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彬
2009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加强美国国家网络安全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网络空间以及它带来的威胁都是真实的,保护网络基础设施将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为落实奥巴马的这一讲话精神,美国防部迅速对原有的美军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了整合。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成立美军网络战司令部,该部为隶属于战略司令部的二级司令部,将在10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到2010年10月1日前拥有完全行动能力。
美军网络信息作战能力现状
积极推进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思想的军事战略转型
20世纪末,美国军队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的根本性转变。从纯军事角度讲,美国军事转型正在向构建“网络中心战”能力方向发展,也就是将预警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子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系统,最终使网络信息变为武器,成为战斗力的“倍增器”。2002年,美国国防部已正式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军未来主要作战样式。美军认为,“网络中心战”是两百年来军事领域里最重要的变革,通过实施和发展“网络中心战”,美军《2020联合构想》所设想的联合作战水平,作战能力将得到数量级的提高。
对于网络空间作战这样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美国军方十分重视,已将网络战纳入各种重要作战条令。1998年10月颁发的《联合信息行动条令》就规定了如何实施信息战中的计算机网络攻击。美国陆军部于2001年6月发布的新版《作战纲要》又重点规范了陆军部队如何实施“信息行动”中的计算机网络防护。2005年3月美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以及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5大空间。
积极开展网络战战法研究,具备了强大的网络战攻防能力
近年来,美军对网络战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抓得很紧,在网络空间战场上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攻防能力。目前已知的美军网络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战术级网络电子攻击,即干扰、破坏甚至控制敌方的军用通信网络;第二级是通过发动小规模的互联网攻击,用以策应、支援常规战争行动;第三级是全面的网络战争。按照美军的网络战能力,一旦实施战争级的网络进攻,敌方军事、电力、金融系统将陷入混乱。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四种战法:
(1)指挥控制战。其实质是通过攻击敌网络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削弱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能力,使敌指挥官无法了解战场情况,最终因“信息不对称”和“战场单向透明”而失败。2003年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的一架EC-130H在干扰伊军通信系统的同时,进行过成功的网络攻击,向部分频段的通信网络发布假信息和指令,几乎“控制”了伊军地面部队。
(2)实施“黑客”作战。实施“黑客”战的目的是:偷窃敌方保密信息数据,以输入假电文进行欺骗和讹诈,全面瘫痪敌网络信息系统。1999年,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斗中,美军的网络战部队通过通信节点渗透进南联盟的军方计算机系统,并植入错误信息和目标,有效干扰了南联盟的防空体系。
(3)插入破坏性软件。把病毒程序或“逻辑炸弹”植入对方网络系统,使敌方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目前,美国已拥有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病毒武器库,军方正积极研制“无线计算机病毒传输技术”,该技术一旦投入实战,将危害极大。
(4)心理战和军事欺骗。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声、像、文字等形式向敌方展开心理战,散布虚假信息,对敌方进行军事欺骗和误导或人为制造“信息洪流”,冲击敌方网络系统。海湾战争中,有时一天就有几万条假消息、杂乱信息输入伊军信息接收站,“信息洪流”使伊军整个信息系统瘫痪、指挥控制混乱、防空系统基本失去作用。
着眼网络信息战制高点,大力组建网络战“黑客部队”
美军很早就看到了网络对现代作战的重要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军队已开始进行网络战实践,着力培养“网络战士”来争锋未来网络战场。1995年,一批“黑客”高手和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被美军方组织起来,成立信息战“红色小组”,美军“黑客部队”初露端倪。目前,美军为了实施和打赢未来战争,各院校已把网络信息战作为军事教育与训练的重点之一,正在大力培养网络信息战人才。2005年1月,美军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JFCC—NW),正式编入了作战序列,负责领导神秘的“黑客部队”。在和平时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保护美国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止敌国“黑客”渗透、破坏。一旦爆发战争,它将承担渗透、监控、摧毁敌方网络系统以及窃取情报的任务。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这支“黑客”特种部队成员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注入病毒对敌方实施打击。当前,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包括试验各种现有网络武器的攻击效果;制定美国使用网络武器的详细条例;培训出一支过硬的网络攻防队伍。
