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件漆器传世

2009-01-05 02:26
中华手工 2009年10期
关键词:雕漆漆器工艺

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圆盖盒”以1287.37万元的高价成交,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史成交的纪录。

明朝的漆器在历经数百年之后,不但丝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浓缩了千载技艺的现代漆器精品又将焕发出怎样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先主的礼物

从河姆渡文化那只漆碗算起,漆的历史已经有七千多年。

充满智慧的祖先很早就发现,漆树里面的汁液成分稳定,不仅有着神奇的防腐防水的功效,还不会褪色。漆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两个重任,一个防腐,一个装饰。防腐的任务很容易完成,装饰这个任务则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

从最开始以红黑为主的漆器,到唐代价值连城的漆器古琴,再到宋代为贵族使用的漆器生活用品,漆器工艺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一直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千百年过去,漆已不仅仅是木器表面防腐的工具,百宝镶嵌、漆线雕、漆砂砚、点螺的相继出现,浓缩了数千年岁月的文明。每一层大漆、每一刀锦纹、每一块镶嵌、每一根漆线,在一代代人的继承与创新中手手相传,髹漆的工艺就好像遥远的先主传给我们的礼物,形式不断丰富,却依旧保存着原始的温度。

戒指与锄头

传统工艺余温犹存,世界却已变化万千。如今,走在平遥古城的漆器店或是北京的雕漆市场,随处可见化工漆和注塑雕漆的旅游商品,几十或百元的价格,多如繁星。

可为什么我们还要追捧那些动辄万元的手工漆器,甚至那些贵得让人心碎的大师作品?

爱漆之人会为平遥推光漆的光泽迷醉,但却很少人知道这夺目的光彩,是豆蔻少女们用她们温润细腻的手掌在漆面上反复推磨而成。一件推光漆精品要在人与漆器的无数次亲密接触后才能问世。

再说剔红,原料是天然漆树分泌的大漆,以昂贵的银朱入漆,才能形成稳重的红色。工序的繁复众人皆知,笼统地分也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一套完整详细的要求,若要真正掌握,一二十年的功力是必须的。所有工序中,髹漆最为耗时,一个髹字,将漆器制作中的精益求精描绘得恰到好处。雕漆艺术品,至少要刷上15毫米厚的漆才能进行雕刻,1毫米厚的漆则要刷十多遍。为保证久经岁月也不开裂,刷上去的漆,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一天只能刷上一两遍。这样算来,一件雕漆器的制作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

有人会说,何必耗这么多时间在这些华而不实的艺术品上。那么,如果你有相应的体力与智慧,你愿意打一只戒指,还是愿意打一把锄头?

“戒指与锄头”只是一个比喻,这里说的是:漆线雕产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有同行对“蔡氏漆线雕”坚持手工制作的传统有些不屑。与某些厂家相比,“蔡氏”在产量方面的确没有优势。“蔡氏”绝不以压模成形的“先进生产力”取代手工盘缠的古老工艺,只因散发着人体温暖的精致是任何机械都无法给予的。

当你从不曾拥有一件手工漆器,自然无法体会其中乐趣,然而一旦亲眼见过漆器的制作过程,亲手感觉过大师的作品,就会深深爱上。细腻的触感,温润的光泽,身临其境的风景、栩栩如生的人物,繁复的细节无不散发着无法抵挡的魅力,唯有心手合一才能有这样的高度。

看看盛产漆器的地方,盐商腹地扬州、金融中心平遥、千年古都北京,那里的人们要么富可敌国,要么大权在握,他们爱的自然是漆器精贵的材料,繁复的工艺。

在接下来的页面中我们将呈上一席漆器精品的盛宴。然而对于两米多高的纯雕漆大花瓶,再好的的影像设备都显得无力,惟有亲见,才能体会到原本该有的那分震撼。

盛世红梅

作品:《梅花瓶》

作者:文乾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规格:92cm(高)

