007年,榆林市在白云山举办论道会,张明贵积极协助,使论道会圆满成功。

2007年,张明贵参加国际《道德经》论坛,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的接见,在香港受到原香港特首董建华和现任特首曾荫权的接见,在西安受到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和省长袁纯清的接见。

2005年,落实宗教活动场所自主管理的宗教政策,理顺白云山管理体制,张明贵任白云山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责任大了,担子重了,他更加精神饱满、不知疲倦地工作。2007年,张明贵已是77岁高龄,可在工作之余还教唱经韵曲调、排练道教舞蹈“舞施食”,为白云山论道准备节目,并在节目中亲自扮演高功法师。

张明贵有一女、三子。儿孙满堂,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尽可清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仍心存忧虑,思考着白云山道教科仪、道教音乐、其他技艺和整个道教事业的传承问题。他写的两首诗可见其心境,明其心志:

七旬有四精力衰,

收徒未遇可教材。

青黄不接谁承继,

腹中所学随身埋。

年华逢双七,

忧心似火焚。

愧对白云观,

难觅后继人。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宗教部门的领导下,在张明贵道长和白云山全体道众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山的道教事业一定会源远流长,兴旺发达。■

猜你喜欢
白云山道士道教
A New Way of Dao
多谢兄长
王婆酿酒
小城故事
非遗视野下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广州·白云山
道家道教研究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