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为传统呼唤

2009-01-07 03:05周娟娟
中华手工 2009年11期
关键词:阿丽技艺妇女

周娟娟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原创设计师、服装设计大赛评委……贾芸的身份很多,而她自己永远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作自己的本分。

传统的手工,现代的产品;传统的构图,现代的审美……在贾芸的工作室,你无法不感叹这二者的和谐相融——流行色制作的多功能包,融入传统瑶绣,显得既时尚又风情;纱巾上点缀着波浪、四叶草,宛如把淡雅的泼墨山水画披在颈间,别有一番雅致的风韵。

使用民间纯手工原生态元素进行产品设计、制作,是贾芸的一贯态度。而产品以外的文化传续,才是这位学者型设计师思考和探索的终极方向:“我一直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与设计教育的思想理念。”

这种坚持,不易。

南岭“果壳纽扣”

2007年的夏天,贾芸去了一趟南岭,一位朋友请她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做点事情。贾芸明白,做生态保护,首先要让当地人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当居住在这里成为他们的骄傲时,他们就会有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贾芸开始慎重地考虑一个问题:我能做什么?

思绪一下回到了1993年,贾芸作为访问学者去香港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有奢侈品牌商说到怎样通过设计辅助亚马逊当地的土著——他们一边将当地的果壳做成纽扣或者衣服上的装饰,一边把库存的羊毛衣带到当地,让原住民拆开,用当地的野果和植物制成的天然染料染色后,再重新设计编织。产品以高附加值卖出后,收益回馈给当地的土著。

亚马逊的案例提醒了贾芸:长期以来我们都低估了文化的跳跃式发展。其实文明的进程不一定就是让传统文化从摇篮到坟墓,也可以是从摇篮到摇篮。把这种模式复制过来的想法在贾芸的脑海中闪现了15年,南岭正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教南岭的妇女做女红,让她们自己先环保起来成了当务之急。

贾芸懂得自己在那里只是一个陌生的身份,她没有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和当地人聊家常,直到气氛非常融洽,才请人把妇女们组织起来。

“有的女人,一结了婚就只有买菜煮饭,没有了自己,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一辈子就过去了。可是女人不应该这样,女人应该学会创造!做一道好菜,穿一件好看的衣服,和孩子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都是创造。”一段动之以情的谈话结束,有的人竟听得泪流满面。

人们被贾芸的诚意所打动,逐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有一位妇女感叹,自己休息的时候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但不做这两件事情,又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说的是无聊,更是无奈。

眼看时机成熟,贾芸说出了她的想法,然后给出画画、织毛衣、钩花、绣花几个选择,并且手把手地把这些技术教给当地妇女。半年过去,徒弟们“出师”了。贾芸又想着把她们的作品变成商品,用商品收益所得回馈到她们身上。

贾芸让她们在当地草编的袋子上钩花,钩好后,她自掏腰包把它们买回来,放在广州的精品店里出售。这些草编环保袋不仅让当地的妇女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也让她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而当这个环保袋成为都市人的消费品以后,又向都市人传递了环境保护的概念。

阿丽的瑶绣片

在南岭考察期间,贾芸去到了乳源县的必背瑶寨。这一行深深刺痛了贾芸的心。

瑶绣是全世界唯一从反面绣的绣品。可是生活在必背的瑶族人,几乎20多年没有碰过瑶绣,年轻一代想的是怎样赚钱,瑶绣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会绣的老人都是60岁以上的,她们已经老眼昏花,很难做出美丽的工艺。那些淳朴而不乏精致的绣片,沦为被遗忘与抛弃的技艺。

能否拯救正面临消失的瑶绣?

贾芸想通过自己多年来对时尚的眼光,对大都市生活经验的理解,对大都市白领阶层的理解,把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技艺进行时尚化的设计,放到架上成为商品。用功能化的考虑和商业化的循环,对传统技艺的作品进行时尚化的设计包装,从而探寻传统技艺的生存之路。

贾芸告诉当地人,刺绣也可以赚钱。但没人相信,在她们的记忆里,瑶绣只是老妈妈们打发时间的东西,土气、没落、没有生趣。贾芸没有就此放弃,她干脆住进当地的瑶族人家,一次又一次地和当地人彻夜长谈。

