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教学设计

2008-12-29 00:00:00华晓娟朱乐英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12期


  科学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人”的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理应承担起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让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保护生命、欣赏生命、体验生命。通过生命教学,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一、背景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在中考指挥棒的压力下,由于成绩不佳而心理负担很重。他们可能没有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或者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于是,他们可能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有的学生故意损坏公物,有的学生产生自闭心理,有的学生变得自私,有的学生厌恶生活……
  针对上述现状,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可贵,从而来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下面是在《人的健康》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多媒体播放:一位怀孕九个月的孕妇在艰难地做饭,桌子上摆放了各种营养食物,其中也包括她平时不爱吃的一些食品。
  猜想: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总结:给孩子全面的营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时身体健康。(点评:父母的用心良苦)
  (2)多媒体播放:一位产妇在分娩时痛苦地呻吟,直到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声的整个过程。
  看着母亲分娩的整个过程,同学们都惊呆了,这时请同学们谈谈看后的感想。(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入了一个高潮)
  猜想: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个希望是什么?
  (同学们做了许多猜想,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充分地肯定。这是学生感知生命来之不易的最好的一步)
  (3)教师陈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如此地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父母,因为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健康是我们感谢父母的资本。
  (4)出示课题:健康。
  (画面使同学们感到平安、健康是多么幸福)
  2.亲身体验
  (1)回答问题
  ①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为什么?(不健康,因为生理不健康)
  ②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他健康吗?为什么?(不健康,因为心理不健康)
  ③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为什么?(不健康,因为社会关系不健康)
  ④什么是健康?
  ⑤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⑥你判断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多媒体呈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
  ①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②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事日常的社会、学习和工作而不感到有压力。
  ③应变能力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④善于修养精力,睡眠好。
  ⑤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⑥体重适中,不胖不瘦,身体好。
  ⑦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⑧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⑨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牙龈出血。
  ⑩皮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师:针对以上标准,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打分,再给旁边同学打分,看同学的得分情况。
  (教师总结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给学生的健康提出一些可行的见解)
  师:了解了健康的标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健康下个定义吗?
  (把学生的见解加以总结)
  (2)总结
  ①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
  ②健康的三要素: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3)我来诊断
  (1)案例
  小悦第一次坐在咨询室时,双手紧抓着放在并拢的腿上的书包,眼神迟疑。她说她心情很坏。她家在内地,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乎喜极而泣。
  然ueLXTAfsFTAmL3S2qDbUJg==而,当她步入大学后,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在她寝室8个同学中,有6个是上海人。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在她们面前,她自己就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的东西。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找别人说话,也没有人理她。到食堂去买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她生活在苦恼中。苦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这段时间,她常想到死亡,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她说她的生命中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她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2)思考
  ①她存在哪些健康方面的问题?
  ②假如你处在那个环境,你会如何处理?(小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
  ③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生命健康教育)
  (3)总结
  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③保持心理健康。
  ④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生命感悟
  
  (1)教师自述:生命是宝贵的,健康是幸福的。谈谈你对“生命因健康更美丽”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2)学生写,教师巡视,并请若干名同学发言。
  (这个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对“生命因健康更美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理解和感悟)
  
  四、反思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人健康地活着,有人痛苦地呻吟着。作为一名生命科学的教师,首先要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关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懂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其次才是传授生命科学课本知识内容。因为健康的生命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创新进取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愿我们的下一代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美好的心灵。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