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要心药医

2008-12-29 00:00:00安秉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困生转化问题,要想使转化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对症下药是决定性因素。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对学习漠不关心,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厌学情绪严重。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和同学的冷落,经常处在“冰冷”的环境和氛围中,他们自感不如别人,心态消极,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有的学困生为了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就设法从其他方面表现自己,于是又出现各种行为问题,招致更多的批评指责,形成恶性循环。
  心病还要心药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用心理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培养其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的人能够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拒绝,并且能精力充沛地重整旗鼓。因而对待学困生,我多采用鼓励的方法,适度要求,及时肯定,允许学生犯错误,告诉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从我鼓励的言语、期待的眼神、爱抚的动作中,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与冲劲,有了前进的动力。
  
  二、分析学困生遭受挫折的原因,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学困生时常面临着挫折的考验。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每个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学业的失败,感情的失败,失去朋友和亲人,人际关系的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积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其次,当挫折来临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成绩考得不理想,要尽力从主客观上寻找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沟通交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要对他们施加偏离实际的、过重的压力,允许他们循环往复地进步,从而减少他们的挫败感,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三、引导学困生积极与同学交往,培养其乐观开朗的情绪
  
  大多数学困生人际关系失调,他们缺少朋友,不愿与人交流,封闭自我。对此,我首先让优秀生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缺少朋友,常常受到别人的冷落,心里会怎样?同时,我引导全班学生主动接近学困生,试着与他们交往,建立友谊。我鼓励学困生学会宽容、学会微笑、学会感激、学会与他人交谈。在这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困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心,逐渐形成了开朗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改变学困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通常有厌学心理,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偷偷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干脆找各种借口逃学或辍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它,可以使学困生信心十足,主动求知。因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通过活动形式的设计与变换,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布置作业时,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在uknQXaq1F0zQDu/bpwdz1g==较容易的环节上鼓励学困生发言,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此过程中适当予以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中乐”。总之,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学困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帮助家长学会欣赏孩子,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恩格斯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做到爱得科学、爱得合理、爱得智慧、爱得艺术,就绝非易事了。因而,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多方面关心孩子,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其次,要学会心理换位,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孩子的做法,进而教育、引导孩子。再次,要学会欣赏孩子,懂得肯定他、赞扬他,告诉他暂时的落后不要紧,关键是我们一起努力迎头赶上。最后,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家长要克服不良嗜好,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关系要平等、民主、和谐,家长闹矛盾要尽量避开孩子,使孩子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定感。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的子课题成果。作者单位:河北省平泉县县城学区。电邮:yangjisong2003@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