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市公司有围绕盈余目标进行盈余平滑的倾向。本文首先利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估测出上市公司的可操纵性利润,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保盈和保配特征,分不同ROE区间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别的上市公司围绕盈余目标进行盈余平滑的表现不尽相同。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分组;盈余目标
一、引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Burgstahler和Dichev(1998)认为,经理会围绕零盈余目标和上年度盈余目标进行利润平滑。Peasnell&Pope Young(2000),Heidi Vander Bauwhede,MarleenWillekens& Ann Gaeremynck(2003),Yun W.ParK&Hyun-Han Shin(2004)研究表明,英国和加拿大上市公司有围绕零盈余以及上年度盈余目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蒋义宏等(1998)、孙铮等(1999)、陈小悦等(2000)研究表明,2000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微利和10%现象。陈国欣等(2004)、杨旭东等(2006)研究表明,2001—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微利现象和6%现象。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保盈和保配而展开的,那么在保盈、保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利润平滑行为是如何表现的呢?本文选择了配股政策相对稳定的2001—2003年的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围绕盈余目标的盈余管理特征。
二、模型及样本选择
(一)修正的琼斯模型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经历的时间较短,无法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因而笔者主要运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增加年虚拟变量以控制年度差异。琼斯模型表述如下: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1—200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基本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并按如下顺序筛选:1.剔除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保险行业;2.为满足琼斯模型的要求,剔除了当年刚上市的公司;3.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净资产小于零的公司;5.剔除净资产收益率绝对值大于30%的公司;6.剔除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大于50%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大于100%的公司;7. 剔除资产总额下降50%或资产总额增长大于100%的公司。条件4—7主要是为了消除异常值对模型解释能力的影响。经筛选后取得沪深两市3年共2 824个样本公司数据。
三、分组盈余管理研究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分布的特点,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盈、保配及保增政策边界的公司可能存在显著盈余管理,并且考虑到2001 年证监会出台的配股政策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ROE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2002年证监会出台的增发政策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计算依据。配股和增发条件都增加了孰低原则,上市公司ROE可能要留有余量以供扣除非经常损益,据此把上市公司划分为[-30%,0),[0,0.5%),[0.5%,6.5%),[6.5%,8%),[8%,10.5%),[10.5%,12%),[12%,30%),[-30%,30%]8个区间。为研究方便,根据各ROE区间盈余管理特性对样本公司合并分组,当ROE∈[30%,0)时为亏损组;当ROE∈[0,0.5%)、[6.5%,8%) 和[10.5%,12%)时为边界组;当ROE∈[0.5%,6.5%)和[8%,10.5%)区间时为正常组;ROE∈[12%,30%)时为高业绩组;ROE∈[30%,30%)时为整体组,并对各组公司εit进行单样本和组间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亏损组存在显著负向盈余管理,εit均值在1%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边界组和高业绩组存在显著正向盈余管理,两组εit均值无显著差异,但都在5%水平以上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整体组,正常组和整体组εit均值无显著差异。
四、基于盈余目标的盈余管理研究
根据修正的琼斯模型,可以倒推出非操纵性EPS(Unmanaged earnings,简称UME)。根据样本公司UME满足零盈余目标(Target1)以及上年度盈余目标(Target2)的情况,把各组公司分解成满足Targe1(Targe2)和不满足Targe1(Target2)的两种性质的样本公司,然后分别对各组相同性质公司的εit均值进行检验。研究发现,UME<target1的样本数占本组的比例从高至低的排列为(未考虑亏损组):整体组、边界组、正常组、高业绩组;各组UME<target2的样本占本组的比例由高至低的排列为(未考虑亏损组):边界组、整体组、正常组、高业绩组。其中,边界组在UME<Target1(Target2)时样本比例始终位于前列,在数量上说明边界组盈余质量令人质疑。高业绩组UME<Target1(Target2)时,样本比例始终最低,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高业绩公司业绩真实。
(一)基于Target1的盈余管理特征
研究发现,UME<Target1时,除亏损组不存在显著正向盈余管理,其余组普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但各组间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εit均值由低至高排序为(除亏损组):整体组、正常组、边界组、高业绩组。高业绩组正向盈余管理在1%水平显著强于其他组;边界组正向盈余管理在5%水平以上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整体组,有仅次于高业绩组的正向盈余管理。正常组和整体组正向盈余管理无显著差异。
UME≥Target1时,所有组都存在显著负向盈余管理,但各组间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εit均值由低至高排列顺序为:亏损组、正常组、整体组、边界组、高业绩组。亏损组负向盈余管理最强,在1%水平显著强于其他组;高业绩组负向盈余管理最弱,在1%的水平显著弱于正常组和整体组,与边界组无显著差异;边界组有次弱的负向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显著弱于正常组和整体组;正常组和整体组负向盈余管理无显著差异(见表1)。
注:①右上三角为UME<Target1时,2-Sample t检验;左下三角为UME≥Target1时,2-Sample t检验。
②*、**、***分别表示双尾检验的显著性p<0.10、p<0.05、p<0.01。
③括号里为p值。
(二)基于Target2的盈余管理特征
UME<Target2时,研究发现,除亏损组εit均值为负,其余组都存在显著正向盈余管理,但各组间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εit均值由低至高排序为(除亏损组):正常组、整体组、边界组、高业绩组。高业绩组正向盈余管理在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边界组正向盈余管理在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边界组和整体组正向盈余管理差异不十分显著,但解释力度仍达到83.1%(见表2)。
注:①右上三角为UME<Target2时,2-Sample t检验;左下三角为UME≥Target2时,2-Sample t检验 。
② *、**、***分别表示双尾检验的显著性p<0.10、p<0.05、p<0.01。
③括号里为p值。
UME≥Target2时,各组都存在显著负向盈余管理,但各组间盈余管理程度存在差异。各组εit均值由低至高排列顺序为:亏损组、整体组、正常组、边界组、高业绩组。亏损组负向盈余管理最强,在1%水平显著强于其他组;高业绩组负向盈余管理最弱,在10%水平显著弱于正常组和整体组,但与边界组无显著差异;边界组存在次弱的负向盈余管理,在10%水平显著高于整体组,与正常组差异不十分显著,但解释力度仍达到79.7%(见表2)。
五、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有围绕目标进行利润平滑的行为,但不同组别盈余平滑行为存在差异。亏损组低于盈余目标时极弱的正向盈余管理,高于盈余目标时极强的负向盈余管理,导致亏损组表现出系统性负向盈余管理。高业绩公司低于盈余目标时强的正向盈余管理,高于盈余目标时弱的负向盈余管理导致高业绩组存在系统性正向盈余管理。边界组低于盈余目标时存在相对多的公司稍强的负向盈余管理,高于盈余目标时相对少的公司稍弱的负向盈余管理导致边界组有仅次于高业绩组的系统性正向盈余管理。正常组和整体组公司低于盈余目标时的正向盈余管理和高于盈余目标时的负向盈余管理基本抵销,整体不显示系统性盈余管理。因此,任何ROE区间上市公司都存在盈余管理,盈余平滑是普遍现象,只是某些区间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相互抵销,某些区间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无法抵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益操纵[J]. 经济研究,2000,(1)30-35.
[2]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研究[J]. 财经研究,1999,(1): 30-36.
[3]蒋义宏,魏刚. ROE是否已被操纵—关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实证研究[N]. 中国证券报,1998-5-28.
[4]陈国欣,祝继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04,7(5):12-18.
[5]杨旭东,莫小鹏.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6,(8):44-51.
[6] Burgst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