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谢尔登普曾指出:“中国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力量,因此能说汉语将使人们就业机会大增。”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英国学校开始教授汉语,且这个势头没有消减的迹象。如今世界上约有3 000万人学习汉语,中国政府预测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亿。
也许短短几十年后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那么对英国人来说,努力学习汉语是否意味着有份更好的工作?这个答案几乎是否定的。
汉语有难以琢磨的声调和复杂的书写体系,因此它比任何一种外语都难学。英国外交部给予其工作人员4倍于学习意大利语、法语或西班牙语的时间来让他们学习汉语,而只有那些语言天赋特别突出的人才会选择汉语。绝大多数去中国学习汉语的西方人最终选择了放弃,回国后他们就将在中国习得的汉语忘得一干二净。对那些下决心要操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意味着得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得6分。该项测试是外国人进入中国大学学习的准入证。英国大学的汉语专业本科生理应达到这个6分的标准,虽然事实上许多人达不到该标准。
此外非官方证据表明市场对会汉语的英国人需求并不大。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相当高。在中国的大城市,孩子们通常4~5岁就开始学习英文,所有学生必须从初一至大二学习数年英语。就博士学位而言,即使是艺术或唐诗研究方向,学生们也得具备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而欠缺这些能力就意味着他们的学术生涯到头了。在课堂外也不例外,人们坚信如果孩子不学英语,他的发展前途会受到限制。在中国,不懂英文的高级经理几近绝迹。中国的精英和专家们通常是双语人才,因为他们大多去海外镀过金。
基于以上原因,英国本土人无需在与中国公司打交道时使用汉语。例如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就曾表示在其治下的15个海外工业园区,22家贸易公司,30家工厂以及8所研发中心里,中国员工无一例外都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国国内公司可以招募会说汉语的外国人,或者更常见的是,他们会从当地众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挑选员工,并且他们乐于接受2 000元的月薪。
但另外一个事实是:懂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有人指出与其说外国人学习汉语是市场需求所驱,倒不如说是他们对中国这个国度充满热情。这个理由对于学习汉语来说已经足够了。
(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