工艺:脱胎剔红。髹漆140余层,施以精雕细刻,历时18个月。

产地:北京

荣誉:2004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专家团点评:该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雕刻工艺采用明代的风格,浑厚丰满,尽显漆质的光滑圆润;器型是中国瓷器的经典梅瓶器形,图案采用现代风格设计的梅花图案,大方典雅,不失为一件雕漆佳作。

每一件雕漆精品的诞生,就像是养大一个孩子,艰辛而快乐。《梅花瓶》无疑是文乾刚所有孩子中最让他骄傲的一个。

上个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的弊端,使雕漆艺术陷入与市场脱轨的尴尬境地。20世纪末,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摇摇欲坠。文乾刚明显地感觉到,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要面临严峻的考验了。于是他召集了一些人,决定做一件工艺水准极高的东西。当时他也没想太多,就一心就想做点好东西出来,留住这门手艺。

《梅花瓶》真算是难产,光是设计就花了文乾刚3个多月的时间。大家做了几个月后,协作的雕刻师觉得做出来也没意义,停止了干活,转眼就过了雕刻的时间。好在设计图还在,就从头再来。前后历时3年,这只精美的脱胎剔红《梅花瓶》才得以完成。梅花满瓶,朵朵盛开。

文乾刚希望留住手艺,但并不固守传统,而是对雕漆产品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在他看来,雕漆最传统的操作工艺和大漆这一原料不能更改,其余的都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进,唯有在艺术形式上符合现代人的喜好,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年近70岁的文大师在设计图案时还借助电脑技术,让雕刻的内容更加丰富自然。

现在文乾刚每年只做几件产品,还没等到推向市场就已经被预定。他笑言如今自己年事已高,只想多做几件好的雕漆精品,再留几件养老。

作品:《荔枝纹壶》

作者:文乾刚

规格:8cm(高)×12.4 cm(长)

工艺:银胎剔红

产地:北京

《古格要论》记述:“宋代宫中雕漆器多以金银为胎”,而元、明、清五十多年未见金银胎雕漆器。今盛世,文大师不惜工本,以200余克纯银为胎,覆以雕漆。以荔枝为形的壶身造型,极富现代感。相邻的荔枝,雕刻锦纹都略有相同,协调中透着变化,充满韵律。

作品:《剔红九龙闹海》

规格:108cm(直径)

工艺:紫铜胎剔红,历时1年。

荣誉:2005年杭州西湖博览会金奖。

圆盘以紫铜做胎,髹以昂贵的银朱大漆,优秀的设计与刀工在2 cm漆厚的圆盘上,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及技艺效果。九龙闹海的题材,寓意英雄辈出,人才济济。

托架是红木雕的精品,造型创意独特,雕工精道,灵芝透雕边饰,与雕漆圆盘浑然一体。在目前雕漆工艺美术已经濒临失传的境况下,这样的作品是非常难得的。

注:

①“剔红”是雕漆中最重要的品类,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剔红”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或上百层红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②“剔犀”是以红黑二色的大漆相间涂层后再雕剔图案,所以刀口断面会呈现双色的线纹,极雅致。

③“剔彩”是在胎型上有意识地分涂上五彩大漆,干后雕刻时,利用涂漆层不同的色泽和刻层的深浅不同,达到“红花绿叶,黄心黑石”的彩色浮雕效果。

把 “洛神赋”搬上雕漆

作品华美尊贵。并将《洛神赋》中富丽华美、仙境,以及如梦如幻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物是最能体现精神内涵的,《洛神赋》的故事恰好能很好地表现出雕漆人物‘与众不同的工艺美。”谈到《洛神赋》的创作初衷,殷秀云如是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工艺美术厂要求出新品的鼓励下,殷秀云就进行过《洛神赋》大型雕漆屏风的设计制作。作品出来后,一片哗然。在雕漆工艺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作。

1997年,殷秀云又有了制作《洛神赋》的想法。这次的作品让殷秀云更加满意,图案更细腻了,构图也更加严谨,特别在人物的表现上,融入立体雕塑和象牙雕刻技法,把人物的体貌和个性表现得惟妙惟肖。