美军建立“黑客部队”特种部队,是为了顺应未来网络信息化战争的需要。2004年夏天,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同意在必要时对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美国拥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科技实力,其网络防护技术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国创立“黑客部队”是对世界各国的严重威胁。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异军突起的网络战“黑客部队”必将在信息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各军种立足未来网络信息战,积极建设新型网络战部队
美军除在联合司令部一级建立专门的“黑客部队”外,美军各军种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战部队,还继续从全球招募高水平“黑客”,充实网络进攻专业力量。陆军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其职责是维护陆军各基地信息系统的安全,必要时可发起网络攻击,侵入别国军事网络,进行破坏、瘫痪甚至控制。海军除了成立海军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外,2001年1月,又组建了网络特混部队。空军于2007年7月成立了第67网络战联队,成为美军惟一的专业网络战部队。第67网络战联队由5个情报大队,35个情报中队及分队,驻地分布全球100个地点,总计8000名官兵组成。该联队负责为“空军、五角大楼乃至白宫的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具体任务包括:执行电子战,信息战、网络安全、应急作战、特种战等任务。
此外,美军认识到,网络信息战的作战手段已从单一的网络技术攻击,扩展到利用新媒体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领域的舆论对抗,其胜负对战争结局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因此,在鼓噪“网络黑客威胁”的同时,又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其部队成员既是电脑高
手又是出色“记者”。他们全天候24小时监控互联网,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帮助美军对付“不准确信息”,并积极引导利己报道的传播。
美军网络战指挥机构建设情况
加快网络战指挥机构建设步伐,理顺网络战指挥关系
早在1999年10月,美国航天司令部就担负起美军网络战的指挥职能。2002年6月,美军将航天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合并组成新的战略司令部,相应的网络战职能由战略司令部负责。为了更好地履行网络战职能,美国战略司令部于2005年1月成立了网络战联合职能司令部(JFCC—NW),下辖全球网络作战联合特遣部队《JTF—GNO)和联合信息作战中心(JIOWC)两支部队。6月23日宣布成立的网络战司令部是原网络战职能司令部的重大升格,从而一举将网络战提升到战略层次,司令部设在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司令由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中将兼任。由于美军战略司令部对陆军、海军和空军的网络战指挥机构具有指挥关系,新的网络战司令部的设立,充分说明了美军对网络战的重视程度,表明美国在指挥层次进一步理顺了网络战指挥关系,已经将网络战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美空军组建网络空间司令部,强化网络作战能力建设
美空军是网络战力量最强的军种,早在2005年就已把网络作战列为与空中、空间作战同等重要的基本任务,2007年又成立了第67网络战联队。为了在未来作战中获取网络信息优势,美空军还在继续整合空军内的网络作战力量。2007年9月18日,美空军成立了空军网络战司令部,由一名四星空军上将领导,成为与空军作战司令部、航天司令部等其它司令部平级的单位。美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美空军网络战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美海军成立网络战司令部,加强信息保障能力建设
2002年3月,美国海军正式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其任务是管理整个海军关键性信息网络的开发与维护,并负责向战场上的美军提供可靠,快速,准确的情报信息。下辖的主要部门包括:海军网络与航天对抗司令部(NNSOC);舰队情报中心(FIWC);海军特遣部队计算机网络防御中心(NCTFCND)。根据最新资料,海军网络战司令部的全部人员为14960人。与其它军兵种的网络战指挥机构相比,美海军的网络战司令部人员众多,规模庞大,这也与美海军的全球化部署有关。从任务上来说,海军网络战司令部更侧重于为整个海军提供网络信息支持。其工作重点在于网络建设、网络防御及情报信息保障,而对网络攻击领域涉及不多。
美陆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整合网络战机构
