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家瑞典,尽管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精巧的爱立信手机、典雅实用的宜家家具、畅销不衰的沃尔沃豪华轿车,都是响当当的世界名牌。瑞典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创造的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其发达的教育无疑是息息相关的。具体来说,瑞典发达的教育体现了以下四项理念。
一、教育平等理念
“平等意识”是瑞典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在联合国的一项社会调查中,瑞典被列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这种平等意识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就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全社会公民均等的教育机会。
为了贯彻教育平等,瑞典政府大力增加教育投入。2000年,瑞典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远远超过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投入。在瑞典,九年全民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都是免费的。小学生的书本、午餐、交通、学习用品、医疗都由学校免费提供,国家向每个未满18岁的孩子每月发放1 000元补贴金。根据瑞典中央统计局2000年统计数据,用于每个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开支平均达8.3万克朗(约合8 060美元),每个九年制学校学生平均5.7万克朗(约合5 530美元),每个高中学生平均7.4万克朗(约合7 180美元)。
瑞典的学校没有等级界限和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生进入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到初中)后,学校把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整合在一起,让他们学会关心弱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有缺陷的孩子,瑞典学校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有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老师们会集体观察,发掘他的长处,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这些做法,不仅可以使身处困境家庭的孩子得到关爱,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心理会更健康、行为更加合理规范。
对教育平等理念,瑞典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如果社会将资源集中在培养少数拔尖人才上,就会浪费和闲置大量的宝贵教育资源,而且会延缓社会发展。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只有人人都能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公民都具有健全的道德观、责任心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这一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的。
二、协作能力理念
沟通与协作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瑞典,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孩子从1岁多起就被送到幼儿园,幼儿园分班级不按年龄,园方特意让大一点的孩子和小一点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当孩子进入小学后,校方通过让他们参与班务会的工作,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在中学,几乎所有班级都有自己的学生会。中学生通过学生会与老师和学校管理层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学生会,自主地对学校管理等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学习到民主社会的真谛。
另外一个体现瑞典人团结协作的是成人学校——瑞典针对失业者成立的学校。在瑞典人的眼中,失业者并不是“失败者”。为了让失业者重新返回社会,瑞典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成人学校。原则上,20岁以上的人才能进入成人学校,学校为学生支付生活费,学习是免费的。进入成人学校学习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到了30岁左右想上大学的人,为重新就业想掌握专门知识的失业者,因无法接受义务教育连瑞典语都讲不好的移民以及自己曾一度放弃了学习的中途退学者等。成人学校在帮助这些失业者重新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
当然,进行这样的再教育需要巨大的社会成本,但是大多数瑞典人对此并没有异议。在瑞典人看来,社会应该对弱势成员予以某种方式的照顾。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富翁,而大多数人成为失败者,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是瑞典人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熏陶下,瑞典人都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生存能力理念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的教育提出的一个口号,指的是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获得生存能力,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除了强调团结协作重要性的同时,瑞典教育也重视孩子生存本领的培养,重视孩子融入社会以及与人相处的本领。
从进入小学起,学校就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在小学开学第一天,学生往往不在课堂里上课,而是由老师领着“逛街”,教孩子怎么买东西,怎么存车,到银行怎么走,警察局怎么走。目的是要教孩子们学会最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学校安排的课程表也体现了学会生存这一理念。体育课和纺织、木工、铁工加起来的总学时甚至超过生物、物理、化学、技术的总学时。学校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学校还给学生发相应的补助金。
为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瑞典小学三年级前不考试,不留家庭作业,直到五年级才有考试评分。这减轻了孩子学习的压力。他们认为:如果小学入学就要考试,会把很多还没有培养起学习兴趣的孩子排除掉。比如城里的孩子科学知识灌输得早,而农村孩子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农村的孩子将来不见得就没有城里的孩子成功,所以不一定从小灌输就好。瑞典很多小孩开始也不愿意念书,但他们在游戏中慢慢培养了兴趣,去学校读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乐趣。
此外,学校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市场经济观念。孩子们从小通过卖旧东西或者自己做糕点卖为自己挣钱,用这种方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初中三年级,瑞典的公社就开始安排暑假打工的机会,如卖东西、带孩子、陪老人聊天、去森林里砍树等,由公社发工资。实习的学生会得到评语,从初中起积攒的这些评语和工作经验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可以说,通过家长、社会为孩子创造各种劳动机会,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融入社会以及与人相处的本领。
四、创新能力理念
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衡量人才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瑞典教育就以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著称。
在幼儿园,老师把游戏贯穿于孩子一天的活动之中。一大早,老师就给学生读童话,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生物课上,老师教学生识别蘑菇,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看书、看标本,还把孩子带到野外,给他们一人发一份地图,先找到蘑菇,然后在现场教他们识别。上高中英语课,老师出题让学生分成两组扮演美国两个政党的竞选候选人答记者问,回答包括伊拉克战争、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于是孩子们就要找资料。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语言也收获了知识。
在学校里,瑞典老师决不强迫学生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不让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老师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展现自己的最佳才能,上课也大多采用讨论的方式。上课时,老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瑞典教育既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科技人才储备方面,瑞典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可以说,正是由于坚持了上述教育理念,才成就了瑞典发达的教育,为其建立一个高福利国家提供了基础。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我们与瑞典在国情、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等很多方面几乎完全不同,但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