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

2009-01-07 03:06张亚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装满水圆锥圆柱

张亚珍

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概念、方法、结论,更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习得数学素养。

一、师生关系——营造对话氛围

人文理念指引下的课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吸引包容,互动分享。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承担着学生“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作用。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图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由于面积公式的教学比较充分,学生大多给出了正确的回答。

师:两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相等呢?

生:因为其中一个图形像另一个图形的影子一样,所以相等。

师:这位同学能动脑筋找理由。的确,人的影子确实有和人一样大的时候。

师:不过,大家想一想,人的影子不是也有比人的本身大或小的时候吗?既然这样,能不能根据图形像影子,就推断它们面积相等呢?

……

这个案例吸引人的,不是精妙的设计,也不是精彩的互动,而是师生交往的一个人文侧面,这个侧面表明,教师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尊重孩子的思考角度。当然,教师并没有忽略自己的教育职责,而是以建议式的口吻给予了孩子一个悠长而含蓄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凸显生活味道

人文性的数学内容,不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是基于学生生活现实而创造性处理现行教材内容的产物。这样的内容,能有效接轨学生的生活现实、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引领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例如,在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教师用课件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学友文具超市刚进了8包硬面抄,每包20本,打算以每本5元的价格进行销售。请你设计一个销售方案,再计算出销售总额。

(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我打算一本一本地销售。先求一共有多少本硬面抄,20×8=160(本);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求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5×160=800(元)。

生2:我也喜欢一本一本地卖。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所以用5×20就可以知道一包硬面抄可以卖100元;再用100×8计算出得数,这个得数800元就是8包硬面抄的总价。

生3:我打算搞批发,一包一包地卖。根据“每包价钱×包数=总价”,先算出一包硬面抄要多少元,5×20=100(元),再求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00×8=800(元)。

生4:我可以成套销售。先算一套要多少元,5×8=40(元);再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40×20=800(元)。

师:“每本5元”与“进了8包硬面抄”两个条件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你怎么把它们放在一起的呢?

生4:如果我是经理,进货时会首先考虑到硬面抄的颜色和图案,我会进8包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的硬面抄。我可以从每一包中取出一本,将8本硬面抄组成一套。因为一包有20本硬面抄,所以,一共可以组成20套。再成套出售。

师:假如顾客不愿意成套地购买,你这个经理该怎么办?

生4:为了鼓励顾客购买,商店可以采用买一套硬面抄赠送一份礼品的促销方法来销售。

这里,课堂成了虚拟的“超市”,学生成了未来的“经理”。各位“经理”在这样的“数学化生活”中各显神通:零售、批发、成套销售,同是零售又有不同的方案。由于数学回归了生活,一道普通的练习题催生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学习方式——强调体验过程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使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聆听别人关于这种体验的介绍和讲解。

例如,《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如下的体验活动。

师:请小组合作,利用圆柱容器、圆锥容器、水进行实验,共同研究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把圆锥三次装满水连续倒在圆柱里,圆柱正好装满。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

生2:我们把圆柱里装满水往圆锥里倒,等到圆锥里第三次装满水,圆柱里面的水也正好倒完。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生3: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基(下转第43页)(上接第33页)本一致。

生4:我们用圆锥三次装满水连续往圆柱里倒,圆柱并没有装满。所以,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不是圆柱的1/3。

生5:我们组实验时,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第二次时,圆柱就满了。

生6:我们还要快。圆锥第一次装满水倒入圆柱后,圆柱就满了。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的实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呢?

生7:是不是我们实验所用的圆柱和圆锥存在什么差别呢?

……

案例中,学生们借助不同的材料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相同的实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颇具意味的启发,又使学生再次展开对实验材料的对比与反思。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对“等底等高”的认知重点终将因充分体验而获得深刻领悟。

“教育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当被看作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倘若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人文教学优势,把各种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滋润渗透,那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会处处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人性和智慧。(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装满水圆锥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包圆锥粽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入夏
“力”综合测试题
倒立的水杯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