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职业教育辍学预防机制探析

2008-12-29 00:00:00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1期


  [摘 要]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降低职业教育辍学率,丹麦一方面通过实践导向青年计划、非完整资格认定、额外资格认定等方式,力图建立一个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愉快的职业教育经历。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丹麦实现2015年让95%的青年完成高中段教育奠定了基础。高辍学率和低报到率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丹麦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丹麦职业教育 辍学 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新职业不断出现,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后没有继续接受教育(不论是普教还是职教)的青年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导致失业,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影响到其后的成人生活,因此,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够并且都愿意接受义务阶段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丹麦政府在2005年制定了新的教育目标,力图使青年高中段教育完成率在2010达到85%,2015年达到95%。如此高的教育完成率,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由普通教育来承担,职业教育在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和大多数欧盟国家包括那些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参与比例较高的国家一样,丹麦也存在严重的辍学问题。1993年以前丹麦职业教育辍学率一度达到25%左右。高辍学率成为丹麦实现其新教育目标一个不可轻视的阻碍因素。自1993年以来,丹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更多的青年参与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如丹麦教育部发起的为了一切青年的教育计划(Education for All Young People)就是为了进一步防止高辍学率的发生。
  
  一、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自1993年开始,丹麦政府就不断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力图建立一个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出台的主要措施包括:
  1. 实践导向青年计划
  该计划从2005年开始推出,主要针对有学习障碍或学习困难的青年和少数民族青年,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水平的,更强调实践训练的职业教育课程。
  2. 非完整资格认定
  即对那些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足够毅力一次性获得完整职业资格认定的学生,拟定非完整资格标准,承认受训者先期掌握的职业知识和能力,通过测试获得证书。这意味着学生以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学习获取完整的职业资格,从而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3. 额外资格认定
  受训者可以在职业资格之外增加学术教育内容,通过考试即可以进入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学习。额外资格认定计划的推出既满足了学员就业的需要,也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系,从而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这些措施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根据青年的不同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教育计划,增强了职业教育对青年的吸引力,为降低职业教育辍学率提供了支持。
  
  二、增强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
  丹麦教育界认为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职业教育非常有益,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有意识地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各类社会职业及其分支,让他们知道职业教育的内容及参与的要求,了解作为一名职业学生将会是什么样的,帮助他们澄清一些有关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特别是一些与媒体和大众观念不相符合的职业观,如漆匠,室内装饰工并不要求都是艺术家。这些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减少学生的认知差异,从而避免进入职业学校后因为认知错位而辍学。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1. 与职业学校合作
  一方面让这些学生定期到职业学校参观,一方面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职业大使到中小学,与这些学生交流、沟通,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告诉些孩子们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实践证明,比起成人的说教,孩子们更愿意聆听这些比他们大一些的孩子的经验。
  2. 与社区合作
  各地中小学还积极与所在社区互动,让孩子们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了解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各行各业,了解社区中来自不同行业和职业的人们。这种互动与交往为孩子们今后作出正确的、适合自己兴趣发展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基础。
  3. 与企业、行业合作
  一些中小学还与企业和行业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亲身体验职业教育生活。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强而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这种体验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
  4. 给学生适当的过渡期
  为义务教育后还不能很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方向,或者选择之后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或方向的学生,提供一个缓冲期,让他们先在“生产学校”(producation school)(注:这也是丹麦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为25岁以下没有接受或未能完成高中段教育的青年所设,目的在于增强这些青年的职业能力,促进其个体发展,促进其更好地就业,这里主要以职业课程为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平均为5个月,也有30%左右的专业超过6个月。)里呆一段时间,体验专业学习生活,为他们再次选择提供机会。
  
  三、关注学生基础课阶段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丹麦中等职业教育由两个学习阶段组成:基础课学习阶段和专业课学习阶段。基础课在职业学校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群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在10~60周不等,以20周为主。基础课程以模块化课程方式进行,以5周为一个阶段(注:模块课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0~5周一般由三个基础文化课模块(如丹麦语、第二外语、数学)组成,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模块;5~10周一般由三个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教育计划从中选择一个。以此类推,10~15周,15~20周,每一个阶段都由3~4个课程模块组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计划进行选择。)。基础课之后是2~3年专业课,专业课采用学徒制模式进行,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交替学习。
  基础课学习阶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生要完成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的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拥有比较愉快的学习经历才会鼓励学生继续完成专业课的学习。丹麦各职业学校在基础课学习阶段非常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关注,让他们尽量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降低辍学率。
  1. 关注学生的入学教育
  丹麦职业学校的入学教育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和入学后的新生教育。一些学校在开学前,一般为6月(9月入学)或12月(次年1月入学),就会组织有意向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参加入学座谈会。有些学校要求只有参加了入学座谈会的学生才能被录取,有些则不做要求。座谈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目的在于:(1)让学生明白在职业学校学习与义务学习阶段的区别,对学校形成正确的期望。(2)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学校纪律、办事流程、学习程序、学分转换以及各种专业和培训项目,让他们对学校有正确的认识。(3)让家长(18岁以下学生的家长)明确自己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4)对学生进行大体了解,明了他们的一些潜在问题,如是否有明确的个人教育计划,是否有语言或阅读困难等。
  新生报到后,学校非常注意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避免让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产生厌恶感。让学生到学校后能够马上明白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如教室在哪里,什么时候开课,什么时候与指导老师联系,怎样与新同学会面等。一些学校还非常注重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学校规则的制定,如手机的使用纪律、电脑游戏的纪律等。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制定或同意的规则更容易得到遵守。
  
