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探析

2008-12-29 00:00:00王小斌
会计之友 2008年27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资金不仅来源于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多渠道的筹资使得高校经费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了很大变化,高校资产也迅速增加,资产的形式趋于多元化,这就对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的资产管理状况令人堪忧,高校的资产管理面临新的考验。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一)盲目扩张,浪费惊人
  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许多高校抓住机遇,扩大办学规模。而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又制约着高校的发展,许多高校在尽力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同时,大规模地引进银行贷款。一些高校由于不切实际的扩张,贷款额度巨大,造成资金链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一些在建的基建工程不得不停工。建设项目根本无法完成,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二)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高校在追求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造成资金严重浪费的同时。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是高校资产管理的又一重要症结。
  1 一些毁损严重或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手续不完善;一些应收或预付账款已成呆账,但长期挂账;库存材料早已出库使用,但未办理出库转账手续等,使学校资产的价值缺乏真实性。
  2 各高校不同程度的均有一定数量的账外资产。一方面是由于接受捐赠、自制仪器设备等新增资产入账不及时;另一方面是使用原有资产进行创收。获得的收益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从而使得高校财务账上所反映的资产不实。
  3 一些高校合并,资产规模相应扩大,但资产的合并只停留在账面上,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合。会计核算不严谨,会计记录有差错,加之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脱节,没有形成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的机制,也造成了高校资产家底不清。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混乱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规定,高校应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和促进事业发展。为了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分级、分部门对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部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监督机制有效,但是也有部分高校资产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
  1 机构设置不科学,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二级核算的要求不同,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也不同。规模较大的高校设立资产管理处。规模较小的高校一般由教学实验中心、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部门分别负责相应的资产管理工作,但是一些高校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资产从数量上、价值上增加都比较快,但由于机构设置不科学或者是不能及时到位。原有的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
  2 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无章可循。健全的内控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数不少的高校。尤其是近几年升格、合并的新高校,对资产管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等规章制度,资产管理工作职责不明,无章可循,相关部门之间工作互相推诿,导致管理混乱。
  3 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有的高校管理制度虽然比较健全,但是执行不力。作为高校资产职能管理部门,担负着对所管辖资产分部门核算、资产卡片登记和日常管理的职能,但是部分资产职能管理部门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工作,不按程序进行管理,资产明细账、卡片建立的不完整。资产使用变更手续不完善,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配置不科学,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资产流失严重
  1 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资产未经评估或者是估价过低,有的甚至随意报废尚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 缺乏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与动力。导致使用过程中大量浪费。尤其是学校在扶持校办产业时。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 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产。在高校尤为重要。而大部分高校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导致许多科研成果、资质被个人或集体无偿使用。收入流入个人或集体腰包,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4 对外投资时,不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不严格履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往往造成决策失误、损失严重的后果。
  
  (五)存量资产配置不合理,考核体系不完善
  由于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脱节,致使学校只注意增收和创收,不注意节约;只重视建设和购置,不重视管理;财务只反映支出。不反映存量和效率。这样就造成了部门之间资产分布不均,资产存量配置不合理。一些非常需要的资产得不到及时的配置,而另一些资产则严重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条件的生均仪器设备拥有量,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一条“高压线”。高校为了能在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为了能从财政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不惜重金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如何,发挥了多大效益,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和体系。
  
  (六)资金浪费严重
  高校办学中,一方面是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资金浪费严重。冗员繁多的承重负担,超标开支的公用支出。包罗万象的专项支出。均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没有责任制。没有考核指标,尤其是会议支出和招待费支出,标准越来越高,名目越来越多,鱼目混珠,滋长了腐败行为。
  
  二、造成高校资产管理不力的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管理缺乏权威性
  学校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态度不端正,没有站在国家的高度审视和把握资产管理问题,对资产管理具有片面性,只想方设法争取财政拨款,充分利用有利政策组织收入,而忽视资产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造成资产管理没有权威性。
  
  (二)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的缺失
  学校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先进。是造成学校资产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一些高校由于合并建制,原来各自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手段不一致,也造成合并后一段时间内资产管理关系理不顺,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三)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缺乏科学性
  大部分高校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程序,对于投入较大的建设项目未进行科学论证,不求实际,盲目扩张和投资,导致一些学校规模扩大过快,建设项目过大,债务负担沉重。
  高校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也导致了决策的失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现行会计制度固有的局限性
  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核算学校提供公共服务所花费的成本,不能准确核算高校人才培养成本,对资产的管理造成了局限性。
  
  (五)监督不力,缺乏持久性
  1 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一些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有限。缺乏既懂政策又懂业务、责任心强的优秀管理人才,大部分高校未设内部审计机构,学校纪检监察机构也只局限于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而缺乏对资产管理全过程的监督。而针对资产管理工作,只有静态的监督,没有动态的监督;只对结果监督,不对过程监督;只有表面监督,没有对内控程序的实质监督。
  2 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只注重出台政策。而没有监督政策是否有效执行,对于违规事件和问题,得不到彻底制裁,纵容了违纪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对“非转经”、对外投资的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审计部门对高校的审计监督具有片面性,只注重收支的审计,不重视资产效益的审计,只重视对财政性资金的检查,忽视对“非转经”、对外投资的审查。
  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风险考核机制不完善,盲目认为,高校为政府所办,其贷款最终有财政作为后盾,不从高校实际的还贷能力考核,对高校贷款大开绿灯,致使一些高校贷款规模过大,一些高校贷款高达十几亿、二十亿,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对国家、对学校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求真务实,构建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校的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高校的高层领导要站在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与讲政治的高度,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认真履行职责的能力。要谨慎使用大额资金,对重大决策要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慎重决策的原则,避免决策失误。要重视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将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资产管理岗位。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为强化资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2 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注重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将成本概念引入高校财务核算体系,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准确核算教育成本。定期对学校资产进行清查和评估,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值及贬值的情况。为资产配置和处置提供准确的资产信息。提高资产信息质量,细化预算的编制,通过合理的预算对资产的购置进行控制和监督。
  3 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完善与高校资产管理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成立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校国有资产的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口管理”的原则。依据《会计法》等会计法律制度制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管理等办法,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保养、赔偿等规章制度。建立技术、资质等无形资产的转让、使用和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为国有资产的有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资产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强化资产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1 资产职能管理部门和使用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账卡核对。要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在不同部门之问的实时管理。从而保证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2 应引入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关注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状态的相关信息,为掌握资产状况提供便捷途径,为建立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提供基础,对分析资产的使用效益、处置闲置资产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四)加强对“非转经”、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1 实现校办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将校办企业推向市场。划清“非转经”后资产的产权归属。明确对转移资产的管理方式,要注重投资收益,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论证申报,授权批准,将闲置资产或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向社会开放,收取资产占用费。
  3 将市场前景看好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评估资产的价值,转向经营开发。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
  
  (五)建立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推动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资产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占有、使用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评定,评定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有效。将资产绩效评价纳入高校财务评价体系,将资产管理纳入财务考核的范围,推动高校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改善资产管理工作。
  
  (六)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1 引入总会计师制度,将政策水平高、领导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提高学校的执政能力,促进高校决策机制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加强收入管理,对于预算外资金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所有收入均要入账,严禁私设“小金库”,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3 规范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明确资金的管理权限,力求节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 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加强预算,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
  5 加强对资产购建环节的控制,基建项目要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审批和建设,建设完成后按规定办理交付手续。设备购置要以政府采购为主,自主采购要采取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
  6 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审计和监督,同时要加强对资产购建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