与空军,海军的情况有所不同,美陆军的网络战职能仍分散在几个不同的部门,主要包括陆军首席信息官办公室、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第9信号司令部所属的美陆军全球网络作战与保密中心、陆军通信与电子司令部、第一信息作战司令部等。
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负责操作管理美陆军“陆战网”,向陆军提供基于全球的无缝链接的情报信息保障服务和信息作战能力,保障全频谱网络中心作战;陆军通信与电子司令部承担了网络攻击的职能,第一信息作战司令部主要负责向战役、战术级部队提供信息作战计划支援。目前,美陆军也在紧跟空,海军的步伐、准备对这些职能部门进行整合,以提高陆军网络战的能力。
美军当前提升“网络中心战”的主要举措
着力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力量来自干网络信息系统的支持,没有成熟完备的军用网络信息系统,也就谈不上“网络中心战”。计划2020年完成建设的全球信息栅格是支撑“网络中心战”的基石。它是各种信息设施和平台的虚拟内联网,由国防部信息系统局负责通联各部门的“栅格”,最终形成全球信息栅格,采用“即插即用”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体系结构的研究成果,实现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互联互操作性。目前,美军正在实施“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宽”计划,它包括空间和地面带宽扩展。信息安全以及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网络化的技术创新,建成后将实现情报、监视、侦察、指挥与控制系统方面的信息共享。美军计划用10年时间,耗资30亿美元完成该计划。美陆海空军正加紧建设栅格的本军种部分,“陆战网”,“部队网”和“星座网”,但全球信息栅格还有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操作系统设计和适用模式设计等一系列复杂的关键技术必须克服。
按“网络中心战”原则,构建基于网络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
由于互联互通问题对美军实施“网络中心战”转型至关重要,2004年美国国防部信息系统局提出了用“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取代”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的构想,该系统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基于网络的联合指挥系统,这既是一场作战指挥思想观念上的革命,又是一次大规模的信息装备研发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8月,正式启动了建设该系统的进程,计划耗资25亿美元,用7年时间完成。但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难题,时间节点数次推迟,累计投入的经费已达370亿美元,目前相关装备系统仍在研发之中。
实施数据战略,使信息成为作战力量“倍增器”
长期以来,美军各军种和部门之间在数据定义上的混乱状况和数据融合能力的低下,严重影响了作战用户的信息共享能力和信息作战功能的发挥。2006年8月出台的国防部第8320.2号指令:《国防部网络中心战数据共享》和《国防部网络中心战数据战略》明确提出了实施数据战略的具体目标即数据要明确、易懂,可靠和具有互操作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各军种和国防部业务局为最终用户研制和开发信息检索、过滤和识别工具,使作战用户在采取行动时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减少冗余信息的流动,确保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向特定的用户提供它所需要的信息,以加快作战行动的决策速度。
增加太空计划投资,加速发展天基网络信息系统
建设C4ISR系统是构成和提升“网络中心战”能力的关键。近年来,美军非常重视太空系统的未来发展,将其视为牵动整个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美军制定了庞大而详细的发展计划,全力推进太空计划和加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等硬件建设,全力打造高效的C4ISR系统,使其“网络中心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它包括全面换代和升级军事通信卫星系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和“情报,监视,侦察与预警”卫星系统三个主要子计划,计划投资数百亿美元,计划到2020年左右完成建设。
结语
任何战争都有风险,进攻的同时必须防御,网络战也是一把双刃剑,其特点本身就是不对称的,强国富国也难以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从整体上看,美军在网络信息领域内的作战也有自己的软肋:
首先,网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用户之多、控制之困难,前所未有。由于美军使用的是开放式结构,符合商用标准的网络,美国政府各系统,各军兵种的网络防御技术还不完善,仍有许多漏洞和无法防御的死角,其他国家和组织可以从国际市场获取相关技术,培养自己的高级网络“黑客部队”,有可能在战时瘫痪美国的网络,给美国同样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其次,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易受到对手的“软”、“硬”打击。如美军的信息获取,传输和应用离不开卫星等天基系统。如果瘫痪了美军的卫星系统,作为网络战的主要支点将变成瞎子,无法作战。再如,目前一枚手提箱大小的电磁脉冲炸弹,产生的电磁脉冲足以毁坏一定区域内所有包含电子部件的C4ISR系统,使区域内的网络信息系统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