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救;自警;自励
“同学们,当你遇到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时,你要这样想,有人比我感觉还难,慌什么?遇到非常容易的题时,你要这样想,有人比我感觉还容易,乐什么!此时此刻最需的是一颗宁静的心。”这是一名校长在给学生做考前辅导时,针对学生提问 “考场上怎样才不紧张”给出的答案!这是一名很有智慧的校长。我十分欣赏这段近乎经典的设问。
我们不妨将这两句话的道理演绎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打击、不公与不幸等等,同样可以做这样的自我暗示——“我不是最不幸的,何必太悲伤!”如果能够这样,就等于在遇到人生危机时找到了自救的法宝。“我不是最不幸的,何必太悲伤”包含了三层道理:
其一,接纳不幸。世界上没有可使人避免不幸的保险公司,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这就是人生。许多人遇到不幸时首先是生气,报怨自己命运怎么如此不济,怨天尤人,不是责己就是责人,其结果或使本来的不幸加倍,或使一人受害变成多人遭殃。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其二,看到拥有。接纳不幸,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我不是最不幸的”,这是很客观的事实,我们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失去了自己感到重要和珍贵的东西,但肯定还拥有更多的东西,这是值得庆幸的,这就是希望所在,没有理由不鼓起勇气来。
其三,必有榜样。在比我不幸的人群中,肯定有好多坚强的抗争者,有许多虽身居角落但阳光地生活着的人。“自古英雄多磨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是在不幸中站起来、顽强地走好人生路的榜样。他们不是只知道捂着伤口哭泣的懦夫,而是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勇士。“前有古人,后必有来者”!以此自警自励,我何必太悲伤!
现实中芸芸众生,面对不幸能想通道理是一回事,通过情绪体验并从中历练出素质来是另一回事。如果真的想把他人的教训变成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是看人物传记。如果你实实在在地看上几本乃至十几本人物传记,以其中人物为自己人生的参照物,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读一读曼德拉总统传记,狱中16年,乐观而豁达,不怨不责,不悲不弃。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首先感谢三位狱卒,“是他们使我学会了怎样在困境中生活”;读一读邓小平生平,他三起三落矢志不悔,既使劳动改造时还忧国忧民,为民族利益而不计个人荣辱;读一读《海伦》、《张海迪》,她们身残志坚,笑对人生!当一个人心目中有几个如此的人物做参照时,你应该自笑,我那点不幸算得了什么!何必太悲伤!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思体卫处。电邮:qulk@sina.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