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结合教育管理海外学生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海外学生不同于中国内地学生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引起海外学生目前在中国高校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背后我国高校在海外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作者提出了海外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 国际化 海外学生 思想教育 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华侨学生和外籍留学生来到我国求学。以笔者工作的厦门大学为例,2003年~2007年海外学生规模日渐扩大,学生素质逐步提升,主要由来自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和外籍留学生构成,这些学生都是进入院系就读的本科学生。现在海外学生的构成以港澳台学生和东南亚留学生为主,逐渐辐射到中亚、非洲、欧美等区域。海外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了一项新的课题。
一、海外学生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世界各地之间的学生流动越来越频繁,这种跨地域性使海外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我国内地学生的特点。
1. 地区环境和生活背景与内地学生的差异性
海外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地理、社会和人文环境都有其独特性,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个人的视野方面与内地学生差别很大。因此,海外学生在融入我国高校学习生活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知识体系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以笔者所教育管理的厦门大学5个年级的海外学生的构成来说,他们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和20多个国家,分散在厦门大学不同的专业,根据问卷调查,95%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在内地之外的各个地方接受过教育,只有5%完整地接受内地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海外学生从小接受当地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结构也与内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使海外学生在适应内地大学学习与生活上存在困难。
3. 家庭背景的丰富性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海外学生来内地求学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缘于祖辈血缘关系,也有学生是因为父母或其朋友在内地投资兴业而到内地求学。家庭成长背景的不同使海外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宗教信仰、心理状态、生活作息规律、消费习惯、关注社会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4. 海外学生对我国国情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海外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我国内地以外的区域,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社会发展状况感到陌生,这使得海外学生与内地学生在交流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隔阂与障碍。海外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式不熟悉,面对课堂教学、成绩考核、教育管理等方面从海外相对宽松式的教育环境到目前比较紧张的教育方式,他们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二、高校海外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海外学生的管理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的多样性造成管理上的复杂性。海外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上与内地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国内地高校统一规范管理的环境下,尤其是像纪律和规范等制度层面上的教育,海外学生在认同感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二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多数海外学生由于从小学到中学没有接受中国内地系统的教育,大多数海外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海外学生全部都是跟随本专业的大陆学生一起上课,因此在知识接受程度和速度上、理解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语言理解和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学生成绩普遍较为落后。三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海外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优越,在学习自主性上存在很大问题,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认识专业学习的目的,群体学习风气不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难以突破,在学习的勤奋方面很难有榜样的示范作用。四是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心理认同感不强。海外学生对大学学习与生活缺乏计划与安排,多数学生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同时海外学生的身份让他们在专业学习困难和群体数量有限的困难中认同感较弱,自我约束力很差,学习和生活的随意性较强。
这些问题使得高校在海外学生教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1. 高校整体上对海外学生缺乏充分认识
海外学生在政治理念、信仰方面都不同于内地学生,再加上招生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基础和起点不一样。高等学校在对海外学生的课程设置、教育方式上目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 对海外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性保障
由于大多数海外学生是由招生办公室直接招生,学籍管理归入所学专业的各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