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九类六十九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等

2008-12-29 00:00:00
中国化妆品 2008年2期


  为了进一步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加强重点产品的监管,完善产品标识制度和查验制度,2007年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食品、化妆品等9类69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通知要求,自发文之日起,上述九大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网),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列入《入网产品目录》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时,必须同时办理产品质量电子监管赋码和入网手续。已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的企业要尽快赋码入网。因产品包装印刷周期的原因不能及时赋码的,过渡期不得超过半年。
  按照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申请取得电子监管码、加入电子监管网时,要提供准确的企业名称、产品商标、产品品牌、保质期、生产日期、检验合格证编号、生产许可证编号、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编号等信息,并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备案。在取得电子监管码之前,企业首先要取得商品条码使用资格,并使电子监管码的基础码与商品条码保持一致。
  通知要求产品销售者对列入《入网产品目录》的产品,应当重点查验产品是否有生产许可证、CCC认证证书并使用统一标识的电子监管码,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建立购销台账等法定责任和义务。对列入《入网产品目录》的产品,未获得生产许可证、CCC认证证书并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产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电子监管码。通知还鼓励生产未列入入网目录产品但已入网的企业继续做好产品赋码工作,鼓励未列入入网目录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入网。
  
  通知要求质检、商务、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产品使用电子监管码的监管。按照各自职能和依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及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有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电子监管网的技术服务机构必须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积极主动做好企业入网、产品赋码、核准核销、消费查询、监管追溯、通报预警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尽快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击假冒伪劣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附录:化妆品类包括以下目录
  
  序号 产品目录
  65 护肤品
  66 洗发水
  67 护发素
  68 洗手液
  69 沐浴剂
   (编辑/华雯)
  
  牙膏监管将与国际同步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第100号局令,《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正式颁布。该规定将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在这个新版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中,有两点最受关注,一是要求化妆品标识要标注全成分表;二是把牙膏正式列入化妆品的管理范畴,第一次对我国牙膏的属性身份进行了明确界定。
  两大亮点受关注
  对于第一点,《规定》的第十二条明确要求,化妆品标识应当标注全成分表。标注方法及要求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管理委员会秘书长齐昆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之前国家并没有要求化妆品标识需要全成分标注,因此这一条规定应该是对行业影响最大的,这意味着化妆品企业必须对之前的产品包装进行重新调整。
  卫生部化妆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控中心杜达安同样非常赞同实施全成分标注。他说:“早在多年前,业内专家就提出化妆品要实行全成本标注,现在终于正式实施了。”他认为,实行全成分标注首先是给予消费者知情权,让他们知道化妆品含有的成分,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二是更便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化妆品进行管理,以打击化妆品企业吹嘘成分的现象。
  
  据悉,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实施了全成分标注,而且对于全成分标注的相关规定也非常明确。比如欧盟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如因体积、大小等原因无法做到全成分标注时,可印在宣传资料、标签或卡片上;基于商业秘密的原因,可要求在成分目录中不标注1种或多种化妆品成分,但应向生产地或最初进口地所在的成员国的主管机关提交成分保密申请……”因此,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还应继续完善具体明细,让企业能更容易执行。
  
  明确牙膏归属
  与卫生部之前颁布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不同,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规定》把牙膏列入了化妆品的定义之中。在《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化妆品标签注明的产品使用说明必须符合化妆品定义规定的使用方法(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和使用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部位)。”而在《规定》中,“所称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由此可见,牙膏等作用于“齿”的产品被纳入了化妆品。
  2007年无疑是我国牙膏产业的多事之秋,先有一直影响牙膏市场竞争的牙防组被查出为非法认证机构,随后又产生了我国牙膏出口的“二甘醇”风波,对于我国牙膏的出口和市场竞争等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甘醇”风波的诞生虽然与不同国家对牙膏安全标准的要求不同大为相关,但也暴露出了我国当前在牙膏监管和属性认定上的不足。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牙膏身份属性的尴尬,造成目前牙膏市场的混乱。
  据了解,以往如牙膏、牙刷、牙线等用于牙齿和口腔黏膜的产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这对质量的监管、市场的规范等带来不少隐患。《规定》填补此类产品管理上的空白,对于整顿市场,尤其是保护品牌有很大作用。(编辑/华雯)
  
