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绍了德国教育体制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并对比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管理 参与性教学
编者按 管理曾经最常用在商业组织里,而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经营管理理念的认可,它已经渗透到从微观到宏观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牵动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可以说管理已经无处不在。在强调教育服务功能,呼吁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个人及组织追求发展、达成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本栏目要探讨的正是小到个人,大到组织国家,如何致力于发现、开发、利用资源,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我们欢迎作者来文介绍世界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思想,就有关学校治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教育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讨论,也欢迎作者探讨教育管理领域的其他热点话题。
大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进行独立观察、分析和判断,具有较高的自主管理、自主组织和自主发展的意识。进入21世纪,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大学阶段,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给大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实施自主管理,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潜力,而且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参考德国教育体制下的大学生自主管理体制,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对我国高等院校推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德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
德国大学生自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参与学习、自主管理生活以及学生组织和团体三个方面。其中,学生组织与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是大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
1. 自主选择,参与性学习
在学业上,德国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自己决定选课、是否参与考试或升级,甚至一些德国学生间断学习,进入企业工作,在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重返学校完成学业,也是被校方所允许的。德国并没有对毕业时间进行限制,而是完全弹性的。企业对这一情况也完全理解,它们通过使用学生性质的员工,既有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也相应减少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德国的教育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各种由于学生过于自由化所带来的弊端,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与占用。首先,德国已通过关于收取学费的法案(注:德国的义务教育直至硕士,给德国政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3年德国各州议会开始提出收取学费的法案,直到2005年才正式通过,具体费用各州自行决定。)。弹性学制依旧,但不再是无条件免费,这一点对于18岁就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仅仅依靠打工挣钱的德国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其次,德国的高校严格规定,大学课程的考试,无论口试或笔试,均只有三次机会,如果三次都未通过,则丧失在德国就读该专业的权力,如果学生仍想继续就学,只能换新专业重新开始。因此,虽然德国大学生手握自由的宝剑,但严格的限制也使得他们不得不认真地对待学业。
在具体对待学习上,德国学生也采取自主的态度。通常来说,每门课程的讲义都至少有两本以上的参考文献,教师会明确说明讲义的观点具体来自哪一本文献,学生课后自己翻阅查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考试内容不仅仅涉及书本知识,同时还包括能力的检测,考试难度高是德国大学的特点。此外,每个专业都有由学生组成的专门机构(Fachschaft),该机构负责给学生提供咨询、发布信息及公告、帮助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具体工作。另外,在高校教学上,参与性教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自学教材、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考核注重平时成绩。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不再是单向沟通,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而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自己领会和掌握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这种合作与交往,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与发挥。这种学习模式是企业所推荐的,能为学生走进社会、参加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2. 课外自我管理
在生活上,德国学生也同样采取自我管理的方式。由学生组成的宿舍委员会管理宿舍分配工作。每栋学生公寓都配有自助洗衣房,学生自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