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
1 体育教学的目的有别于竞技训练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三个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培养大众体育人群,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后一个部分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和才能的学生,主要为国家竞技体育运动培养高水平的后备体育人才。就体育教学而言,主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为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对运动感兴趣的儿童提供运动经验基础,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最终形成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竞赛只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而对于竞技运动训练而言,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充分挖掘其身心潜能,使他们在竞赛中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育教学是有别于“运动精英”的训练方式,不能在体育教学中牺牲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来追求适应少数运动“尖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完全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健康弊大于利,因为运动员需要高强度、大密度、超负荷地进行运动技能练习,这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但无助于增进健康。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量应该是适宜的,过大或过小均无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和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不是排斥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竞技体育是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竞争性和娱乐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它对培养人的竞争意识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竞技运动项目仍然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手段,完全可以利用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这个手段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的目标。但需要进行教材化改造,同时还要注意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发挥它的多重功能和价值。要将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态度、积极情感、道德规范、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竞技运动项目教学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2 儿童非小型的成人
“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模型!”这是卢梭在《爱弥儿》中发出的呐喊。这位法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崇尚“天性教育”,他认为应该按照孩子的天性实施教育。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往往背离了这一点——我们更愿意按照成人的想法和行为去为孩子安排生活,体育教育也不例外。简单“打折”成人体育活动计划,并认为它们是有益于儿童发展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可否认的是简单“打折”成人体育活动计划可能会对儿童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样的成人体育活动计划能否激发儿童活动的兴趣,能否满足儿童运动需要?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作准备,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目标,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那即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再高,运动技能掌握的再好,他们也可能选择不参与体育活动。
儿童有与成人不同的能力、需要和兴趣,儿童的体育学习课程应根据他们的需要和身心特点来具体设计,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生理适应程度和兴趣爱好具有明显的差异。选择的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越是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例如,儿童生性好动、兴趣广泛,体育活动内容应多样化,并简单易行,充满乐趣,如花样跳绳、滚铁环、踢毽子、“骑马打仗”、翻跟头、轮滑、小篮球、小足球、小乒乓球等,这样的体育课程不仅对儿童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儿童体育兴趣的培养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兴趣的培养比运动技能掌握更重要。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新体育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被动体育向主动体育的转变。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兴趣,强迫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可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也不可能提高学习效果,多年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儿童不是今天的成年人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因此,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即为儿童能够象成人一样生活在一个已明确界定和理解世界里做好各种准备。未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将会获得不同于今天成人己有的机会和产生与今天成人不同的兴趣。当代的课程不仅要给孩子介绍今天的世界,同时还要为他们生活在明天那个不确定世界做好各种准备。简而言之,这样的课程就是要能够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学会在体育活动中享受探索各种新的不同的挑战过程。
明天他们所面对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会完全不同于今天的体育活动,现在的体育课程就应为孩子准备适用于任何体育活动所需的基本运动技能,无论这些体育活动现在是否已存在或流行。运动技能的发展是具有累积效应的,不论年龄的大小,为了向更复杂的体育运动技能发展,人们需要建立基本运动技能基础。一定数量基本技能的累积显著有助于人们去准备和学习新的更高级的技能。如与一个33岁具有很少或无运动基础的人相比, 一个10岁具有广泛基本技能基础的学生将更容易学习一个新的或更高级的技能。相反对于有一个好技能基础的33岁人和一个有差的基础的10岁小孩同样也是如此。
小学阶段应是基本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时期,应提供学生在各种广泛情境中练习技能的机会去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为学生继续向更专业复杂技能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从而最终目的是享受体育活动本身的乐趣。
4 体育游戏不等于“玩”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杂志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游戏是一种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理应充分运用,尤其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体育教学不提倡将一些非身体练习的游戏活动(如拼图等)搬进体育课中,其结果就会使学生就有了这样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课是娱乐时间,它是一段学习活动停止和无意义玩耍活动的开始。把体育教育等同于娱乐,认为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玩”。现在,许多体育教师会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陈述:“我们什么时候玩”。面对这样的陈述,小学教师多少有些无奈,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玩也是一种技能学习的形式,娱乐性的游戏不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灵活处理: 在小学阶段,强调运动技能的游戏性教学,让学生在“ 动中学”、“ 玩中练”,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其实任何教师不管什么学科应提供学生所需的教育性的活动,智慧的体育教育课程也是如此,应采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去帮助和指导他们,尊重学生的情感,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设计既象玩又具教育意义的指导性活动。娱乐性的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例如“老鹰抓小鸡”是一种游戏活动,但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融进了各种跑、躲闪、合作等运动技能。同时游戏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例如以“勇敢的侦察兵”为情境创设的体育游戏,要求学生做“走过独木桥”、“跨过壕沟”、“钻过铁丝网”、“越过封锁线”等一系列动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品质;“救护伤员”等游戏可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美德和行为美德。所以不能将充分运用游戏教学的课贬成游戏课、休闲课、娱乐课,更不能将充分运用游戏教学的课说成是没有学习内容的“玩”课。
5 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切
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实现课程目标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师试图想把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教给学生,但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很多,且每一运动项目中的运动技能也很多,结果使学生对许多内容领域都只是了解一点点,而真正掌握和精通的很少。此外,学生的体育课时和课外活动时间是有限的,这也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教给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应有所选择,不可能也无必要将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教给学生。每个运动技能都有它的锻炼价值,只要学生乐于使用某一或某些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就会发挥锻炼的价值。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生活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课程的范围,即课程应该教什么?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设计一个合理的、并在规定教学时间里可以实现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季浏. 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2.
[2]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30(4):62-65.
[3] 季浏. 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32(1):76-79.
[4] 吴本连等.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 体育学刊,2008,(10):62-64.
[5] Rink J E.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g for Learning(Fif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 Company Higher Education,2006: 6-7.
[6] Housner L D.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A Guide For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er[M].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0: 20-21.
(江苏省扬州维扬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