阿丽的母亲是老一辈中绣工最好的,也是那里唯一一位还会唱瑶族山歌的人。贾芸思想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了阿丽姐妹身上。阿丽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她从早到晚地干农活,常常一个人担着上百斤的粮食去卖,孩子昂贵的学杂费仍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贾芸告诉阿丽,只要她们姐妹跟着母亲好好学瑶绣,把技艺传承下来,几个孩子的学费由贾芸来交。贾芸的诚意打动了阿丽,她说服了姐姐一起跟着母亲学这门手艺。在阿丽的带动下,村里的妇女逐渐明白贾芸的真诚,愿意学的年轻人一下子就增加到20多位。

之后每个月,贾芸都去一次瑶寨,看看当地妇女们的学习情况。学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绝技,潜移默化的力量十分强大,当地的妇女进步非常快,其中阿丽的绣工最好。

瑶绣从反面绣起,下针就要清楚正面的样子。一件30cm×30cm的瑶绣,一个人要做两三个月,绣好的成品,贾芸全都高价买下。当地的妇女看到学好瑶绣技艺真能给他们创收,变得更加积极。

买下来的瑶绣,贾芸都会作为时尚元素融入自己的新设计中。贾芸设计的瑶绣皮包有明晰的定位,只针对大都市里的高级白领。为满足这种需求,她在内包中设计了很多小格子,笔、口红、卡片、钥匙、眼镜等出门必备的物品都各归其位,贾芸发现很多人都有两个手机,于是包内的手机袋也设计成两个。

产品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与精力,价格自然不低。2000多块一只的瑶绣皮包,喜欢的人多,但下单的人少,不少人嫌贵,但也有不少人看重这些被挖掘出的老工艺,一次买下俩。

产品卖出去,贾芸不忘自己对阿丽的承诺。在孩子们开学的时候,贾芸就拿着卖包的收益,给阿丽姐妹的孩子交学费,剩下的就买成图书送给当地的图书馆。有时也给当地的妇女们组织一些活动,发给她们一些小奖品。

贾芸说:“对于传统技艺,不能空谈保护,要把保护和拥有这项技艺的人的生活挂钩,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变成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来源,这个保护才有可能成立,才可能有传承的机会。纯粹理想主义的口号式的保护和博物馆式的保护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她也总是不断地鼓励自己的研究生们,将潮绣、抽纱等传统元素融入时尚设计之中,把传统元素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走向遥远山村

然而,蓝图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两年过去了,贾芸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必背瑶寨慢慢地发展成了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观光,采风。原住民的房子变成了水泥房,原本纯朴的人们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变得急功近利,她们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做精细的工艺品。

贾芸陷入一种焦躁之中,那是一种无能为力却又想继续前行的纠结。

为了继续对瑶绣文化进行保护,贾芸不得不换一个地方。同在粤北做文化研究的朋友给贾芸推荐了始兴的一个村落。

从广州出发,沿着323线一路向北,4个多小时的高速路,改道乡间小路再走上近两个小时,目的地就到了。比起必背,始兴的这个村子显得更加穷困。这是一个汉族聚居地,在山区退耕还林后,部分瑶族人才搬来这里。

200多户人家的村子走访完毕,贾芸的心愈加沉重。整个村落里会瑶绣的老人只剩下一位,而她也已70有余。贾芸恳切地说,将带着研究生来跟她学瑶绣,老人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村支书在听了贾芸的描述后,希望同时能带动当地妇女一起学习。这正是贾芸想要的。

在始兴,贾芸又将重新开始……

或许,和必背相似的问题还会出现,但风雨中的无数次前行让贾芸的信念更加坚定。她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身份,她不只是设计师,还是一位学者。

绝大多数时间,她都在各地村县做文化保护和考察工作。“我不需要做太多商业的东西,我对物质生活是很知足的,我的生活相对简单。我有很多下意识的节约习惯,比如冲凉的时候用盆子接水,把当天的衣服放在盆子里面踩。我计算过,洗衣机用水是手工洗衣的十多倍。”

生活简单就好,物质够用就行,但文化必须传承。受过西方教育的贾芸并非固步自封。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把蝙蝠衫和健美裤当作唯一潮流标准的时候,贾芸就已经在杂志上推荐“三宅一生”的设计理念。她从一个植根于日本民族观念和习俗的国际品牌中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将来。

贾芸的工作室里有大量少数民族纯手工材料、有跳跃丰富的色彩,“低语的山风”、“生如夏花”、“优雅时光”、“寸草心抱枕”等系列手工设计产品大量采用着这些元素,浪漫温馨。

哪怕一个人的力量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贾芸也希望自己是那点能够燎原的星火。

猜你喜欢
阿丽技艺妇女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分手的理由
也得受罚
当代妇女的工作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老婆有个缠人闺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