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对各国学生学习程度的调查显示,不少国家的儿童学习能力相当低下。这一评估结果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有的国家已开始就学生成绩低下问题进行讨论,而有些国家学生的成绩虽然不错,但过于激烈的考试竞争却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说明世界各国现有的基础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美国:基础教育亮起黄灯
最近,《华盛顿邮报》头版针对美国中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差,与欧洲和亚洲国家中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的现状指出,“必须加快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讨论”。
在人种差异和收入的不同致使教育也存在很大差距的美国,虽然仅凭OECD的调查结果难以真正说明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低下的问题,但是,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国际数学和理科教育调查结果相比,学习程度相对低下。现在,美国教育当局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强调改善高中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以教育改革为目的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特别强调重视数学和科学教育。其中包括对小学3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全国性的标准测验,并提出以高薪聘请数学和科学专家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等。2003年2月,由教育部长推出的“倡导数学和科学”活动正式启动,旨在努力研究数学和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法。
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这对布什政府主张的重视标准测验的教育政策提出了新的课题。
德国:学生能力差距最大
直到2000年,德国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调查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与相关部门收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认为“德国的学校教育正陷入悲惨的境地”。
遭到集中批判的对象就是传统的教育制度。很多州的孩子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就必须决定将来是念大学还是念职业学校。而事实上,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想要改变自己的选择是极其困难的。有批评指出,这种制度只能起到固定等级差别的作用。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差距和父母社会阶层的差距有相当大的关系。
另外,德国本国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之大与爱尔兰学生一样,并列世界第一。可见,社会等级正在慢慢地分裂德国社会。德国教育部长批评说:“移民和贫困阶层的孩子得不到充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并提出让学生接受机会平等的教育,延迟他们选择今后道路的时间。但是,由于德国正在推行地方分权,教育制度并非完全由联邦政府制定,而是由各个州掌握决策权和预算,加之很多州都是保守的在野党执政,因此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要求很难贯彻实行。
芬兰:培养高素质师资力量
调查结果显示,芬兰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这要归功于该国通过国家工程来强化数学和科学教育。
芬兰在拥有6年制小学和3年制初中的综合学校里实行义务教育。该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在芬兰,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先获得硕士学位。而立志做教师的学生,要接受一系列的专门教育,包括从很早就开始进入学校实习等。
自1994年芬兰实行教育改革之后,国家只制定综合的教育方针和标准,而具体的课程和教育计划则由地方政府和学校根据各自情况自主裁定。各个学校的教育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个性和批评的眼光看待问题。芬兰的教师素质很高,他们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而是通过询问学生“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新加坡:小学开始接受分级教育
新加坡中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等科目上的成绩名列前茅。新加坡之所以能够保持教育的高水准,是因为该国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分级教育,举国营造竞争氛围,宣传竞争意识。
调查还显示,新加坡的小学生在进入五年级之前,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学校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并按等级讲授五、六年级的课程。小学毕业后,中学阶段也按照“特殊班”、“快速班”和“普通班”这三种模式进行分级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生们就已经决定好自己将来是读大学还是就读专业技术学校。新加坡小学的统一考试和初中、高中的入学考试都非常严格。各大报纸似乎也都热衷于报道这种充满竞争的考试,他们大篇幅地报道在各次等级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并刊登出他们的照片。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体系,体现了新加坡在建国之初便已确立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要想使资源贫乏的岛国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开发和人才培养。
中国香港:激烈竞争始于幼儿
在中国香港,人们在就职后仍然要忙于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以便升至收入更高的职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大多数孩子从两三岁上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算术和计算机教育,幼儿园老师每天还要给他们布置至少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虽然小学6年和初中3年在香港属于义务教育,公立学校不收费,但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能够出类拔萃,以便能进入知名公立小学或者私立小学。香港的学生若要进入大学预科班学习,需要通过统一的考试。
数学作为必考科目之—非常受重视。香港学生热衷于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7年,香港的预选赛就有149所学校参加,占全香港中学数量的1/3。不过,在接受调查时,香港的中小学生中回答“喜欢数学和理科”的比例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与日本一样,香港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而且运动时间处于全世界最低水平。这一结果也引发了对香港偏重理科这种教育方式的批判。
韩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据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长说,韩国的基础教育颇有竞争力。但在分析学生成绩好的原因时,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教育当局认为,这是“缩小教育差距政策所取得的成果”。而另外一些有识之士则认为这是“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的结果”。
韩国为了消除公费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于1969~1971年完全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从1974年开始,首尔等部分城市又废除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所推行的这种政策,加上韩国经济的发展,使1974年之后的20年间,韩国的高中升学率从70%上升到99.7%,大学升学率从25%上升到81%。
但是,取消了初中和高中的升学考试,使学生只有在高考中一决高下,这反而加剧了考试的竞争程度。另外,一些就读于名牌高中的学生,其考入首尔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几率是其它高中学生的两倍。因而,根据居住地区的不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虽然韩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却并不浓厚。在国际评估机构进行的数学测验中,韩国排名第三;但在学习意识调查中,只有29%的学生表示对数学“感兴趣”,低于OECD调查的平均水平。而78%的学生表示“害怕自己得不到高分”,这个数值远远高于OECD调查的平均值(42%)。由此可见,很多韩国学生被学习成绩束缚住了手脚。
(编译自日本《每日新闻》2007年8月25日,原作者为河野俊史、斋藤义彦、笹子靖、大泽文护、成泽健一、堀山明子等)
责任编辑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