雕漆工艺非常特殊,“一刀下去,不能悔刀”,要做到衣带飘飘已是不易,再做到眉目传情、喜怒哀乐呼之欲出就更难。为了雕刻好人物,殷秀云临摹了大量古代绘画作品,并收集明清两代雕漆文物仔细研究。为锻炼对人物的造型能力,她曾很长时间每天下班后到北京站画人像素描,然后赶末班车回宿舍。

《洛神赋》屏风在2008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是对殷秀云最大的肯定。

作品:《八仙过海》

规格:

作品:《牙形》

规格:

在《江天一览》中,国画的元素被完美切入。在花瓶直径90厘米的正身部位,应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高远构图的创作方法,以长卷山水画的形式,将万里长江上的24处名胜古迹、山川风光连成一片,汇集于一瓶之上。

环瓶观赏,整个画面贯通一气,似乘舟于万里长江游行,美不胜收。花瓶颈部,细致的锦地文衬托着古朴浑厚的夔龙纹和饕餮纹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瓶身的长江山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同时也让作品更富典雅的内涵。

《江天一览》从设计到完成共耗时3年多。为了设计出身临其境的效果,张宇历经了千辛万苦,从1988年秋开始,张宇旅川西、过雪山草地、游九寨、黄龙、谒杜甫草堂、览大足石刻、游长江三峡。他每至一地,都认真搜集素材,速写速记。因为时间宝贵,他常常忍饥挨冻、风餐露宿。在路过鹧鸪山时,险些失足跌下悬崖。

将文学、地理、历史等综合文化修养融入漆器工艺品的创作中去,作品才更富有文化内涵。《江天一览》的成功,恰巧印证了这点。

作品:《湖山叠翠》地屏

设计:张宇

制作:张来喜、陶健、顾秋

规格:220cm×50cm×182cm

工艺:髹涂五百多层,交错使用了线雕、浅雕、透雕、镂空雕等工艺手法。

产地:扬州

荣誉:西湖博览会金奖。

专家团点评:此件作品构思新颖、构图丰满、刀法多变,注重对空间深远距离的对比与刻画,突出了全景近百个层次。是能够代表当今中国雕漆工艺最高水平的一件漆艺佳作。

优质珍珠贝、夜光螺等名贵材料被加工成薄如蝉翼,小似针尖,细若游丝的螺片,点嵌在光亮如镜的黑漆画面上,构成一幅随光变幻,瑰丽多彩的画面。砚身则取西汉古金丝楠木为胎,木质细腻,纹理精美,色泽古雅。砚盒上扬州独有的点螺工艺与砚身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砚池采用中国生漆,金刚砂等天然材料精心制成。

漆砂砚滋润坚固,细而不滑,可与端歙名砚相媲美。一直以来都为扬州所独有,在汉代就十分流行,但在清代失传。

1979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赵如柏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恢复漆砂砚这一漆器界的顶尖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如柏用了3年时间找回了已经失传了200多年的漆砂砚工艺。而后他把雕漆工艺运用到木雕工艺中,1985年,赵如柏研制的古金丝楠木雕点螺《泰山览胜》巨型漆砂砚,用整木雕刻而成,作品玲珑剔透,被称为“国宝”。送往日本展出时,轰动了全日本,被日本皇室成员以相当于人民币400万元的高价收藏。

《泰山览胜》凝聚了赵如柏太多的心血。在“出坯”的时候,赵如柏发现画稿图纸上的“南天门”与照片实景有出入。为了万无一失,赵如柏亲赴泰山看设计图中所描绘到的泰山名胜,看结构、看造型,并以自己的角度拍下照片备雕刻时参考,单主体砚身的雕刻就花了大师一年的时间,不愧为一件传世之作。

作品:《叠嶂行云》

作者:赵如柏

规格:128cm×120cm×45cm

工艺:嵌玉楠木雕

产地:扬州

专家团点评:多种雕刻手法结合嵌玉工艺,将一座巍峨雄伟、意境幽远的大山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独特的创意与制作手法,堪称是一件漆艺绝品。

