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丽
笔者在近几年的品德课教学中,努力追求高效而又简约的品德课堂,认为提高品德常态课的实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积累习惯
1.学会阅读。每个学校都配备有阅览室,为老师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书刊杂志和网络阅读条件。所以,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关于品德课程的前沿动态、教学信息等等,为教学服务的相关素材更是不胜枚举。如学校里有一位老师,她平时喜欢看报纸,每次一边看一边把与学生相关的活动,以及水、火、电、地震等方面的安全信息,或者其他与品德课程相关的内容剪下来做成剪报。所以,一到上品德课,她总能找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教学素材,极具说服力与感染性。
2.观察生活。品德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气变化、四季更替、世界动态都可能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看一看、听一听、记一记,用心收集生活素材,会使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加真实,也更加充实。曾经听一位老师执教《走进秋天》一课,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课前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从而感受“秋天到了”。显然,教师没有重视课前布置,因此学生也没有准备好,怎么办?我当场就把保留在手机中的三条天气预报及时提供给了她,当教师呈现这一材料时,学生不仅听得认真而且深有感受。也许,“四两拨千斤”就表现在这样的地方。
3.统领全册。熟悉教材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每学期初制定品德课教学计划时,我会一课一课地把教学内容大致了解一番,既为资源整合做统筹安排,又为相关资料的收集做准备。比如,我会有意识地根据全册教学主题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好记录。这样,一些典型的成长故事就成了品德课上最有说服力的资源,也成就了最有效的品德教育。
二、良好的准备习惯
1.课前预习两分钟。一堂有效的品德课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教师准备好教学内容,学生准备好相关资源,才能顺利进行教与学。这里的课前准备指的是走进教室之前一天或者前一节课,教师花两分钟时间对课堂上要呈现的资料、课件、教案等熟悉一下,同时提醒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带齐。
2.课后布置两分钟。当我们结束一堂课时,也一定要留两分钟时间布置下一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并对其课前准备活动给予指导。
学生的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在当代信息社会,让学生搜集材料并不难,但是要搜集精炼、有效的信息却离不开教师合理的指导。例如在《过去的故事》这一课中,第一个环节是“故事会”——有关抗日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革命故事,对我们成人来说很熟悉、很简单,可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让他们关注的、读得懂的革命故事不多,他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和搜集那些有价值的故事呢?教师在课前布置时就指导学生:家长们一定了解许多革命小英雄故事,可以让他们说给你听听;也可以在图书馆找一找相关的故事书;还可以留意自己看的动画片……短短几句话的指导,就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品德课程是生活化的综合课程,只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做一个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教师,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准备习惯,上好品德课并不难,而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者单位:浙江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