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2009-01-07 03:06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课创设情境

戴 章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基本内容,以问题引导为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达到促进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

1.媒体创境法。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在政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为学生的课堂质疑创造条件。如在讲《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教师可将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一些片断剪切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时,心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疑问:小燕子为什么会好几次面临杀头的危险?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质疑思维,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会得出结论:人的情绪需要不断地调节控制。学生心中的疑团解开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激情创境法。运用激情,往往会迅速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产生积极思维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每节新课开始就能用富有激情的导言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围绕课题积极思维。如我在讲“矛盾的同一性”时,先给学生讲了“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故事出发,分析祸与福这一矛盾的关系,同学们一下子思想活跃起来,进而引导,正确地认识了祸与福是互相依存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又相互转化的,从而掌握了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3.设疑创境法。教材对概念、原理既有明确的理论表述,又有具体的事例说明,好像一看就会,无疑可问。但若教师能投石激浪,巧妙设疑,必然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我在教商品这一概念时,就向学生提出农民生产的粮食是不是商品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商品,有的说不是商品。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小结到:“农民生产的粮食不能笼统地说是商品,或不是商品。要分两种情况,若粮食是自己用的,不是商品;若是用于交换的,则是商品。”这样,使学生在无疑——有疑——质疑——释疑——无疑的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对商品要领的掌握。

4.比喻创境法。思想政治课的许多概念、原理抽象难懂,当学生感到难于接受时,便会抑制思维。教师若能善于从比喻入手通过巧打比方,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干枯的论述变得生动,便能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时,就以小孩的身体和衣服来比喻,把生产力比作身体,生产关系比作衣服,衣服必须适合身体,才能美观,当孩子长大后,小时候的衣服就不能再穿,需要换做新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如同身体和衣服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必须相应地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从形象思维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收到了好的效果。

5.实践创境法。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教学形式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应用知识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归宿,应用知识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激发思维,进一步培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政治课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