牡丹、玉兰、水仙百花怒放,仙鹤、白头翁群鸟争鸣,红太阳光芒四射,照着大地万紫千红。作品采用了中国独有的扬州雕漆嵌玉高档工艺,选用翡翠、白玉、玛瑙、云母等名贵材料,十个上下窗格镶嵌的二方连续图案,加之精致的红木雕底座,衬托了主题画面,是一件高档精美的佳作。

在第三届扬州漆器文化节上,价值高达200万元的雕漆嵌玉《万紫千红》地屏引起众多参展者的注意。池家俊等工艺大师两年多的精雕细刻,打造了一席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

池家俊从1963年开始学艺,1967年从事花鸟设计,擅长书法、印章,40多年的专业创作,使其具备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擅长花鸟的创作。其创作的刻漆《五伦图》屏风等作品在全国首次同行业百花奖评比中获单项第一,雕漆嵌玉《松龄鹤寿》、《丹凤朝阳》、《玉堂春色》等地屏、屏风、先后由国家领导人出访,分别赠送给日本天皇、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

作品:《百花齐放》屏风

作者:池家俊

规格:540×244cm

工艺:刻漆

产地:扬州

专家团点评:该作品采用传统刻漆工艺,杉木作漆胚,底色部分贴金色铜箔。

注:

①“雕漆嵌玉”是扬州漆器艺人在雕漆工艺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青石、白玉、珊瑚、碧玉、珠贝、象牙等几十种高档材料,雕琢成各种浮雕图案镶嵌在雕漆锦纹之上,成为扬州独特的雕漆嵌玉工艺。

②“刻漆”是扬州漆器重要装饰工艺品种之一,该工艺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出各类图案,并根据画面要求进行填色、贴金、撒螺屑等装饰手法。形象生动、色泽均匀、富丽堂皇是这种工艺的主要艺术风格。

一脉相承漆线雕

艳丽华贵,呈现一

作品采用艳丽华贵的“中华红”球形瓶为表现龙的载体。球瓶,下有小圆柱支撑,更突出上部象征地球的圆球体。球形瓶分为四格,象征四海,上塑四条欢腾的金龙,四只瓶耳亦为龙形。

《龙之魂》在三十年前就初具雏形,蔡水况用车木成型的材料创作了这一作品,现在用光洁度极高且色彩饱和的“中国红”陶瓷重新制作,盘结于器皿上的漆线雕工艺的复杂程度与三十年前又有了很大提高。30年的完善赋予了作品新的诠释: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走向世界,“四海翻腾,朝气蓬勃”,一派生机盎然欢乐喜庆吉祥瑞象。

这不禁让人想起蔡氏漆线雕博物馆里那只小小的蛋壳龙纹漆线雕,那是上世纪中叶的出口产品,它见证了“漆线雕”这个艺术名词怎样在艰难困苦中诞生,延续了这一濒临断绝的民间艺术血脉。

《龙之魂》的创作横穿了30年,耗尽心力,是蔡水况漆线雕生涯的缩影。

蔡水况出生在漆线雕世家,他热爱漆线雕艺术,他在1973年创作的漆线雕瓷盘花瓶产品开拓成功,标志着新漆线雕第二代作品问世。此后,他又别开生面地在蛋壳上、花瓶上、香炉上、瓷盘上一一发挥,独树一帜地把传统的各种吉祥纹样独立地成为艺术形象直接表现在平面上。

从站在父亲身旁瘦削的少年,到华发斑白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水况的贡献,就是把原本只是依附在佛像神像、古装人物身上的漆线金箔装饰工艺剥离下来,形成一种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蔡水况的创新改变了漆线雕的命运。

作品:《四方至尊》

作者:蔡水况

规格:49×32cm

工艺:漆线雕

产地:厦门

此漆线雕作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而作。以玉琮之形制,以漆器为坯体,象征天圆地方,中空而圆四面方正。

该作品总高49厘米,对应建国时间1949年。王琮四边突出6层象征建国至今60周年,

四面主体形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代表吉祥。四角五层饰以金、木、水、火、土之纹以示五行具备,顶部圆环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给人四季繁荣的景象。

