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考量指标 遏制会计操纵

2008-12-29 00:00:00王黎明
会计之友 2008年27期


  [摘要]新会计准则引起会计指标的变化。企业所得税已改革,但企业考核指标、上市、停市和退市条件却没有随之变化,难怪2007年年报几家欢喜几家忧。建议政府部门尽快调整企业考核指标,遏制借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操纵的现象,提高企业考核与评定相关规定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准则实施;会计指标变化;调整考量指标;遏制会计操纵
  
  新会计准则因强调国际趋同和会计指标相关性理念,不仅重新启用了原准则已取消的易被人为操纵方面的内容,而且对有些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的改变与补充规定又客观地增加了会计操纵力度。谨慎性原则倍受冷落。从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会计指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会计准则必须与国际趋同,新会计准则容易被操纵方面不可能再度叫停,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调整企业考量指标,剔除借会计准则调控会计指标因素,遏制企业借会计准则调控会计指标的现象,如规定上市公司计算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而且若能够结合现金流量指标重新制定比如企业上市、停市和退市条件,让那些实际无经营能力而借会计准则调整,挤出利润的“ST”类上市公司立即停市或者退市。可以使上市公司真正遵循“能者上。弱者下”的市场经济规则,也将会大大净化我国证券市场。
  
  一、新会计准则拯救了“ST”类公司
  
  多数“ST类上市公司通过借新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指标,最终披露了“圆满”的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从此得以“翻身”得解放。如通过债务重组获益的“*ST"浪莎、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受益的“*ST”大唐、通过接受捐赠扭亏为盈的“ST’,安彩等,都因会计准则免遭大难。否则已亏损两年的“ST”安彩,肯定要在2008年暂时停市。
  新会计准则能够被操纵方面很多,譬如,不但可以借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和接受捐赠等曾经被叫停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且还可以借会计准则新规定比如合并准则对合并价差处理、投资性房地产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改变、金融工具分类方法自由裁定、长期股权投资借“控制”新含义自如调整合并范围、研发费用拆分标准难以界定、股份支付涉及成本费用自由调剂和套期保值准则对套期业务处理等方面调整会计指标。
  新会计准则能够轻易被借用调整会计指标,一是因为有些会计事项确认和会计处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如原准则将非经营性会计事项交易结果直接计入权益类项目,而新会计准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调整计入收益类项目;二是在我国条件尚不成熟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又被提起且广泛使用,助推了企业操纵会计指标力度;三是一些新经济现象的产生,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等。但更重要的是新会计准则变化后,原规定的停市和退市条件没有及时更新,仍采用原会计准则所核算会计指标作为核定依据,而要达到原规定的停市和退市条件,借新会计准则很容易达到,因此很多“ST”类上市公司本应在2008年停市或者退市却可以幸免于难。
  
  二、新会计准则让母公司黯然失色
  
  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分类与计量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除了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投资之外,其他长期股权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没有经营实体仅靠投资收益“美化”会计报表的母公司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不仅如此,2007年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规定。企业在首次执行日以前,已经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进行追溯调整,视同该子公司自最初即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以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应分得的部分确认投资收益。由此,很多上市公司母公司利润表不堪入目,利润指标出现巨额赤字,有些还殃及未分配利润形成负数。
  
  三、新会计准则使净资产收益率等诸类会计指标很不和谐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使相互关联会计指标之间很不和谐。如利润与净资产指标之间极不协调,像2007年“南京高科”净利润同比增长62.39%,而其净资产收益率却急剧下滑。原因就在于其持有的南京银行高达37亿多元的股权溢价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导致净资产巨额增加,但该事项对利润指标却没有任何影响;净利润与每股收益指标之间很不协调。像“ST”浪莎,每股收益直接按照净利润计算高达5.21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仅为0.20元,因其2007年形成巨额的债务重组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应扣除。另外,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全部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费用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三个指标之间很不协调。而且从会计报表上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对应与钩稽关系。
  
