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鸥飞
摘 要: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视野。但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乐观。为此,可从“有效阅读期待的创设和形成”、“有效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等方面探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新课程理念下,许多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们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容乐观地发现,课外阅读依然处于无序、无效状态。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而又任重道远的一个课题。
一、有效阅读情境的创设和形成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那并不是说人民否定这位作家,而是在他们幼年的时候,老师逼迫他们背诵的结果。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用“有用”来逼迫孩子们读书,而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热爱阅读,让阅读活动、阅读素材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一切一切,变得有趣和精彩,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读书是那么自然,那么可爱。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未必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可根据孩子们最爱听故事的特点,每天中午专门安排“老师讲故事时间”,然后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较强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名著,绘声绘色地为孩子讲述。讲的时候可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即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会形成孩子渴求阅读的高潮,不知不觉中,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
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影响至深。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学生总是看到老师手不释卷,自然受到感染。
此外,我们还给孩子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酷爱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伟人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
3.伙伴推荐,好书共享
在班级里开展“我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有选择地让一些爱读书的孩子把自己发现的好书采取多种形式向同学推荐,与同学分享。比如在黑板上写下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名,也可以撰写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的书评、阅读报告,还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剧表演等等。
二、有效阅读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阅读兴趣是指对从事阅读活动的兴趣,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巧荐读物,诱发读书兴趣
为了使孩子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采用介绍梗概、美读片断、讲述知识、表演故事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推荐,帮助他们读好最初的几本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会发生变化,阅读的兴趣也会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好好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阅读倾向,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引荐。
2.整合活动,保持阅读热情
只有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尝到成功的甜头,兴趣才会变为一种乐趣,经久不衰。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整合就是保持阅读热情最好的办法。比如开展古诗擂台赛、读书办报活动、各类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校园童话节等。活动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宽广的展现舞台,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会更加持久。
三、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孩子会读书,才能推动孩子的课外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孩子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可利用阅读指导课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3)速读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浏览,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四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四、有效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要想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孩子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入情赏读,诵记于心
课外读物中有许多美文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让他们背诵其中精彩片断,或整篇美文,有助于帮助孩子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出声、入情入境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主动积累,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们写读书笔记,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常用的有摘抄型、批注型、提纲型、感想型和评价型。
(1)摘抄型。从众多的阅读材料中抄记有关句段和资料。但摘抄不是照抄,从阅读到评析、筛选、归类,是有选择地抄。
(2)批注型。将对读物的零碎理解批在书上或笔记上,可多可少,可深可浅,可以是体会也可以是疑问,但必须是自己的见解。
(3)提纲型。在对读物充分理解、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把具体内容归纳为一条条纲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去粗存精的思维能力。
(4)感想型。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在潜心会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所感写下来。
(5)评价型。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
五、有效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如果没有书籍,孩子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望,犹如蜜蜂无花可采。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开发与建设阅读资源库,构建“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柜——家庭图书架——网络图书网”四级联系的图书网。
1.开放学校图书馆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上万册图书,我们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取得联系,借鉴市图书馆的做法,给孩子发放借书证,定时借阅图书。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孩子们的一致好评,解决了图书的来源问题。
2.组建班级图书柜
有了学校图书的来源后,我们再发动每位孩子每个学期将自己看过的旧书捐献给班级,还发动家长筹集适当的资金,每年有目的、有计划地购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逐步构建班级图书柜。
3.构建家庭图书架
随着课外阅读的深入,我们还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构建家庭图书架。要求每位孩子积攒零用钱,每个学期为自己的书架买几本书。
4.搭建网络阅读平台
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孩子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我校已经建立了校园宽带网,许多孩子的家里也开通了信息高速公路,所以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如:童话网、佳佳图书网、少儿信息港,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四级图书网建立后,大大丰富了图书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个网络是流动的,相互沟通的,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都可以相互借阅,完全可以解决“无米之炊”这个难题。
六、有效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构建
课外阅读之所以不能引起孩子、家长的高度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评价,孩子无法衡量自己的水平,从中不能感受到进步,从而产生“无所谓”的心态。因此构建阅读评价体系也是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完善这一体系。
(1)作品展示法。我们以“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形式来反映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潜能、自我反思和家长同学的评价等等。阅读成长记录袋中包括课外阅读记录卡、自我评价反省表、读书笔记和阅读成绩展示表等。孩子每阅读完一份读物,都要求在记录卡上填写读物名称、作者、阅读时间、感受等基本信息。几天一张,日积月累,看着记录卡一天天增加,孩子自然特别有成就感。然后每过一个月引导他们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填写自我评价和反省表,发现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评价,写出等级,形成阶段性评价。年度结束再做终结性评价。
(2)活动评价法。孩子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搜集了许多信息,往往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我们定期举行了一些读书活动。比如“读书报告会”、“好书我推荐”、“读书论坛”、“谈天说地”等。期末以孩子参与活动的次数和所收到的效果来评价孩子阅读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3)量化评价法。一个学期对孩子阅读规定材料时的读速、读时、理解率等进行一次测试,来反映孩子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情况,并登记到“测试情况记录表”中收录于成长记录袋。
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使他们在课外阅读生涯中始终保持向前的方向。
课外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有效的课外阅读将在孩子生命的长河里奠定他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染就他茁壮成长的精神底色。这份美好和丰厚,将给孩子的心灵点上一盏不灭的明灯,烛照孩子一生的心路历程。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