  宝洁去年净利104亿美元
  
  据有关方面披露,2007年宝洁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76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2%,净利润104亿美元,每股净收益提高15%,达到3.04美元。
  “单就销售数量来说,中国市场仅次于北美市场。”宝洁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宝洁在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几年的增长幅度都保持在两位数。去年,宝洁在中国的销售总额超过25亿美元。
  宝洁方面表示,2007年,公司遇到了2000年以来最严峻的情况。因为能源和商品成本持续上升,宝洁感受到了近几年少有的压力。在这种形式下,公司的业绩增长仍然达到了目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2007年宝洁实现销售收入200亿美元。
  “目前吉列公司的大部分整合工作还需要去完成。”该人士表示,对于消费产品行业来说,这次是最大的收购和最复杂的整合,在宝洁的历史上也是如此。
  前不久,宝洁调整了管理结构,建立了3个新的全球业务部门:美容、全球保健和家居护理。这3个部门目前由宝洁全球业务部总裁苏雅诺(Susan Arnold)负责。此外,公司还设立了首席运营官的职位,以监督全球运营和功能,同时还负责销售活动。
  宝洁方面预计,2008年原材料和能源的成本会再次增加,公司需要利用价格和节约成本的共同措施,抵消这些增加的成本。
  目前,宝洁的“大家庭”中,拥有23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领先品牌,相当于年销售收入的2/3和利润的6成以上。此外,还拥有18个有望达到10亿美元的品牌,宝洁在12个国家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编辑/华雯)
  
  
  各界人士对牙膏归属化妆品的看法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某位负责人表示,口腔用品属于化妆品,这是一个国际共识。把牙膏归入化妆品来监管,限制其功效宣传,是大势所趋。而由于牙膏身份一直游离在几个产业之间,很多牙膏成了可以包治百病的良药。对此,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科技委员会一位委员表示,宣传医疗效果,必须提供数据和临床试验支持才行。但是往往这些数据和资料又是企业提供的,国家对于数据和试验的认证和检验方面,又没有专门的机构。于是很多民间组织便成了牙膏企业的认证机构,但这些民间组织往往缺乏权威性。
  医学界同样对很多牙膏宣传的功效也持怀疑态度。北京口腔医院的李医生指出:首先,目前牙膏的包装上没有要求成分含量的标注,这些成分的真假与其在牙膏中的含量多少无法考究。即便有些模棱两可的标注,也没有几个消费者明白它们到底有什么功效。其次,即使牙膏中确实含有这些成分且含量较高,但在短短的刷牙时间里,也无法有效作用于人体。
  对于消费者将牙膏摇身变为化妆品表示不解的现象,业内专家表示,化妆品按照词义的解释是为“修饰”和“装扮”而使用的制品,概括化妆品的作用为,使皮肤感到舒适和避免皮肤病;遮盖某些缺陷;美化面容;使人清洁、整齐、增加神采。
  目前,国际上对化妆品尚无统一的定义,各国依据本国的情况,定义均有所不同。如日本医药法典中对化妆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化妆品是为了清洁和美化人体、增加魅力、改变容貌、保持皮肤及头发健美而涂擦,散布于身体或用类似方法使用的物品,是对人体作用缓和的物质。
  在日本,以清洁身体为目的而使用的肥皂、牙膏也属于化妆品。而一般人当作化妆品使用的染发剂,烫发液,粉刺霜,防干裂、治冻伤的膏霜及对皮肤或口腔有杀菌消毒药效的,包括药物牙膏,在医药法中都称为医药部外品。
  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化妆品的定义为,用涂擦、洒布、喷雾或其他方法使用于人体的物品,能起到清洁、美化,促使有魅力或改变外观的作用。其中不包括肥皂,并对特种化妆品作了具体要求。
  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化妆品的定义为,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这样看来,牙膏归口化妆品,是合情合理和规范的。(编辑/华雯)
  
