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2008-12-29 00:00:00孙风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化学教学;学科渗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走出重知识教育、轻学生心理健康的误区,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他们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将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做法,以作引玉之砖。
  
   一、以科学家的风范熏陶、激励学生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为科学痴狂的化学家,是他们的忘我精神一层层揭开自然界的神秘面纱,从而不断地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比如,在讲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我给学生讲了舍勒这位令后人尊敬的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他最初只是一名药剂师,长期在小镇的药房工作,生活贫困。白天,他在药房为病人配制各种药剂。一有时间,他就钻进他的实验室忙碌起来。有一次,后院传来一声爆鸣,店主和顾客还在惊诧之中,舍勒满脸是灰地跑来,兴奋地拉着店主去看他新合成的化合物,忘记了一切。后来33岁的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这时店主人已经去世,舍勒继承了药店,但他仍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继续科学实验。由于经常彻夜工作,加上寒冷和有害气体的侵蚀,舍勒得了哮喘病。但他依然不顾危险,经常品尝各种物质的味道——他要掌握物质各方面的性质。他品尝氢氰酸的时候,还不知道氢氰酸有剧毒。1786年5月21日,为化学的进步辛劳了一生的舍勒不幸去世,终年只有44岁。
  学生听后深受震撼。一位学生在笔记中写到:从舍勒的故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发现了什么和发明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光辉事迹,像侯德榜、卢嘉锡、唐敖庆等,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献身于祖国的事业。
  在教学中适当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进取。
  
  二、以化学史的内涵影响学生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在讲授原子元素时,可以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奥妙;通过元素发展的形成史,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伟大的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元素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波兰,而她对铀的发现是在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是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铀。从而使学生理解到科学不仅是有趣的,更要用辛勤的汗水乃至自己的生命来实现它。同时告诉学生要学会在挫折中悟挫折,以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适时补充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如在学习有关碱的知识前,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侯德榜事迹的资料,然后在课内举行主题演讲会,让学生着重介绍侯德榜的奋斗历程和自己的感想,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三、以化学实验训练学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不仅能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可在其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严格执行实验室守则,培养学生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对公物的责任意识和人身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将实验误差减小到最低的限度,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及动手能力;在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要求学生作到周到严密、一丝不苟,强调观测和纪录应以事实为基础,绝不能乱凑数据、弄虚作假。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中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电邮:zgtsfb@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