  四、新企业所得税条例助推企业操纵会计指标
  
  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条例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企业所得税的较大调整恰恰在新会计准则发布之后。很多方面的改革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税负,而且改革的理念很人性化,注重了经济实质。对原来如接受捐赠、资产评估增值等若干事项本应单独按照33%计提的所得税规定被取消了。而将捐赠收入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或者有需要弥补的亏损,该笔捐赠收入可以不缴纳所得税,而且还补充规定,对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当期损益变化可以进行纳税调整。也正是由于所得税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操纵会计指标可能性更大了,如同说谎不需缴税,借会计准则调剂利润没有税负代价等,无疑将会增大企业借会计准则操纵利润指标的力度。
  
  五、修改企业会计考核指标,增强其有效性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原会计指标体系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不认真分析了解企业会计指标变化的原因。很容易导致错误决策。因此。政府和投资分析师一再强调投资者在阅读2007年年报和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看报表上资产和利润指标,应深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及其成长性。并需着力关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引入公允价值后对上市公司利润和权益的影响,尤其是借这些事项对“ST”类公司的影响。但作为政府仅提醒是不够的。应尽快组织专家详细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变化,重新调整企业上市、停市和退市指标,否则按照原标准应停市和退市的上市公司有可能持续鱼目混珠,滥竿充数。而且,随着2008年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推广使用新会计准则,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若仍采用原考核指标。国有企业借会计准则操纵会计指标可能性更大。再加上新企业所得税改革。一定程度上又会推动企业操纵程度。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修改势在必行,但因考核指标变化是一项细密而严肃的工作,本文只提出受新会计准则影响比较大的事项。以期对制定企业新考量指标有所启示。
  
  (一)企业盈亏指标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非经常性损益不是企业正常生产与经营产生的收益或者损失。为了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与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专门对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并没有囊括所有,如2008年企业所得税税率已调整为25%,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对已按照企业所得税税率33%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由此产生差额包括调整2006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全部调整挤入2007年所得税费用账户中。但部分上市公司该事项形成的差额很大,而该差额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没有规定,各个上市公司处理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建议财政部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一步规范,并将其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以便对上市公司业绩指标进行核定时直接扣除,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时也要扣除。其实,像银行进行贷款等类似方面需要核定企业经营实力时都应该剔除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利润指标的影响,否则。很难判定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情况。
  
  (二)净资产指标应扣除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新会计准则规定。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限售期股权等因公允价值变动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账户,由此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资本公积变动异常,企业净资产及与净资产有关的会计指标也不正常,如前面提到的“南京高科”2007年利润增加很多,但因资本公积增加比例更大,使净资产收益率严重下降。对非专业一般投资者来说很难理解其中“奥秘”,而且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资本公积增加或者减少只是某一时点金额。随着时间变化原增加或者减少金额也会发生变化,这部分金额并不是企业实际能够享有权益,不代表企业真实资产状况。而在计算与衡量企业净资产或者与其相关会计指标时,如果不扣除其影响显然很不合理。因此,有关部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考虑该方面影响,使会计指标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净资产实际状况。如果同时规定将该类影响金额单列于资本公积项下,可以方便投资者注意到企业净资产结构和所有者权益实力。
  
  (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应兼顾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
  新会计准则关于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范围,实际上是提醒现金流重要性,对没有对应现金流利润应谨慎增加利润。但目前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都没有将现金流量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特别是没有对经营性现金流进行分析。报表使用者误认为只要现金净流量是正数,该企业现金流就很充足。因此,对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应关注企业现金流结构特别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是否为正数。以避免企业只追求利润指标。当应收款项慢慢堆积为坏账时,企业也就因现金流断裂而被迫停产。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金融资产等会计事项若干规定都会产生无现金流利润。若不尽快调整企业考核指标,国有企业经营者也会像上市公司一样。因各种目的,如政绩或者利益诱惑,调控利润指标,而出现有些公司的利润是正数,却没有现金缴税和发放工资等的奇特现象。
  2006年2月新会计准则发布后,即成为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因新准则制定的许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既定的会计制度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财政部也考虑到企业很可能借新准则进行会计操纵,因此,提出“逐日盯市、逐户分析”,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已显示,“ST”类上市公司借会计准则会计操纵指标情况很严重,也很普遍。财政部和证监会也对个别企业和会计师进行谈话,但企业认为借会计准则操纵并不违法,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新会计准则作用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信息市场的公平运转。政府部门应尽快进行调查与了解新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会计准则。同时应配套修订考量企业会计指标,遏制企业不务正业而单纯从会计指标上做文章的现象,以维护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有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