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一览

2008-12-29 00:00:00张美玲邓明茜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6期


  2008年5月8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成,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凤桐、教育部部长助理杨周复,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志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典礼。除了特邀的中外嘉宾,同时出席开幕典礼的还有部分国家驻华使馆的代表、北京市有关高校与区县教委领导、国外参展代表及各教育机构的代表和几十家的中外媒体。
  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自2004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累计有来自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 000个教育机构参展,观众超过20万人次。其中包括众多国家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中外知名院校和知名企业。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已成为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展会之一,在规模上位居亚洲同类型展览会前列。第五届博览会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发展”的主题,在规模、内容、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宣传北京教育发展成果、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广大公众的重要平台。
  本届博览会共有展览、合作洽谈、文化活动三大板块,展览面积13 500平米,参展国家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瑞士和新加坡等5个国家展团。国内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35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朝阳、海淀、西城、东城、石景山等9个区县教委参展。微软、思科、清华同方、北京电信、爱国者、好记星等中外知名企业参展。总展位数505个,参展机构420个。本刊记者在展会期间深入现场了解,现对本届展览会的突出特点概括如下。
  
  一、国际参展机构更加多元化
  在参展机构的国别上,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外,还增加了奥地利、瑞典、比利时等国。瑞士排名第一的皇家理工学院首次参加,在其影响下,瑞士今年有近十所学校参展。
  本刊记者采访了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贺满 (Markus REUBI)了解了瑞士有关教育情况。整体而言,瑞士的高等教育可以用“环境好、学费低、学术成就高、国际化程度高”来概括。据参赞介绍,瑞士生活环境优越,共有12所研究型大学、2所联邦工学院、10所州立大学、7所应用科技大学、15所师范学院和3所专业高校。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有公费资助供学生进行申请。在经合发展组织国家中,瑞士在教育领域投资排名第二,因此在瑞士学习的花费非常低,通常学费只需要800~1 000美元/学年。瑞士高等学校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是人均诺贝尔奖获得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均专利获得数量最高的国家。瑞士所有的高等学校中,平均50%的学生都是国际学生。除欧盟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在瑞士的国际学生中占最大比例,他们主要学习MBA、建筑、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社会学等专业。
  参加这次展会的综合性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职业学校、职业认证机构等种类繁多。这些海外院校参展大多希望通过博览会的渠道与中国学校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二、首都教育之窗展览更加突出国际化
  首都教育之窗展览突出国际化的特点,在参展内容中重点展示北京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果;加强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籍学生的成果宣传;展会还首次邀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参加展览,全面地展现了首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成绩,同时也为在京或即将来京的外国人了解北京国际教育、选择北京国际教育提供信息。
  1.高等院校对外交流合作与留学生专业教育发展迅速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批中国学子在走出国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也被崛起的中国所吸引,选择到中国求学。根据北京市教委网站公布的数据,目前北京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已经达到75所。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高等院校,了解了一些高等院校的留学生教育情况。
  创建于1956 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就有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传统,学校积极扩大“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徐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遍及五大洲,为了满足留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采取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的教育体系,外加中、短期进修与培训的学习方式。目前在中医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人数已将近2 000人。
  以“农”为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国际交流方面积极拓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该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内设立的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等,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记者从参加本次博览会的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与英国、美国的合作项目正在执行中,其中与英国的合作项目涉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广告与市场传媒、媒体制作、商务与信息通讯技术、金融与会计等多个专业。
  在被誉为“戏曲艺术家摇篮”的中国戏曲学院,我们了解到,学校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韩国、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大批学生来校学习。目前,学校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这样的交流合作关系。优秀留学生贡德曼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京剧《夜莺》,两次在德国公开演出并受到了好评。中国戏曲学院杜院长把该校留学生教育的最大特色总结为“说中国话,唱中国戏,体验中国文化”,针对学校的留学生教育,他表示今后会把重点放在“说中国话”和“体验中国文化”上。
  2.外籍孩子选择中小学上学渠道增加
  据展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教育部批准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参加了这次展会,还有一些可以接受外国学生的中小学也参加了这次展会。① 据北京市教委网站公布的数据,北京市已经有85所中小学先后接受批准,可以接收境外外籍中小学生入学。据了解,教育部批准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机构为国外机构,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与国外教育直接接轨。北京其他可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则一般为市属学校,学生入学接受和北京本地学生同样的义务教育。目前有不少外籍人员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上北京本地的学校。本刊记者采访的一位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工作人员就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上学,她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虽然过于严格,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好,而且选择当地的学校也有助于孩子融入中国社会。
  3.对外汉语教学成热点
  对外汉语教育逐渐成为面向外籍人士的教育热点。除了以上提到的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及来华留学生的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汉语教育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汉语教学的教育机构也参加了本次展会。据北京国际汉语学院教务部的刘彦老师介绍,该学院2005年10月正式成立,学院目前开展有关汉语教学的多个项目,包括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并组织相关资格考试;接收国外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推广唐风汉语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对外汉语网络教育平台;承办汉语水平考试(HSK);开展汉语言教学研究,研发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开展国际间汉语教学研究和交流等。目前学院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与推荐就业已经开展了5期,共培训教师500多人,接收的来华留学生有100多人。国外教师来华研修学习汉语也已经接待了100多人。
  
  三、现代教育技术展内容丰富多彩,校外教育展览生动活泼
  现代教育技术展区内包括了北京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展、教育技术装备展、教育技术应用展,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教育互动体验区。北京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展第一次亮相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包括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15个高校在内的30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展示项目包括焊接机器人、新研制的药品、电子白板等。博览会期间举办23场项目说明会,分别由外国驻华使馆、国外院校、留学服务机构和教育产品企业进行项目介绍和推广。
  展会上可以看到各种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教具,参观人员还可以亲手做实验,感受信息化时代下先进的实验模式带来的新奇感受。此外,多家公司也展出了他们的校园信息化方案,一些精巧的信息化网络将家长嵌入了教学环节,帮助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扮演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展会还展示了奥运场馆模型以及多种奥运模拟体育项目,如模拟赛艇、动感单车、模拟赛跑等,很多人都在这些设备旁等着体验一次操控超真实“大型游戏机”的乐趣。许多校外教育机构包括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都参加了这次展会,他们几乎都设立了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乐趣。一个大型的星座认识机器吸引了不少观众去了解天空中星座的名称、位置和随季节变换的情况。校外陶艺制作基地展台上摆放的艺术品以及现场制作展示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校外教育机构展示的内容对学生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相信很多学校和家长通过博览会能够给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找到合适的活动安排。
  
  除了以上展出内容,特殊教育机构首次亮相博览会。展会还广泛邀请外籍人员并组织了约8 000名中学生来参观。除了现场的展出,博览会还举办了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高层研讨会以及中外教育合作项目洽谈会,这些活动不面向一般的参展观众,但在促成中外教育机构了解和开展项目合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谢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