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二

2009-01-07 03:06唐惠忠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项为虚词加点

唐惠忠

【考点解说】

文言虚词和实词比较,数量虽然不多,但使用频率高,往往显示多种语法关系,能表达出特定语境下的语气。常见文言虚词的范围,近年来有些变化。经过一再简化,《考试大纲》只保留了18个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综观近几年的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体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大多取自中学课本;其二,考查角度上,一般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要求考生能理解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其三,题型设计上,一般是四个选项,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学习并掌握文言虚词,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熟练掌握常见单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既然《大纲》已规定了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我们就应锁定目标,力争吃透这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如 “以”、“于”、“而”、“其”、“之”、“因”、“乃”等),更要多花功夫。

(二)学会判断具体语境中单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用法灵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综合上下文的文意和词语的语法特征,才能准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对于具体语境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大多只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容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其实,在辨析异同时,应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这样可以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请看2009年四川卷第9题D项:

无珍产淫货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人以前路

加点虚词“以”,在前一句中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在后一句中是介词(可译作“用、拿”)。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已豁然开朗,无须再在“意义”上耗时费神。

(三)了解常见双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里的固定结构近年来频频“登陆”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复音虚词(比如“何如”、“何其”、“无乃”、“得无”、“虽然”以及“所以”等)有所了解。

【试题解析】

(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皆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君我呼入

D.譬之烟云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答案为C项。这道题采用了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法。C项均为介词,但前一个“为”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后一个(出自《鸿门宴》)应译为“替、给”。另三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都是介词,“由于、因”;B项,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锦囊妙计】

要答好文言虚词辨析题,关键在于平时加强积累;当然,也须辅之以技巧,以求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比如2007年福建卷第6题B项为“民诬太守者视此/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前者为动词,意思是“当、做”,后者为介词,意思是“替、给”。

(二)数学代入法

2009年安徽卷第5题的B项为“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积土成山,风雨兴”。该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那里,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焉”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那里”,“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可译为“(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由此可排除该项。再看正确项,所涉及的两句为“乐无已乎/孰能讥之乎”。第二句的“其”作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把它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三)语法切入法

2009年江西卷第10题C项为“若中心愿乎/非曰能,愿学焉”。考察这两句的语法结构,第一句的“愿之”、第二句的“能之”都是动宾结构,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之”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是指示代词,指代“这件事”。

(四)语境推断法

2009年天津卷第9题A项为“今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成”。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大意是“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由此可推断“今乃用之”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竟然、却”;再考察第二句,出自课文《张衡传》,说的是张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十年……完成”,可见此处的“乃”也为副词,但构成条件关系,应译为“才”。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韩信将兵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②。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指汉高祖刘邦。②差:高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2)如我,能()几何

(3)何为为我()

(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翻译画线的句子。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这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韩信与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王 珪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君不()尧舜

(2)臣()数子有一日()长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译文:

参考答案:

一、1.曾经/带领/通“擒”/……的原因 2.皇上曾经随意地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 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4.韩信: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刘邦: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1.(1)以……为耻辱/比得上 (2)比/的 2.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

参考译文: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项为虚词加点
勾股数的新发现
给电影加点特效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泡脚可以加点药
完形乐园趣多多
完形乐园趣多多
完形乐园趣多多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为腼腆胆怯加点“料”,秀出你的不同凡响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