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普及,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现在从学校走出的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很难直接胜任用人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只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动手能力
会计电算化作为边缘性学科,其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尤其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其实践性表现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将日益扩大,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经济生活中将更加普及。尤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内财会专业的人才必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对日益频繁复杂的会计业务时,采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更好地发展会计电算化,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适应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课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会计电算化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所以,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学科的实践性,使学生严重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畸形,仍是过去我们常说的“书呆子”,使学生毕业后很难面对上岗后的实际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把所要讲授的理论内容清晰地讲述出来,要有整体的很强的层次感,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一种严密、清晰的逻辑关系,然后进行必要的、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头脑中的理论框架变得有血有肉,更加生动形象。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结合,即理论的讲授与实践应相间进行,避免时间一长,学生学后忘前或学东忘西的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授课难度坚持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的讲授应该是渐进性的。初步授课时,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否则初学者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应先易后难,使学生始终带着较高的积极性学习,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内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案例,要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内容要尽量多,类型尽量齐全,涉及资金周转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类型的会计业务,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如何进行操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前面学习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开展真正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系统地学习理论与实践内容,真正明确学习的重点及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明确学校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成人本科生、成人大专生、中专等多种形式,但是很多院校并没有明确定位自己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而是本科专科一本书,而且还存在教材过于落后、设施过于陈旧等诸多情况。这样使很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以后不能或不完全能用会计电算化独立操作,所以对于院校而言,应首先定位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据此设置所要学习的课程,这样才有针对性,也更有实际意义。现在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会计软件的操作员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于高职和中专学生,以及一部分本科院校学生来讲,应以培养熟练的会计软件操作员为目标。系统操作使用人员主要负责系统日常运行中的经常性工作,包括数据的录入、处理、会计账表及其他会计信息的打印输出、数据备份。
(二)系统维护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硬件、应用软件的日常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一部分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或会计电算化教学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可以在培养熟练操作人员的同时,培养一部分系统维护人员。
(三)系统开发设计人员
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分析,提出电算化系统的设计目标,确定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并结合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技术特点,设计出实现逻辑模型要求的数据处理流程,提出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物理设计,选定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整个系统。
三、提高学生会计软件实践动手能力的几点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可以说对社会上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及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实践课的教学决定着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时能否具有真正的动手能力,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不仅要提高讲授软件操作的质量,还要增加学生接触软件的数量
教授一种软件过于单一,会限制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视野,而且,学生毕业后会到各地、各行各业、各种单位工作,他们所面临的必然不是一种软件,这样就需让学生多接触几种软件。即在学习中,应以一种软件为主,进行详细、完整的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其他软件,重点是了解与先系统学习的软件之间的差别。而且,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当前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学习一些国外流行的财务软件,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实践课程的内容应全面、具体
实践内容应全面,如既涉及工业企业,又涉及商品流通企业;既涉及大企业的内容,又有涉及中小企业的业务,这样使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掌握了软件的全面运用知识。在各部分内容中应该指出本部分内容易出错的地方及解决办法,否则初学者很容易出现常见错误,但却没有办法解决,例如不懂得看屏幕上的功能键及帮助键、不懂得应用自己已经建立的代码输入等。
(三)进行阶段性教学
在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一般对实践教学应分阶段进行,使学生由点到面掌握相关知识,由初步学习到综合处理,最后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1.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初始阶段,对于所学内容,可以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这个阶段是基础,要使所学内容真正地细化,让学生跟随教师亦步亦趋,掌握细节的具体操作。例如在账务核算系统处理中,从初始化处理中的各个内容到日常输入、审核、查询打印再到系统维护,一点一滴地使学生接受。这个阶段的内容是分散的,应把系统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
2.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
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把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掌握之后,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另外提供一套内容完整而且难度较大的实践案例,把实践中的各个内容连接起来,真正达到综合处理的目的。例如,以一个企业的业务为例,使处理的内容涉及账务、报表、工资、材料、固定资产等多个子系统,并且把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包括报表系统如何与账务系统相连接并从账上取数、工资分配后如何填制凭证及怎样转到账务系统等等,使学生眼中分散的内容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明确先后处理不同内容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描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处理过程,使其看到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从而从根本上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3.模拟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使学生明确实际会计电算化的处理过程。
会计电算化在国内的发展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实践的程度还很不均衡。如,有的单位完全摆脱了手工会计,真正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对于每笔经济业务,凭证输入人员可以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的内容输入计算机编制记账凭证;有的单位仍是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并存,每笔业务由手工会计填制原手工会计中的记账凭证,然后经过审核,再传递给凭证输入人员输入计算机;有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则还是名义上的,计算机仍主要用于打印。这样,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会计电算化实现的程度,使学生更了解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角色。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纳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讨.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5).
[2] 朱晓鸽.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3] 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4).
[5] 周庆.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2002 ,(4).
[6] 陈兴霞.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探讨与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