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2008-12-29 00:00:00张征华吴春雅
会计之友 2008年34期


   【摘要】实验教学是会计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以促进会计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 优化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方面作了重要规定,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凸显了不少问题,如何贯彻教育部的精神、顺应市场需要变化而对其进行优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不如理工科实验那么受重视,实验手段也不够丰富,造成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落后。以江西省高校为例,有的高校由于软件费没有具体的开支项目,不得已选择盗版软件;有的高校电脑数量无法满足需求,有的高校电算化实验内容侧重于核算型内容,如账务处理模块,而轻管理型内容,如销售模块等;有的高校根本没有手工实验室,只能购置实验教材和资料在教室完成所有的实验过程;甚至暂时让位于理论教学。这些情况都真实反映了高校因为场地、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对会计实验不够重视,使得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层次较低
  大多数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内容让人觉得会计就是处理数字,方法是唯一的、答案是确定的,会计与企业的管理无关。具体表现如下:
  1.被模拟主体单一,忽视了会计主体内部及与外部的联系。
  目前手工会计实验的内容只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单一方式,不考虑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企业外部的实际情况。电算化实验内容虽然包括了以财务处理模块为主的其他模块,但并没有涉及企业外部。然而,会计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但存在不同分工,而且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外部单位都存在关联。而在目前这样的“封闭型”的试验环境中,学生无法体会到会计工作的协作和主动性,更无法提高实践能力。
  2.被模拟经济业务难度较低,忽视了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多变性
  目前,高校的手工实验教材主要来源于市场上公开出版的实验教材,电算化教材主要来源于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辅导资料。这些资料仅限于基础会计学、中级会计学等理论课程。其缺陷一方面,一些业务复杂、核算难度大的新内容如债务重组等基本上没有涉及;也很少涉及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其他专业课程知识,更不必说专业外经济管理类课程,从而割断了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对于会计业务中由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错误、违规等经济业务也不在考虑之列,与现实情况完全脱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实验指导老师缺乏实践能力且知识面较窄
  以江西省为例,无一所高校具备实验专职教师,一般是由会计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完成实验课程。实验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不参与具体教学环节。而会计专业教师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的寥寥无几,缺乏实践经验。即使部分教师有从业经验,因缺少后续培训,也渐渐与会计实务脱节,因此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较窄,懂基础会计实验的不懂会计电算化,懂会计电算化的不懂企业资源计划,造成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与运用能力不足。
  (四)实验教学形式传统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提供原始数据、介绍业务流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是在做作业,无法体验实验课应有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
  1.缺少会计岗位分工。现行会计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独自全程模拟全部会计岗位,完成所有流程。学生由此陷入会计分录题海之中,手工记账过程则更令人望而生畏,影响学生参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更令学生将会计工作与繁琐、枯燥视为等同。电算化试验课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学生以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密码在不同的用户之间来回地切换,漠视了电算化会计的安全保密性,而大量记账凭证的输入工作也分散了学生对账务流程的注意。
  2.缺少不同的会计主体。目前,高校试验课程都是模拟同一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业务进行实训的。因此,所有学生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学生把握这个规律后课堂上懒于思考,不屑于讨论,坐等他人实验结果。对于会计主体这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并没有通过实验课程而加深对此理论问题的理解。实际上,同一笔经济业务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结果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投资,相对于被投资方而言则是融资行为。若高校能选择两个发生同一批经济业务但相互对立的会计主体作为模拟对象,学生参与其中如同比赛,课堂气氛将全然不同。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优化意识
  2007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教育部开始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80后本科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对于所学的知识第一反映就是“有什么用?”,同时,他们学习、创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将会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视为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优化现行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
  1.第一层次:非独立实验课程。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笔者建议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开设一定的实验课时,这是整个实验体系的初级阶段。如在60个学时的课程中开设10个学时的实验课时。这10个学时的实验课时应在相关教学章节结束后即同步进行。例如,学习完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等章节后,让学生立即在实验室亲身接触一下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在学习完记账凭证的格式、内容等章节后,让学生立即在实验室根据上次填好的原始凭证编写记账凭证等。教师在选择经济业务时不求多但求精,只要能基本反映企业的基本业务,便于完成账务流程即可。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实验课程的连续性,又可保持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2.第二个层次:独立的会计综合实验。该实验课程必须在学习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所有的专业课程后设置。具体如下:
  (1)设计财务管理学中所涉及的筹资等业务。现行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仍停留在对某企业业务的会计核算,数据都是给定的,如给定企业向银行借入资金30 000元,学生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而实际中,企业筹集该笔资金的方式可选择向银行借入也可以向股市筹集,筹集金额也可有高有低,企业应如何进行决策呢?设计此类业务既可以让学生运用财务管理课程所学知识为企业进行决策,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组数据。
  (2)设计财务会计学中所涉及的准则业务。可以设计相应数量的准则业务如投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这类业务设计的主线不是分析同一会计主体对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而是分析不同会计主体对相同业务的会计核算。如投资业务对于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是资产的增加,而对于被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在学生完成以上两个环节后,可以由此编制被模拟的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通过所学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知识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4)设计需要职业判断的业务。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增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如资产减值的确认、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确认、错误或违规业务的判断、合理避税的选择等。
  3.第三个层次: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验。目前高校都引进了ERP软件,ERP软件包括账务处理模块、工资模块、采购模块等多个模块。建议财务处理模块中引用的数据与第一层次的基础会计实验使用同一套数据,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习、双重效果。通过电算化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电算化对会计的巨大影响。
  笔者将会计学专业优化后的实验课程列示如表1。
  (三)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随着高校对会计实验重视程度和实验教学层次的提高,对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实验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深厚的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知识;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会计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求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优化:
  1.走出去。应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tX+4gVxXx2YwbGW6J0Hm1w==。2.引进来。聘请会计行业的专家参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指导,将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沿动态尽快地融入到教学实验中。另外,还可聘请部分会计实务工作者做兼职实验教师。3.加强互动性。会计专业教师应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开发实验项目;会计专业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软件公司共同编写教材;高校教师定期参加相关培训;高校之间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
  (四)优化实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也要作相应调整,由“传授”转变为指导,指导形式可采用课件演示和现场答疑方式。对于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教学内容,如会计核算流程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于第二层次中涉及的综合知识,教师宜现场给学生答疑。教师除指导外,还可模拟外部角色,如银行、税务、主管部门。“学”形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分工的设计上。对于第一层次的非独立实验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本身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每个学生应从头到尾模拟所有会计岗位,便于系统地了解整个账务流程。对于第二层次可以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模拟成两个不同会计主体,分别对以上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同时,每个会计主体中的学生再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中设计若干个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对于第三层次的电算化实验内容,应该设计若干个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协作乐趣,同时也体验电算化会计的安全保密性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
  [2]古淑萍.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农业会计,2006,(5).