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敏 马 玲 姜 宏
摘要: 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许多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如奥斯丁·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都被成功地运用于文学批评,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文学语用学,而言语行为理论则是该学科的主要理论,并且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反讽与言语行为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 ,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 ,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 ,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反讽; 反讽言语行为
欧洲文学素有反讽传统,奥斯汀以她高度的艺术直觉,熔铸出更为成熟的反讽艺术。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1.《傲慢与偏见》宏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傲》之所以能超越通俗小说的范围而跻身于世界巨著之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贯穿全书的反讽基调。作者以一种嘲讽的口吻讲叙了一些年轻姑娘们找丈夫的故事,抨击了当时社会中怪诞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作者通过反讽所执行的主要的言语行为。而这种言语行为则表现在小说的叙述、故事的展开及结局中。
1.1反讽性的叙述
就英国19世纪早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传统而言,很可能是未婚的妇女须要有钱的单身汉;并且就故事本身而言,不是有钱的单身男子想讨老婆,而是本奈特家的女儿们急着找丈夫。于是这一开篇句为小说的下文定下了基调。当我们看到文中的本奈特急着将女儿嫁给所见到的任何一个有钱男子时,我们就知道作者所嘲讽的是什么了。小说中所陈述的观点和作者以及读者所持的观点形成了一种对比反差,反讽由此产生。
1.2作品情节安排上的反讽
在《傲》中的前几章中,读者几乎无法预料到男女主人公会互生爱意,也不曾设想到作者会在这两个人物中搭红线。作者甚至设置了不少的障碍来阻止他俩的发展。在故事的前半部中,男主人公达西是令人生厌的,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也毫无好感,还不时批评指责他。达西初次在舞会上见到伊丽莎白时,曾声称:“没有兴趣抬举被其他男士冷落的女性。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女士让他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不顾社会地位与家庭背景的巨大差距向她求婚。伊丽莎白也曾认定就算世上只剩达西一名男子也不嫁他,甚至在他第一次求婚时不但断然拒绝并且对他不留情面地进行批评指责。达西转变后,伊丽莎白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傲慢,于是俩人冰释前嫌,终成眷属。
2.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
我们前面提到微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是指小说中人物所执行的言语行为,也就是人物之间的交流中的词语反讽。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对词语反讽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在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这五种基本言语行为中,反讽性的言语行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反讽主要见于阐述类。因为宣告类是通过施为公式行事的,通常就无所谓有无诚意,也就产生不了反讽。
2.1阐述性反讽
阐述类言外行为的根本条件是“说话人对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作出承诺”。反讽性阐述的交际目的在于使听话者接受所暗含的命题内容,相信其真实性。反讽以阐述性反讽为多,这部作品中主要也是反讽性的阐述。以小说中班奈特先生和他的太太之间的对话为例:“我亲爱的班奈特,最近你听说过曼斯菲尔德庄园吗?朗夫人曾经到过那里, 并且告知了我一切,你想知道是谁做的吗?”“你想跟我说,而我却不知道该不该听呢。”这就是一例阐述性的反讽言语行为。班奈特先生说这话时违反了方式准则:说话要简洁。正是他的上述答复充分揭示了班奈特太太的询问行为中根本没有诚意,因为她早已迫不急待地想告诉班奈特先生这一好消息并鼓动他尽早去结识她的“猎物”即“一位有钱的单身汉”。另外,这一反讽性的阐述也提醒读者去注意班奈特先生对他太太所采取的那种嘲弄挖苦的态度,和班奈特太太一心只想着串门、说闲话以及最主要的如何将五个女儿嫁出去。
2.2指令性反讽
指令类言外行为的言外之力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说话人运用指令性反讽来表达与他所说的相反或不同的含意。在《傲》前两卷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一直对傲慢、不讨人喜欢的男主人公达西怀有很深的偏见,所以在他们之间的对话中,伊丽莎白总是话里有话、话中带刺,挖苦、攻击达西。如,他俩在一次舞会上跳舞时:“达西先生——我在谈论舞蹈, 而你至少应该对房间的大小或者对跳舞的夫妻评论点什么.” 伊丽莎白的最后那句话就是典型的指令性反讽。根据当时社会的礼节,跳舞时双方应有所交谈。伊丽莎白于是采用了这一指令性反讽言语行为来指责对方不合时宜的缄默(也正是这种不礼貌的缄默使达西给人留下了极为不利的印象)。所以伊丽莎白会话含意是:如果你默不作声,我偏要说些乏味而无意义的谈话来捉弄你、惩罚你。
2.3承诺性反讽
承诺类言外行为是说话人对一个将来的行为作出许诺。其先决条件是说话人对所承诺的行为有能力去完成,所以当交谈双方都清楚说话人并没有能力或不可能去实施那一行为时,承诺便赋予了反讽的含意。如:班奈特太太试着说服丈夫去拜访宾利先生:“你必须去, 因为我们不可能邀请他来, 如果你不去的话。”班奈特先生:“你太过认真了,我敢说宾利先生一定很高兴见你; 我教你几句台词保证让他心花怒放想娶我们的女儿。” 班奈特先生的话就是一种承诺性反讽言语行为。因为按当时的社会习俗,班奈特太太是不可能去拜会那位新邻居的,班奈特先生所许诺的“捎几句话去”的行为也就无从谈起了。通过毫无诚意的空口许诺,班奈特先生又在讥讽他太太:一门心思只想着拜会有钱的单身汉。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尝试性地分析探讨了《傲》中最基本的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也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在实际中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