  丝宝6.26亿收购仙桃毛纺集团
  
  2007年12月24日,湖北迈亚的大股东——仙桃毛纺集团产权转让仪式在仙桃举行。丝宝集团旗下的丝宝实业,以6.26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仙桃毛纺集团100%的股权。丝宝方面人士称,该项交易完成后,丝宝实业将间接成为湖北迈亚新的第一大股东,此次合作将成为“武汉城市圈联动合作的样本”。
  此前,仙桃毛纺集团拥有湖北迈亚29.9%的股份。丝宝100%全权控股仙桃毛纺集团后,间接成为湖北迈亚新的第一大股东。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10月,丝宝集团将丝宝日化85%股权转让给德国拜尔斯道夫后,也急需一个资本平台运作其剩余资产,扩大其经营领域。目前,丝宝集团在仙桃拥有丝宝工业园、医药化工、酒店旅游等多个投资项目。
  今后,丝宝将利用其在管理、品牌、营销方面的优势,与湖北迈亚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将丝宝品牌做大做强。
  编辑/张萍
  
  陶氏化学捐资希望工程
  
  2007年12月,陶氏化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签订协议,通过运动员教育基金,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希望工程项目捐赠人民币350万元,用于在中国贫困地区建设10所希望小学。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借此间访问中国的机会出席了签字仪式并致辞。
  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发起人、体操世界冠军李宁代表运动员教育基金对陶氏公司的善举致以谢意,他说:“非常高兴陶氏和我们一起建设陶氏化学——中国运动员希望小学。陶氏的捐赠将大大改善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帮助许多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陶氏化学公司亚太区及大中华区总裁麦健铭表示,“我们2015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支持与我们朝夕共处的人们和我们所处的社区。”此次捐赠正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
  编辑/张萍
  
  美国直销巨头美乐家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新华社上海12月13日专电(记者张代蕾)美国5大直销企业之一的美乐家公司12日在上海宣布,美乐家已于近日获得商务部的直销经营许可,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将首先在上海12个区开展直销业务。
  
  美乐家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日用品直销企业,成立于1985年。公司最初主要研发及生产含茶树精油的家用产品,后逐渐向营养、美容产品发展,目前是美国5大直销巨头之一,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
  
  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美乐家是已获得直销经营许可并完成服务网点核查备案的第18家企业,将与雅芳、安利、玫琳凯等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直销企业同台竞争。
  编辑/张萍
  
  联合利华颁发首度“奥妙”奖学金
  文/李向阳
  
   2008年1月8日,联合利华(中国)研究所在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举行“奥妙”奖学金年度颁奖仪式。来自联合利华(中国)研究所的技术总监曹平先生和胡茵经理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的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首度奖学金证书颁发。
  经过中国日化院学术委员会严格评比和联合利华(中国)研究所认真考察,最终周长才同学获一等奖,王红伟和胡利利同学获二等奖,李志良和王惠敬同学获三等奖,分别获得6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金。此次奖励是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奖励他们在表面活性剂领域出色表现,是对他们在自己的课题项目中工作的奖励,同时也是对中国日化院下一届研究生的激励和对各位导师科研教育工作的肯定。
  联合利华(中国)研究所和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一直就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设立“奥妙”奖学金是双方合作的一部分,双方希望积极探索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合作,进而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共赢。编辑/胡迎春
  
  欧莱雅美国收购哥伦比亚美容设备供应公司
  
   2007年1月7日巴黎讯:欧莱雅宣布,其美国分公司已100%全资收购了哥伦比亚美容设备供应公司(Columbia Beauty Supply)。
  ?哥伦比亚美容设备供应公司在美国东南部的四个州经营业务。2007年其通过分销销售顾问、专业美发经销商向该地区专业发廊提供设备,实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