  2. 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新生入校后,丹麦各职业院校就会组织对学生进行现有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测评(在丹麦,只要完成义务教育就可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不需要考试),其中包括现场操作测试,丹麦语、数学、英语等的测试,有些还包括对学生学习风格的测试。这些测试的目的在于让学校了解学生能干什么,哪些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而他们却没有掌握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定位,以此为依据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一些特殊的教学计划,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觉得学习太难或太简单而辍学。如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一般会给他们开设相应的补习课,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应该掌握但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操作型学生,则给他们安排更多的实践课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对于少数民族背景的学生,即使他们已经通过了丹麦语补习课,并通过了考试,但要理解脱离他们生活环境的那些专业术语和行话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校在开课前都会给他们进行一些专有名词的补习。同时,学校也给学习优异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让他们进入提高班学习更深的文化知识,为他们以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或让学生进入企业导向班学习更多与企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工作现场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配备指导老师,及时提供帮助
  丹麦职业学校还在基础课阶段为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的指导范围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如长期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学生生活、行为表现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帮助学生制定、调整个人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新生开学后,学校就会很快安排学生与指导老师见面。导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建立指导制度。导师与学生一般会一周一次或至少每五周一次举行正式的见面会。在每一次见面之前导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写一个书面的自评报告,促使学生经常反省自己,随时调整自己。导师在见面会上根据学生的情况,仔细聆听学生的汇报,并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个人教育计划和进展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制定下一阶段目标,以使学生的目标更为具体和实际。除了固定的正式见面以外,导师还会经常与学生进行非正式的会面,特别是一些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
  4. 个人教育计划
  个人教育计划是丹麦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学生管理方式。每一位学生通过个人教育计划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学生入学时,就与指导老师一起共同拟定—份个人教育计划。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实现方式、学习活动安排等。在制订个人教育计划时,主要遵循学生个人意愿,教师则帮助学生测评他们的前期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为他们拟定个人教育计划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教育计划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导师也会给予一定的监督,并且在计划受阻的时候,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计划进行更符合实际的调整。进入专业课阶段后,个人教育计划也不会中止,企业师傅也会与受训者合作确定培训的总体目标。
  个人教育计划还被载入电子档案中。这是丹麦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电子档案上记录着每一个学员的个人教育计划,还有学校记录的多种报告和笔记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时间表和旷课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当学生开始在企业中接受培训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学生先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活动进行了解,从而确定企业培训方案等。
  
  四、增加学生专业课阶段的学习机会
  完成基础阶段学习,但还没有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的学生很容易中断学习,根据丹麦1998年的数据,完成基础课程阶段学习后,接近90%的学生会继续进入专业课阶段学习,这就意味着有10%的学生因为中途没有签订合适的学徒合同而辍学。因此,近年来各职业学校也注意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寻找学徒岗位,或者指导其转向其他职业培训项目。一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加强就业信息建设,如建立职业网,要求教师必须与一定数量的企业长期保持联系。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寻求合适岗位的能力。一些学校为此专门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自我陈述能力等。一些学校建立了“学徒咖啡屋”,在这里指导老师、职业咨询专家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讨论学徒申请书的撰写、面试技巧等。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兼职,让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更深的了解,很多时候这种兼职也会导致学徒合同的签订。
  进入专业课阶段学习后,学生一般就比较稳定了,但学校也注意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机会,如一些学校不断开拓国外培训项目,加强与欧盟国家的联系,为学生在其他国家进行职业培训提供机会等。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学生的报到率和学业完成率却并不理想,丹麦的这些经验给我们思考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降低学生的辍学率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资料
  1 Da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Factshe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nmark[OL]. http://eng.uvm.dk/publications/factsheets/fact3.htm,2007-10-22
  2 Reten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Denmark-A best practice study[OL].http://pub.uvm.dk/2005/retention/hel.html,2007-10-22
  3 Approval of modules in pri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anmark[OL]. http://www.modules-for-europe.eu/Report/FCR_DK.pdf
  4 白汉刚译.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报告摘要[OL].http://www.edu.cn/20010823/207841.shtml
  5 吴秀杰. 丹麦:实施“实践导向年轻人”计划[J].上海教育,2007/5B:42-43
  (作者单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