该作品获得了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作品:《四方之神》

作者:蔡水况

规格:40cm(直径)

镇守神卅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被运用于极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作品:《宝相金花瓶》

作者:蔡水况

规格:

以牡丹花为主要造型依据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吸收传统云纹等精华,体现出典雅华贵的高尚气质。

注: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等4个方面。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雕出各种精致而浮凸的纹样、图形。

一百零一只猫

作品:《百猫戏春图》

作者:薛生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闻名全国的漆艺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规格:640cm(长)×150cm(高)

工艺:推光漆画

产地:平遥

《百猫戏春图》规模宏大、工艺精美,融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是目前山西乃至全国用漆画的手法表现“百猫”的难得的艺术精品。作品一面世,就备受收藏界人士的追捧。薛生金怀着对猫的喜爱,倾注三年心血,精工细作,成就了这项在漆器行业中前无古人的宏大创意工程。

画面上的101只猫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猫色和花纹几乎没有重复的。眼如蓝色宝石的波斯猫,花鼻子的美洲猫,褐色雄狮猫、虎腿猫齐聚在万紫千红、春意阑珊的大自然中悠然自得地嬉戏。有的逮蝴蝶、有的捉虫子、还有的互相追逐,几只爱美的猫在给自己梳着妆,猫妈妈慈祥地看着孩子们打闹、玩耍。

雍容华贵的牡丹、冰清玉洁的玉兰、缠绵妖娆的紫藤、绿意盎然的草地,自然界的美景极其完美地展现将猫的世界描绘得恍若世外桃源。

大师的作品让人叹服,而每一幅作品背后的付出更让人钦佩。历代推光漆器老艺人描金彩绘都不画图纸,只凭多年的经验信手作画,而薛生金一改以往旧习,吸收现代美术大师们的创意策划和构图设计,制作漆器前首先绘出画面的“脚本”并不断修订完善,力求完美体现工艺的艺术效果。

《百猫戏春图》的创作同样经历了这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对猫的刻画,既要准确表达它的形象特征,还得考虑它的各种比例。配色上,不仅要考虑整体协调,还要使局部细节相衬。有时为了一个细节,薛大师在图纸前一站就是大半天。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的构思和设计,几易其稿,《百猫戏春图》才有了现在的画面。

《猫戏图》

漆上诗篇

作品:《金色年华》

作者:梁中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漆画《山西风光》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规格:

工艺:漆画

产地:平遥

“一生娇艳,尽显九月,三秋风采皆金色”,几朵怒放的秋菊生机勃勃,搭配上一小段诗词,别有一番韵味。初见《金色年华》,就被画面中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这股文化味,正是梁中秀作品的精髓。

《金色年华》采用别致的 构图形式突出表现了菊花金秋时节的君子之风。工艺采用了平遥推光漆器堆古罩漆工艺,层层堆积具有明显的凸凹效果。用大漆罩染后,具有深浅变化,达到了简练中见丰富的艺术效果。

世界手工艺大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梁中秀喜欢漆艺,对漆艺的传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谈起自己在漆艺方面的创新,梁中秀很自然会提到他作品中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前的作品内容只是简单的人物花鸟,而今人们的审美品位进一步提高,对艺术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工艺的层面,对内在的文化有了更高的渴求,梁中秀也很看重这一点。在创作中,他会为每一件作品取上一个颇有韵味的名字,他把这幅画着金色菊花的作品取名《金色年华》,也会把画面为枣树的作品称作《北方九月》。更多的时候,梁中秀喜欢为自己的作品提上一首小诗,为整幅作品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学诗词在作品中的运用是文化创新的体现,这会赋予作品更加厚重的文化情愫和诗样的美感。2009年2月,梁中秀荣获“十大文化创新人物”称号。在梁中秀的心里,获奖只是社会对自己过去的一种认可,而让文化元素渗透推光漆器,将平遥漆艺的发扬光大,才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

《吟风》漆画

《江山颂》推光漆屏风

猜你喜欢
雕漆漆器工艺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雕漆纹饰的修复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漆器收藏三问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