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学生成长
世纪之交的时候,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先生、曹文轩先生等人呼喊:“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粮食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而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绝对精美的食粮,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我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点燃一盏明灯。
一、让课堂充满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一直认为,有热情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是溢满真情、充满和谐之美的。在执教《五月的田野》一文时,我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文章中、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和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我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引导语,把学生引入到文中的一个个场面中。在让学生感受第三自然段中竹笛“呜呜”地吹着,鞭子“啪啪”地甩着,小朋友在后面撵着鸭子、赶着羊群,鸭子扭着屁股“嘎嘎”地叫着向前跑,羊群“咩咩”地叫着“咚咚”地向前跑这个热闹场面时,我动情地朗读,由学生配上适当的拟声词和动作。一时间教室里“嘎嘎”声、“咩咩”声和“咚咚”声响起。然后是自由读,可站、可坐,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发挥。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老师,我心都醉了,我也想去”、“生活在那儿,多幸福呀”。在这样的课堂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彻底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们现在使用的冀教版教材非常贴近生活,突出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特色。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净化。
如《瘸蝉》一文讲了苏格拉底帮助了一只正在蜕变的蝉脱壳,反而使它变成瘸蝉;一群经历了痛苦煎熬靠自己努力蜕变的蝉获得了新生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向天空。当我让学生谈一谈“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示”时,学生们畅所欲言。“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和痛苦不一定是坏事” ……
为了把这些道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以后自己在生活中打算怎样做。 “自己能做的,不靠大人”、“明天,我要自己起床,不让家人叫了”、“面对挫折,我选择勇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体验领悟到的品质去调控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从而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
又如,在执教《四个人和一只箱子》时,我的中心问题是:四个人在体力不支、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活着走出丛林?学生先自读自悟,然后集体交流。
答案显而易见,最后我们师生共同总结了正是因为格拉夫的智慧、责任感、爱心,这只神秘木箱才成为四个人的精神支柱、纽带和信念。四个人信守了诺言,团结协作、历尽艰辛,终于走出困境。
接下来,我让学生把学完本文的启示试着以格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爱让生命变得灿烂”、“有信念的人是不可战胜的”、“诚实,做人的根本”……相信通过这样的熏陶,学生的心理素质会越来越好。
三、在课堂活动中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
根据教学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比如,教学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需要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为了把课本剧表演好,学生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合理分配角色,在一次次排练中,他们要对台词、动作、神态甚至于服饰等问题进行讨论。为了完美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竭尽全力,互相帮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宽容、忍耐,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体验到了自身价值,感受到了快乐。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放飞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感悟中成长,为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点燃一盏明灯。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86中附小。电邮:sjzglm@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